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们渔民都是在船上吃在船上住,这个收录机就是我们当时唯一的娱乐工具,也是了解渔船外世界的‘耳朵’。”8月7日上午,澄靖园区办事处八圩社区渔文化展馆迎来了一批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祖辈都曾在长江里“讨生活”。退捕渔民老党员周国琪为孩子们深情讲解渔文化展馆里老物件的故事,让他们对家乡的渔文化、祖辈的船渔生活有所了解。
渔文化是八圩地区历史悠久的特色文化。八圩社区的很多居民曾经世代都以捕鱼为生。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出台后,渔民们纷纷“洗脚上岸”开启新生活。“对渔民而言,他们在水上漂泊了一辈子,在‘上岸’后应该有一个更好的环境。”八圩社区党总支书记朱灿说,除了改善基础设施外,如何保留传承悠久的八圩渔文化,构建一个让渔民群众更熟悉的文化环境成了社区两委班子的主要考虑。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走访,详细了解群众诉求。有居民提出:“能不能有一个场所,摆放渔船、渔网等,让我们的记忆有所依托?”结合群众诉求,2022年渔文化展馆初现雏形。
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弘扬渔文化,今年,八圩社区确定“共建渔文化展馆”为上半年的书记“放亮”项目,积极发动退捕渔民乐捐旧时渔业生产工具,补充馆藏展品的数量、丰富展品种类,一起留住最深刻的记忆。目前渔文化展馆里,斗笠、蓑衣裙、渔耙、捻脚线车、指南针、绞绳器、马灯、网梭等旧渔具一应俱全,这些都是社区老渔民们自发捐赠出来的。
“舍不得丢掉,放在家里又担心保管不好,捐到渔文化展馆不仅自己可以经常去看,也可以给没有经历过船上生活的孩子们观赏,让孩子们对家乡的渔文化、祖辈的渔船生活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周国琪不仅捐出了家中珍藏的渔具,还主动加入到义务讲解员队伍中。在展品中,一条长165cm、宽65cm,具备渔船所有功能的自航渔木船模型特别震撼。这是由渔民曹金汉花了近一个月时间按照他家的捕鱼船以1:10的比例进行手工制作的。听说社区渔文化展馆缺一艘船时,曹金汉主动请缨揽下了“造船”任务,只为了让更多人感受老一辈渔民的奋斗精神。
朱灿表示,接下来,八圩社区将在渔文化展馆开展沉浸式渔文化互动体验系列活动,唤起渔家后代铭记“打渔养家、上岸居住”的历史记忆,让他们更加珍惜美好生活。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