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镇广陵村三圩埭村民叶金广家的大门上,三块“光荣之家”牌匾熠熠生辉,每年“八一”建军节前夕,叶金广都要将光荣牌取下擦拭干净,它们见证了叶家三代人的军营岁月。

 

“这张照片是我退伍前和战友们拍的合影,转眼都三十几年过去了。”昨天,叶金广找到了一些参军时的老照片,一张张向父亲叶渭同介绍。今年83岁的叶渭同耳聪目明,听着叶金广的讲述,老人也不由得回忆起自己的参军岁月。

 

左起叶渭同、叶金广、叶剑鹏。

叶渭同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中有兄弟六人,1959年刚满18岁的叶渭同背上行囊参军入伍。“我们属于野战部队,入伍后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挖山洞,每天早出晚归非常辛苦,但是天南地北的战士们聚在一起唱着歌、喊着号子,就觉得充满了战斗热情。”叶渭同说,父母一辈曾经亲眼目睹日本侵略者在我们的国土上杀伤抢掠,他们也一直教育自己只要国家有需要,随时扛枪去战场,每次想到这些话,他的内心都会深深触动。5年军旅生活让老人记了一辈子,他常常回想热血时光,并教育自己的后辈一定要报效祖国。

 

叶金广在部队。

“父亲对我影响很大,十六七岁的时候我就想去参军,但母亲不同意,因为我是家中独子,她舍不得我。”叶金广说,从小他就听父亲给他讲述军营里的见闻,在他心中种下了参军报国的理想。22岁那年,已经参加工作的叶金广还是不愿放弃参军的念头,眼看都快过了征兵年龄,他狠下心瞒着母亲报名参军。新军装领回家的时候,母亲愣住了,眼泪在眼眶打转,平复心情后她叮嘱叶金广,既然选择了参军报国,那就好好表现,不要让父母失望。在海军部队4年,叶金广通过参加培训,学习了电子技术,调至炊事班后,部队又安排他学习烹饪技能。退伍后,他便掌握了不少实用技术。叶金广说,他很感谢部队的培养,如今他除了在保险公司就职外,还是一名家宴厨师,提供上门家宴服务,生意经营得还不错。

 

叶剑鹏从军照。

不同的时代,不变的信仰。祖辈和父辈的“接力棒”后来又递到了叶剑鹏手中。2015年,叶剑鹏从徐州工程学院毕业,工作一年多之后,他也响应征兵号召成为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一名大学生士兵,叶剑鹏学得快、肯吃苦,服役两年间,两次被评为“优秀义务兵”。退伍后,叶剑鹏考取公务员,在岗位上继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诺言。叶剑鹏说,军旅岁月是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历程,虽有过挫折和创伤,但淬炼了精神和意志,一身戎装足以铭记一生、骄傲一生,也激励着他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叶渭同、叶金广、叶剑鹏一家三代人拥有一样的追求、一样的情怀、一样的梦想,将红色火种赓续传承。“有志青年应当胸怀爱国之心,听从祖国的召唤,接受祖国的挑选,勇于用青春为祖国和人民撑起一片和平的蓝天。”叶剑鹏说。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