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怀抱大雪的人
怀抱大雪的人
也怀抱着低于蒿草的悲伤
他站在北山之上
俯瞰尘世。目光所及之处
是无边无际的白
那是所有的雪花
累加起来的白
足以让一个沉静的人
惊心动魄。也足以
填平一个人体内的千山万壑
山寺的钟声被风撞响
一只老鸹的黑,被湮没于
老树盘屈的虬枝
此时的雪色
仍然只是一种喻体
如果能在一场大雪里
汲取力量,并以汹涌之势
涤荡一切踪迹
扶正这个倾斜的冬季
怀抱大雪的人
也怀抱着,一盏烛火
2、小雪
在虹藏不见之前
你就将自己藏进了泥土
那些红叶黄叶,枯草乱枝
以及老树身上的蝉衣
还有你坐过的那片草地上
安静下来的马蹄声
都与你,隔开了不复相见的距离
困守的日子,阴冷而漫长
阳光现身的时间
总是如昙花般短暂
而我总是想,如果节气的轮回
总是这样,一边变化多端
一边一成不变
那些守着你的野菊花和野棉花
会不会,在越来越凛冽的北风里
一边酝酿火焰,一边蓄谋寂灭
闭塞成冬之后,就会滴水成冰
而刚刚解封的人间
大片的空旷需要填充
寒流也紧跟着,趁虚而入
我再次面朝北坡,隔窗而望
今夜,会不会有一朵雪花
落在你的身旁,替我
去看看你
3、雾凇
雪还没有落下来,流水去了天空
低处的荒草,和旷野的枯树
保持着同样的顺从之态
半坡上的野棉花,一如既往的倔强
在人间开始变白之前
我们都心怀敬畏,猜测着
每一朵冰花的来处
此时的天空,肃穆而深邃
水流回溯,薄雾笼罩
带着晶莹的光芒,和凛冽的气息
这些岑寂的事物,在另一种岑寂里
像雪一样,悄无声息地落下来
像冰一样,悄无声息地挂在树梢
在不可触摸的秘境里
似是群山漂浮,又似是禅意遍布
这会是谁的前世呢
一只鸦雀声色恍惚着,飞向高处
蒿草上挂满了白色的疑问
诵经的人,舀起一钵银沙
一边扬扬洒洒,一边念念有词——
“万物已经老去,万物即将新生”
4、窗外
悬铃木已脱落了全部的叶子
一只常年栖身于此的喜鹊
此刻格外沉默
那两只一直和它争地盘的斑鸠
已经许久不见了
而那一群喜欢叽喳的麻雀
也安静得有些异常
一只黑猫和一只白猫
在墙头上来来回回地走着
却一声不吭
它们的不安和疑问,都来自
消毒车巨大的轰鸣和白色的喷雾
或许它们比人类更为敏锐
更能感知到,这个深秋
一些异常的声响
预示着的,是一场灾难
间或,有阳光从云层的缝隙里
漏下来,试图挤出一些
温暖和明亮的词
来抚慰,这染病的人间
5、北风在上
请别问,刀意隐于何处
风声为何这般尖利
如果万物皆有恻隐之心
秋叶为何会逃离得那样仓皇
北风在上。谁愿意
抱紧一株冰草,抚慰
它木质的悲伤
谁愿意深陷于暗夜
咳嗽,喘息,高烧不退
谁愿意被阴霾围裹
迷茫,焦灼,坐立难安
一些流寓在外的人
只想退回到墙里,有所庇护
一些逆风而行的人
正在顶风冒雪,艰难跋涉
北风在上。谁被风声所伤
却依旧目光坚定,神色倔强
谁以血肉之躯,筑就铜墙铁壁
把利刃和病魔一同隔绝
让这个因疾病而痛的异常之季
因爱而暖,因暖而柔软
6、明月孤悬
你所说的明月孤悬
不过是山河远阔,江湖岑寂
天空广袤而深邃
今夜的月光有什么不同
人间的中秋,有太多都是虚构
没有人知道云朵为什么消失
霜露为什么迟迟不肯落下
玉兰树茕茕独立
零星的枯叶落入草丛
众多的星星隐入月色之后
一杯酒的波光里
有铁马的叮当之声
谁能够在月上中天之前
完成自我圆满
谁能够在日薄西山之后
实现自负盈亏
更多的虚词,在月光的背面
明暗交替,互相致意
诗人简介:兰叶子,女,本名刘勇勤,甘肃天水人。近年来在多家报刊杂志发表部分诗歌、散文及散文诗数百篇(首)。著有个人诗集《兰之语》、散文诗集《春天的秘语》。偶有获奖。有作品入选多个选本。
云舒点评: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词:孤独。孤独到底是什么?孤独是好还是坏?想多了有一天我终于明白,孤独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存在。孤独是一个真正回归自我的状态,孤独是一种审视与发现,是一种悲鸣与歌颂。孤独是在自己的内心点亮一盏灯,通过这盏灯,看到万事万物的悲喜哀乐。人只有在绝对孤独的状态下,才能够开始与世界万物倾心对话,也才能够借此贴近万事万物生命的律动,从而更深的理解生命存在的终结意义。
兰叶子的诗让我很自然地想到了“孤独”这个词。《怀抱大雪的人》里有孤独。一个人站在“北山之上”,独自面对一场大雪,她的内心沉静而空荡,却又翻江倒海,波澜壮阔。面对一场大雪,她完成了一次内心的自我洗礼。
《小雪》里也有孤独。都“将自己藏进了泥土”了,能不孤独吗?孤独里的喃喃自语,孤独里的独自观望与审视,孤独里的悲鸣与慨叹,为人类的遭遇,也为自己隐藏的思念。
《雾凇》和《窗外》让孤独有了依附。雾凇多美,它是孤独的幻化体。它不是冰,不是雪,却因为一种隐性的执着,成就了别样的美。这使我想起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孤独的终结便是一次新生。喜鹊和猫是借体,把孤独附着在它们身上,借它们的眼和情感来看这个世界,感受世界的暗流潮涌。世界如此美好又如此寂静,可是,我们却不得不在孤独中承受着一切不可预测的苦难。
《北风在上》和《明月孤悬》是孤独中的反思。因为在孤独的沉静中,她的视野很开阔,思绪很辽远。在世界共同的病痛面前,她看到了无助,也看到了力量。她触摸到了黑暗的边缘,也在心里燃起了一堆篝火,照亮了前方充满爱的路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孤独的主体,所以就连明月也只能“孤悬”,而玉兰树也“茕茕独立”,诗的最后一段表达的意义含蓄而深远,仿佛她与万事万物之间有了心灵相通之后的互相的体恤与疼惜。无论是“自我圆满”,还是“自负盈亏”,其实都是一种自我的反观与成就。人类和世界其它万物一样,都有在生命个体的自我遭遇中不断锻造与锤炼,最终完成自我的涅槃重生。
所以,我一直觉得,孤独是一个有温度,有情爱的大词,只不过人们通常体察不了它内在的闪光。只有真正懂得静坐内省的人,才能借它的隐性之光,最终完成自我的提升与重建。
云舒,另网名:杨沐云舒、易湄、沐云舒、杨沐等。本名:杨龙美。江苏东台人。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杂文学会会员。中学高级教师。出版诗集《凝听灵魂抽穗的声音》,散文诗集《岁月划痕里的断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