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下午,印象城中庭人流如织,“靖候英才 携手江来”2023年夏季人才交流大会暨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在此举行,吸引众多求职者现场洽谈咨询。应届毕业生钱丁煜浏览招聘展位后,向两家招聘CAD技术岗的企业投出了简历。“都说大城市选择机会多,但其实生活成本也会更高,这几年,家乡发展得很好,今天来看招聘会,选择的空间也广,我觉得谈就业,家乡就是好地方。”钱丁煜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的卢忻晨也抱着留在家乡的想法,与数家招聘财会人员的企业进行了初步洽谈。“靖江周周有招聘、月月有专场,大型招聘活动也很多,来的都是靖江本土很有实力的优质企业和大项目,发展前景很好。”卢忻晨说。
图为夏季人才交流大会暨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现场。朱其 摄
应聘者的求职体验来自于我市坚持民生为本,以稳定就业提升百姓幸福指数的扎实举措。今年,我市瞄准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高位推动“乐业马洲”就业帮扶民生实事项目,广泛开展“就业启航”“就业护航”“就业续航”行动,推动就业扩容提质。今年,我市已举办各类招聘会90场,累计提供岗位3.8万个,达成就业意向5000余人,开发青年就业见习岗位3739个,已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353人,帮扶城镇失业人员就业3450人。一组组充满民生温度的数据,折射出老百姓端牢“就业饭碗”的踏实感,托起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图为陈华平(右)。
这几天,生祠镇萃竹苑社区内,总能看到陈华平忙碌的身影,宣传社保补贴惠民政策,帮助老年人注册电子医保、社保卡……在社区公益性岗位上,他忙得不亦乐乎。陈华平年轻时走南闯北跑运输,近年来,受年龄、疫情等原因的影响,陈华平的运输生意并不景气,收入来源也不稳定。了解到陈华平的情况后,人社专干向他介绍了公益性岗位安置政策,并推介了相应岗位。“我快到退休年纪了,能在家门口找到一份工作,收入维持日常开销,很知足。”陈华平说。
公益性岗位是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强化就业兜底帮扶的重要依托。今年以来,我市已开发保洁保绿、河湖巡查与管护等公益性岗位785个,兜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492人,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189.58万元;发放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4525.49万元,惠及1.76万人。
图为景永华(右)和厨师交流。朱其 摄
景永华在合兴路美食一条街上经营着一家小餐馆,靠着地道的本土风味,小店客源稳定,生意蒸蒸日上。“之前家里征地拆迁,打工的餐馆生意不景气关了门,我也没了工作,那段时间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正当景永华一筹莫展之际,人社部门向他推荐了“靖江厨师”培训班。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培训,景永华成功通过考核,获得了靖江厨师证书和中式烹调师证书。
靠着15万元的创业富民贷款,景永华的“靖江美食”店红火开张。由他本人掌勺,妻子汤月娣负责前台,另外还雇佣了几名后厨和服务人员,实现了带动就业。开业前三年,店铺每年可获得1万元的场地租金和2000元的水电补贴。“政府有这么好的政策,我现在又有一技之长,日子一定越过越红火。”景永华对未来信心满满。
技能是立身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两者是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重要支撑。我市大力实施技能提升行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举办各类技能培训、创业活动,让百姓就业有“术”、致富有路。今年以来,我市围绕“一老一小”服务、本土特色美食推广、退捕渔民技能提升、电商创业等主题,组织技能培训46班次,参训1745人;创业培训27班次,培训750人;审核富民创业贷2142万元。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