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红学的创始人、被当今红学家们奉为国学大师的胡适,在他的著作《红楼梦考证》中批评、嘲笑索隐派是“猜笨谜”。他说:
“第二派说《红楼梦》是清康熙朝的政治小说。这一派可用蔡孑民先生的《石头记索隐》作代表。
......蔡先生这部书的方法是:每举一人,必先举他的事实,然后引《红楼梦》中情节来配合。......但我总觉得蔡先生这么多的心力都是白白的浪费了,因为我总觉得他这部书到底还只是一种很牵强的附会。
我记得从前有个灯谜,用杜诗‘无边落木萧萧下’来打一个‘日’字。这个谜,除了做谜的人自己,是没有人猜得中的。
因为做谜的人先想着南北朝的齐和梁两朝都是姓萧的;其次,把‘萧萧下’的‘萧萧’解作两个姓萧的朝代;其次,二萧的下面是那姓陈的陈朝。想着了‘陳’字,然后把偏旁去掉(无边);再把‘東’的‘木’字去掉(落木),剩下的‘日’字,才是谜底!你若不能绕这许多湾子,休想猜谜!......假使一部《红楼梦》真是一串这么样的笨谜,那就真不值得猜了!
......我现在要忠告诸位爱读《红楼梦》的人:‘我们若想真正了解《红楼梦》,必须先打破这种种牵强附会的《红楼梦》谜学!’其实做《红楼梦》的考证,尽可以不用那种附会的法子。
我们只须根据可靠的版本与可靠的材料,考定这书的著者究竟是谁,著者的事迹家世,著书的时代,这书曾有何种不同的本子,这些本子的来历如何。这些问题乃是《红楼梦》考证的正当范围。”
胡适用一个极难猜出的谜语例子来批评、嘲笑红学索隐派,这具有很大的欺骗性。那些跟胡适一样国学基础差,又不喜欢动脑筋的红迷,包括某些红学家,极易被胡适所举的例子迷惑。当今一些红迷动不动就说索隐是猜笨谜就是明证。
在胡适的欺骗、迷惑、误导下,一些红学研究者不敢索隐,即便是在运用索隐的方法研究《红楼梦》,他们也不敢说是索隐,而冠之以“考证”之名,似乎只有“考证”才是科学研究,而“索隐”是牵强附会的猜谜。
胡适的流毒散布甚广,时间近百年,危害极深,甚至当今的一些大学、科研机构的某些学者都中毒颇深,一谈索隐就色变,似乎索隐是禁区。
一些红学专业期刊也几乎不发索隐的文章,索隐的文章只能在网站论坛、博客、公众号自媒体等处发布,还被某些红学家斥之为“民科”。
南开大学张昊苏教授在“对胡适《红楼梦》研究的反思”一文中指出,对《红楼梦》的研究,已经成为近百年学术界的“显学”之一。建立“新红学”研究的理论范式者乃胡适,他也被红学家们奉为不祧之祖。
在新文化运动“再造文明”的大的文化背景下,胡适力行白话文学尤其是古典白话小说的考据研究,并用科学方法以证成之,具有援西入中的现代学术意义。他的古典白话小说研究持续四五十年之久,用力甚深,范围甚广,成果甚大。
在对《红楼梦》的研究中,他摧破传统的评点派与索隐派“旧红学”,而通过考据作者、版本等内容,建立“新红学”的理论模式。他的研究以1921年的《红楼梦考证》为早期代表,1928年的《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为成熟期代表,在学界产生很大影响,也成为《红楼梦》研究的指导范式。
不过,胡适的学术成果虽对中国学术现代化的推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平心而论,他的红学研究仍未臻于至善之境界。
胡适自称:“至少我对于研究《红楼梦》问题,我对它的态度的谨严,自己批评的严格,方法的自觉,同我考据研究《水经注》是一样的。”【见胡适1952年12月1日在台湾大学的演讲。】这种自我评价虽然大体如实,但亦有过分自信之处;而他的研究思路与认识论,在当下的学术语境中,亦有于反思中求发展的必要。
因而,对胡适的红学研究成果尤其是其局限性进行再反思,不仅是对胡适的学术史地位进行重新定位的问题,同时也是对现当代红学界如何摆脱研究困境进行思考的出发点,具有重大意义.
胡适及其追随者们以“考证派”自诩。他们以为只有“考证”才是科学的研究方法,而“索隐”则被他们贬斥为牵强附会。
什么是考证?考,就是推求、研究;证,就是验证、证实。考证就是根据资料来推求研究、证实和说明文献或历史等问题。
什么是索隐?索,就是寻求、探索;隐,就是隐藏的事物、事实;索隐就是探求隐微奥秘的道理。
“索隐”语出《易经·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孔颖达疏:“索谓求索,隐谓隐藏。”
索隐派红学的势力没有考证派红学大,但出现时间比考证派早,虽经考证派与小说批评派的屡屡打击,但影响从未断绝,且不时有东山再起之势。
索隐派红学的产生,有作品本身的原因,也就是学派观点的发端有其内在理路。旧红学索隐派代表是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和邓狂言的《红楼梦释真》。
索隐,即探索幽隐,也就是发掘被小说表面故事所掩盖的“本事”。本事意即:本来其事。
从《红楼梦》面世以后的二百多年里,关于它究竟是谁家故事,人们一直在猜测。无数人想从探寻《红楼梦》真事隐去的究竟,索解出其所隐藏的秘密。甲戌本《红楼梦》开篇的凡例写道:
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既有“隐”,难怪人们要“索”,于是便有了种种说法。
蔡元培先生的《石头记索隐》里认为,《红楼梦》中的大多数人与事都有所影射。索隐派红学的研究者,以严谨治学态度,解密的姿态,苦心搜集文献史料,企图探寻《红楼梦》真事隐去的究竟,找到最终解开《红楼梦》之谜的钥匙。
蔡元培先生多年悉心探究,于1915年11月,写出了四万余言的《石头记索隐》。贾宝玉,即传国玉玺之义也,乃影射康熙时的废太子胤礽。
蔡元培先生的《石头记索隐》将发端于清徐时栋的“康熙朝政治状态说”齐集完备,汇于一说,比较细密而又全面系统地对《红楼梦》进行了索隐,可谓索隐派理论的典范之作。因而蔡元培被视为索隐派红学的集大成者。
作者简介:冒宏远,如皋红楼梦研究会名誉会长,如皋红楼梦研究会上海研究中心主任。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