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消灭明氏大夏”政权过程中的“象战”

  据《明史》卷一百二十九《傅友德列传》记载,傅友德于洪武四年(1371年)充征虏前将军,与征西将军汤和分道伐蜀。因为,此时的蜀地还没有完全进入明王朝的版图。

  早在元朝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末农民战争爆发时,湖广随州随县(今湖北省随县)人明玉珍,曾集结乡兵千余人屯聚青山,结栅自固。至正十三年冬天,明玉珍率部加入徐寿辉领导的西系天完红巾军,被任命为元帅。

  元至正二十年夏,陈友谅杀死徐寿辉自立为帝。明玉珍不服,遂不与陈友谅相通,自称陇蜀王。

  之后,明玉珍又受刘桢等人拥立,自立为帝,国号“大夏”,定都重庆,简称“明夏”。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春,明玉珍病故,他的儿子明昇继位。

  元朝灭亡后,到了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的大明王朝决定,派兵南征明氏的大夏国,彻底消灭这个小王朝,以进一步实现国家的统一。

  当时在大夏国担任左丞相的是一个叫戴寿的人。

  听说明朝朝廷大军要西征,左丞相戴寿等率兵全部出动,誓死要牢牢守住重庆瞿塘峡一带的军事要地,于是就把防御线向北推移。谁知傅友德率领的明朝朝廷大军势如破竹,直捣涪江上游的江油县,形势十分危急。

  戴寿此时才开始分兵支援汉州(今四川省广汉市),以企图能保住成都。但汉州又很快被傅友德的朝廷大军攻破占领了。

  攻拔汉州后,朝廷大军旋即开始了围攻成都的战役。

  大夏左丞相戴寿为了抵抗朝廷大军的围剿,只好使出绝招:“以象战”,让由大象组成的军队投入战斗。

  面对这支驯化有素的大象“特种”军,征虏将军傅友德下令,用强弩与火器合力攻打冲击。

  可又有谁知,这支“象军”临危不惧,一点也不怕死。大象们虽然身中流矢,但它们坚决不后退,继续向着朝廷军队猛冲,结果给明朝军队造成很大伤亡。

  双方继续展开殊死战斗。面对象军这支庞然大物组成的军队,明朝军队也开始拼命抵抗冲击,多路围攻,战斗到最后,大夏国的“象军”终于在明军的强大火力和搏杀下,出现大象开始“反走”即逃跑现象。

  那些战象们面对如雨而至的飞箭,再也不听坐在象背上的武士们(又称“象奴”)指挥了,结果造成被大象躏藉死者甚众,类似于自相残杀,大夏的军队反而被自己的象军给打乱了阵脚。

  正在双方激战到白炽化程度时,左丞相戴寿等听说其主子明昇已经向朝廷军队投降了,再抵抗已经没有意义,所以只好与身边的人“面缚诣军门”,乖乖地向向明朝政府军投降。

  戴寿最后沉水而亡。

  成都平定,明氏“大夏”政权灭亡,西蜀一带终于回到了明王朝的版图上。

  束有春2025年9月10日于金陵四合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