“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又该迎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其中,规划建议稿中,也重点提到“乡村旅游”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是乡村振兴的载体。


《建议》还提到,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


截止2020年,中国还有238万的自然村落,大部分有一定资源条件的村落,都可以发展乡村旅游。


近几年,乡村旅游收入递增,平均增长率高达34.5%,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富民效果突出、发展潜力巨大,是新时代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升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乡村旅游所依赖的资源条件与城市截然不同,同时,不同的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条件也不一样。乡村旅游涉及乡村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各层面结构的重塑。交通区位好、资源特殊性突出、风貌保存完整、文化底蕴丰厚、产业基础好和资本容易进入的乡村,这些都是决定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乡村旅游规划绝也不仅仅是旅游设施、旅游业态、旅游产品等基本旅游要素,还涉及乡村产业、空间结构、风情风貌等各方面的统筹,是一个全面且综合的整体业态体系布局方案。


2019年6月12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建设工作的通知》。这一政策的提出响应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高度意义。在重点村落的遴选中,紧扣乡村振兴的要求,乡村旅游重点村应符合下列标准:


1.是文化和旅游资源富集;

2.是自然生态和传统文化保护较好;

3.是乡村民宿发展较好;

4.是旅游产品体系成熟、质量较高;

5.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较完善;

6.是就业致富带动效益明显。


这六条评选标准贯彻了乡村振兴的“五个振兴”,即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强化了“五个振兴”的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具体发展模式可分为以下类型:


01

产业带动型


1.适用村镇:具有产业优势的乡村为主,此类乡村具有较好的特色产业基础,且产业化程度较高。


2.规划要点:根据每一个乡村的具体特征,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完善相关产业链,强化产业优势,加速产业带动效应。同时,若区域确有打造旅游吸引力的基础,也可以选择导入旅游业,发展休闲农业产业。


3.可做项目:三产融合产业园、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及其它产业化经营项目,即包括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畜牧水产养殖等种植养殖基地项目,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


案例: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


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地处郫都区西面,率先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土地集中经营,形成了以有机蔬菜、农副产品加工、郫县豆瓣及调味品、食用菌等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和以五季花田景区为核心的旅游产业,初步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发展格局。2016年,村集体经济总资产达4300余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1100元。


02

生态农业型


1.适用村镇:主要针对自然条件良好的、有传统田园乡村风貌和地方特色的、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等自然及人文资源优势显著村镇。


2.规划要点:把生态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构建旅游引导的农业生态示范区,同时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放大经济效能。


3.可做项目:生态农庄、生态农业产业园项目、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生态农业观光项目等。


案例:珙县底洞镇锦绣村(珙县底洞蚕桑现代农业园区)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底洞镇锦绣村紧紧抓住“省级现代农业(蚕桑)园区”建设契机,以“科技推广作支撑、基地打造为依托、综合开发为抓手、促农增收为目的”,全力推进蚕业产业化。一是室外蚕棚覆全村。全村已建成室外蚕棚500间、共育室15间,室外蚕棚普及率达95%,小蚕共育率达100%。推行工厂化养蚕模式,鼓励蚕农室外蚕棚多户联建,以工业理念抓农业。二是科技兴蚕惠蚕农。全面实施科技兴蚕,在全市率先开展多批次滚动养蚕、工厂化养蚕、自动化上簇等新技术,年养蚕达8批次。2019年,锦绣村桑园面积达5000亩,发种3790盒、产茧3210.5担、单产42.5公斤、蚕茧收入665万元,蚕业总产值1055万元。三是综合开发强后劲。大力实施桑园综合开发,构建“1+2+N”现代蚕业产业体系,桑下种植白磨芋、黑土豆等特色农作物,桑园行间套养土鸡,桑枝加工培植桑枝食用菌,有效实现栽桑养蚕生态循环。


03

高效农业型


1.适用村镇:适合分布在以发展农业作物生产为主、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农业主产区的村镇。


2.规划要点:打造“零废弃”型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园,提高农业规模化运营程度,增加土地产出率。


3.可做项目:农业质量品牌提升工程、智慧农业示范区、农业开放合作示范工程等。


案例:珙县上罗镇七星村(乌蒙山石漠化乡村振兴示范区)


示范区核心区位于珙县上罗镇七星村、新合村,覆盖龙洞村、黄腊村等村总占地面积约5000亩,属于典型的乌蒙山喀斯特地貌石漠化地区。


近年来,珙县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乌蒙山区特殊农业生产条件和资源禀赋,通过发展生猪、蚕桑、茶叶和食用菌等产业,积极探索现代绿色循环农业,实现对石漠化地区的有效治理和生态整治,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该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是将该区域作为珙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示范平台,通过乡村振兴示范区工程建设,将该区域打造成为中高山地区规模化发展现代养殖业的示范样板;打造成为喀斯特地貌石漠化地区有效治理的示范样板打造成为种养循环、绿色发展的示范样板。


04

城郊游憩型


1.适用村镇:在一、二线城市周边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公共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村镇。


2.规划要点:加大城乡融合发展力度,规划以优质乡村优质产品和乡村旅游度假为核心依托的新型城镇化,打造城郊新田园乡村社区示范项目。


3.可做项目:观光农庄、新农业科技开发示范园项目、田园风情度假区等。


案例:郫都区农科村


农科村景区是郫都区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近年来,为促进农科村景区旅游提档升级,友爱镇党委、政府、农科村景区管理局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做大做强乡村特色旅游品牌的要求,强化景区管理,在巩固景区已经取得的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坚持“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精品化发展、企业化管理”的总体思路,围绕增强乡村特色旅游产业活力、提高乡村特色旅游产业辐射带动能力,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旅游产品品质得到明显提升。


05

文旅资源型


1.适用村镇:在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捷,距离城市较近的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相关村镇,及具有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以及传统文化等特色人文资源的村镇。


2.规划要点:基于区域资源条件及文化特色,以村落、郊野、田园等环境为依托,规划提升住宿、餐饮、休闲娱乐设施,并结合良好民风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特色,打造乡村旅游度假区。


3.可做项目:田园综合体、乡村度假村、休闲农庄、古村古镇、传统村落保护等项目。


案例:郫都区平乐村(君平文化故里)


依托严君平思想文化而打造的郫都区重点乡村振兴项目,也是唐昌镇建设“国家农业大公园”重要抓手的君平故里景区迎来盛大开园。君平故里景区主要位于唐昌镇平乐村,涉及平康村、金沙村、新胜社区等区域,因西汉后期道家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民间办学鼻祖严君平而得名。景区水光山色、曲径通幽,有严君平纪念馆、平乐寺、君平书院、读书台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坐落于平乐山君平墓东侧的“严君平纪念馆”,是君平故里景区重要文化旅游景点。


在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有些地方也存在不少问题,偏离了乡村整治的重点。


主要表现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建亭子、牌坊、大公园、大广场刷白墙等“形象工程”;照搬城市模式,脱离乡村实际;破坏乡村风貌和自然生态。与其他文旅项目开发一样,乡村旅游也需要根据所在地的资源属性,确定整体开发定位,做好顶层构架,打造适合的旅游业态体系,这样才能真正通过旅游业振兴乡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