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浙江省景区城建设指南》(修订版),这是继去年11月4日发布《浙江省景区城建设指南》(试行)之后,经过完善发布的第二版,在两个版本发布空档的今年1月9日,该省文旅厅公布了首批6家4A级景区城单位,浙江省在景区城市的实践中,扎实推进,想法和办法同步,标准化操作日渐成熟,众多城区正奔跑在景区城创建的路上。

  江浙自古一体,在景区城市的探索中,江苏几乎同时作为。秦淮区,南京的老城区,完全城市化的区域,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提出了“城区即景区”的理念,创成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此外,常州市提出了《文旅休闲明星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努力将常州建设成为长三角独具特色、充满魅力的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还有镇江、靖江都提出各自的“城区景区”的想法和实践,一时景区城市风靡苏南,全力推进。

  在景区城市的发展中,江浙不约而同,因地制宜,各有特点。浙江优先重视小尺度的县级城市,标准化创建稳步推进,而江苏重点落在南京、常州等大城市,都市型的景区优先发展。不论哪种,都凸显了景区城市是经济社会成熟区域的城市发展的重要阶段,也说明了旅游休闲是城市高级阶段的重要任务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早在1933年的《雅典宪章》就已提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功能,而事实上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地的城市旅游休闲已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城市与旅游的结合,让双方都迸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自信,打通了各自的任督二脉,气血丰盈,容光焕发。其实,中国城市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千城一面、冷漠缺爱、拥堵不堪等城市病,广受诟病,许久以来,缺少良策,难以根治,然而从景区城市的实践结果来看,其因应了城市转型、产业融合、文化再造和美好生活的客观需要,城市病的解药成功研制,直奔临床应用,进而最重要的是扩大了城市美好生活的供给,促进了城市价值和能级的跃升。

  另一方面,景区城市是全域旅游的显著形态、创新载体,是传统景区的破局和新生,当然也是旅游供给不足、品质不高的有效抓手,全域旅游发展的主动作为和突破急需,是传统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文化探秘发展阶段的重要平台,将能有效解决的当下旅游深化面临的诸多深层次问题——为何度假游雷声大,雨点小?为何文化旅游的文化内涵不足,创意乏力?为何景区知名度大于城市,游客绕开城市直奔景区,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形同虚设?还有近两年,高层期待的夜间游、冬季游为何难以如愿?

  由此景区城市的优势渐显,可成大器,笔者观察有以下几点必然:

  一是城市既有的生活方式和条件,便于夜间游和冬季游的开展,困扰旅游的淡旺季将会大为缓和。南京秦淮区的秦淮河、夫子庙、新街口、大报恩寺,无论何时都是顾客盈门即是证明,景区城市让夜间游、冬季游都不是事,“过路客”变为“过夜客”也就水到渠成。

  二是作为资本和土地青睐的城市将会极大改变非城区文化旅游项目普遍缺钱、缺地的困境,而且可搭顺风车。无锡华侨城运河湾项目落子主城梁溪区,投资400亿元,一时无双,艳羡不已,城市和旅游双赢,文化与资本齐飞。

  三是城市人口密集,客群多元,消费能力极强,商业价值巨大,围绕城市旅游的运营管理回报率比较稳定,商业资本趋之若鹜。常州恐龙园虽是无中生有,却生机勃勃,皆因靠近苏南核心消费市场,从4A级景区到5A级景区,步步领先。

  四是城市景区的综合交通优势是普通景区无法比拟的,在通景公路成为大多数景区的梦寐以求时,浦东机场已经是机场休闲综合体,无锡三阳广场地铁站拥有27个出口,中国第一,吃喝玩乐无所不达,杭州更是依托大运河设置了水陆集散中心,游客四散全城,随处皆游可憩。

  五是景区城市让旅游度假目的地的设想成为现实,无论是各地的全域旅游规划,旅游总体规划,还是十三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几乎都提出了打造各具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愿景,然而实现路径大多是水月镜花,而这些奢望在杭州、苏州、宁波等地正变成现实,因为街区型空间是度假目的地的重要基础。

  六是人才集中,让文化创意、康养度假、休闲演艺等智力密集型产品的开发和运营有了保障。文化创意是杭州主推的现代服务业,6000多家规划设计、文化创意、策划运营的相关实体,极大了推动了杭州文化旅游的发展,精致的景观和设施,温暖的产品和服务,满城尽是。

