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窝埭、烂木头井埭、草观音殿埭……这些颇具个性的埭名都来自孤山镇李王村。为了更好地传播地名文化,让年轻村民了解当地典故,李王村将“寻找埭名渊源 传递乡情最强音”作为2023年度上半年“放样子、亮群像”书记项目,发动党员群众积极参与。

 

每次路过孤山镇李王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口,81岁的老党员朱灿兴都要停下来看看村史宣传栏内张贴的地名典故。在搜集整理这些地名典故的过程中,朱灿兴第一时间响应党组织号召,做出了很大贡献。“开党员大会时,我得知村里要搜集地名典故,于是自告奋勇加入其中。”朱灿兴告诉记者,他花了3个月时间,上门走访各个埭上的长者,听他们讲述典故,回家后翻阅相关资料核实。

老人不会使用电脑,所有内容都是手写,期间还需要反复打磨、修改,形成如今的版本。“虽然要付出很多精力,但我觉得能给后人留下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那我们的努力就是值得的。”朱灿兴说。除了朱灿兴,李王村还有很多党员群众参与其中。老党员朱福海曾是原兴武大队(后合并至李王村)团支部书记,对村情发展十分了解,朱灿兴就曾多次到朱福海家中,与他共话农村变迁,一起整理资料,探讨行文思路等。

 

“‘放样子、亮群像’书记项目实施前期,我们通过村民微信群发布地名典故征集信息,发动老党员进村入户走访,期间带动了一批党员群众响应。”李王村党总支书记黄钧说,埭名典故也是一个地方的发展见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目前村委已经在村史宣传栏内张贴了相关典故,下一步还将编印成册,放在农家书屋内供村民翻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