  七是城市是文化富集地,传统文化遗存、时尚文化爆款借城市之便,易成热点网红,达成文化变现。绍兴柯桥区是浙江省首批4A级景区城,围绕“水城”主题,水路、诗路、丝路,分别从自然、人文、产业三方面解码柯桥景区城市的文化基因,浙东古运河、瓜渚湖、大小坂湖、古鉴湖纷纷蝶变,助力城市旅游。

  八是景区城市能有效推动城市资源的主客共享,推动部分生态良好和文化深厚的欠发达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全域旅游建设,浙江建德、景宁就是典型代表,尤其是淳安初步实现了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5A级景区、国家生态示范区三者合一,城湖一体的全域格局。

  由此,笔者认为未来景区城市将会富有生命力,因为城市,可以让生活更美好!

  在推进景区城市的过程中,浙江已经发布的《浙江省景区城建设指南》(修订版)从环境与景观、设施与服务、产品与业态、管理与保障以及等级划分等五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和量化标准,此外,建议重视以下五点在景区城市打造中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一是环境氛围。景区城市要注重城市绿化建设,既有规模的绿,也要有品质的美,让背景成为风景,不但好看更要好玩;二是街巷尺度要宜人,关注步行和骑行休闲空间的设计打造,避免大马路、大广场,宜人的尺度感可带来安全、温暖和舒适,也是景区城市商业培育和集聚的必须;三是景区城市既有市井生活氛围的保留和优化,让风情和烟火永存,夜游有夜态和夜色。四是新建大项目,尤其是城区内的大项目务必处理好体量、色彩、风格等与周边街区环境风貌的协调,不能唯我独尊。这方面,杭州表现极佳,西湖、西溪、宋城、大运河、良渚遗址都堪称优等生。

  二是文化品质。发达的文化是景区城市的重要吸引力,也是持久力,更是对主流旅游群体的把握和引领,因此文化旅游的方方面面都应有文化品质的要求,旅游产品和业态的文化品质植入是激活游客情感的兴奋剂,激发消费的催化剂,更是文化传播的润滑剂。另外,作为重要产业和经济形式的文旅休闲,文化品质是实现文化价值商业表达的主要形式,创意满满的文化品质让参与各方皆大欢喜,并推动文化品质的可持续深化和优化,助推景区城市形象的彰显,增强景区城市文旅市场的黏性。苏州阳澄湖高速服务区,因苏州园林的融入,让服务区成为旅游区,晋升网红,打卡不断。

  三是人文关怀。作为景区城市,应体现人文关怀,维护游客和居民的尊严,让主客和谐共处共享。主要有三点:一是安全性,景区城市设施和场所应是安全的,有关安全保障的制度、设施、设备、人员和救援等应完善、及时、有效,如地铁站等人员密集区域可配置AED急救设备;二是人本性,注重老弱妇孺,残疾智障的旅游休闲的权利,如第三卫生间、残障人通道等设施和服务应有体现;三是归属感,宾至如归,这是国人对客人归属感的自我要求,那么应提升居民和游客文明素养,推动设施场地,时空环境的主客共享。江苏靖江市委、市政府提出“城市家公园”的概念,按照城市是“放大的家”打造建设,满满人文关怀,幸福指数爆升。

  四是治理方式。对游客而言,景区城市最重要的治理提升就要及时有效回应游客的合理诉求,尤其游客的投诉,让不解、不满、不快合理释放,现有的旅游警察、旅游法庭、旅游工商等机构需要进一步完善细化。景区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笔者认为,探索建立政府、居民、企业和游客交流的平台,各部门协同共商共治的机制是必要的。此外,随着景区城市的发展,旅游者和旅居者两大群体将会日益壮大,作为准居民群体,其利益诉求须有响应和引导,这也是需要提前思考和应对的。

  五是信息助力。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广泛应用带来了我国旅游生态的发展和完善,疫情期间无接触行为,云上交流等现象层出不穷,后疫情时代也会常态化,那么在景区城市建设中也应借助智能化、信息化的手段强化游客的便捷、舒适和安全,提高运营管理等快速、有效和经济。其实信息智能技术本身也应是一种旅游吸引物,当下的AR、VR技术已经开发出了不少吸睛的科技旅游产品,未来景区城市在强化历史氛围、文化场景、未来科幻的真实感方面,信息技术将大有可为,满足人们对过往和未来的想象渴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