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说的“牛”和“马”都是指人的姓氏。具体而言,“牛”是指姓牛名金“牛金”这个人,“马”是指魏晋时期的司马懿家族之“司马”之复姓。

  《晋书•元帝纪》有这样一段描写:“初,《玄石图》有‘牛继马后’,故宣帝深忌牛氏,遂为二榼kē,共一口,以贮酒焉。帝先饮佳者,而以毒酒鸩其将牛金。而恭王妃夏侯氏竟通小吏牛氏而生元帝,亦有符云。”

  这里的“宣帝”就是指的司马懿。

  司马懿生前没有当过皇帝,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建立晋朝政权当上皇帝后,对爷爷司马懿进行追封,称之为“宣帝”。司马炎当上皇帝后,曾一口气追封了三位皇帝,除爷爷司马懿外,还追封自己的伯父司马师为景皇帝,自己的父亲司马昭为文皇帝。

  这就像曹操,生前根本没有当过皇帝,一直是汉朝的丞相。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建立魏朝政权,当上皇帝后,他就追封父亲曹操为“武帝”,史称魏武帝。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词中就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这里的“魏武”就是指曹操。

  再说《晋书》此段话中的“元帝”是指谁?指的是在南京建都的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

  而“牛金”则有两个,一个是战将牛金,另一个是小吏牛金。

  我们先说战将牛金。

  战将牛金开始是大将军曹仁的部将,曹魏政权建立后,又成为司马懿的部将。

  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率军数万来攻曹军,其前锋数千人已经到达江陵城下。曹仁登城远望,募得三百人,令牛金率队迎击挑战。

  由于吴军兵力强盛,牛金人少力寡,很快被周瑜的军队围住、陷入战阵中,情况十分危急。

  曹仁与长史陈矫俱在城上观战,发现牛金等三百人已经垂危频没,左右众等皆惊惧失色,惟独曹仁意气奋怒,呼左右取马来。

  陈矫等人知道曹仁欲下城救牛金,于是一起拉住曹仁说:“贼众强盛,势不可当,将军何不放弃这数百众人,却要亲自出城参战?”

  曹仁不应,披甲上马,带领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作战。很快就与吴军相距仅百步之远,已经逼近城沟了。

  大家以为曹仁只是在城沟边上挡住东吴军队,为支持牛金造造声势,谁知曹仁竟渡沟直前,亲自冲入敌围,左拼右杀,势不可挡;众将士也一起跟上,合力拼杀,这才使牛金等人很快解围得救。

  但在清点人马时,发现在敌围之中,仍有部分将士尚未脱离险境,生命危急。曹仁复又直刺突入敌方阵营,将余兵从敌人的包围圈中悉数救了出来,同时杀伤吴军数人,吴军终于被击退。

  必须注意的是,这时的战将牛金,与其他曹军将士一样,都属于汉献帝刘协为皇帝的朝廷政府军,因为一直到十多年后的公元220年,曹丕才篡汉称帝,建立魏朝。

  到了曹魏明帝曹叡的太和五年(231年),以四川蜀地为主要地盘的刘备“季汉”政权继续同曹魏政权展开争夺,季汉丞相诸葛亮率军北伐。已经官至曹魏政权抚军大将军、太尉要职的司马懿,命牛金率轻骑作钓饵来诱惑季汉军队。刚交战,诸葛亮就退兵,魏军一直追到祁山脚下才作罢。

  到了青龙三年(235年),季汉将领马岱来犯,司马懿又命牛金击破季汉军队,斩首千余级。

  景初二年(238年),辽东公孙渊反叛曹魏,司马懿率牛金、胡遵等步骑四万兵发洛阳,后平定辽东、带方、乐浪、玄菟tú四郡。根据《魏将相大臣年表》,平定辽东的这一年,牛金已经被提拔至“后将军”,职位仅次于相当于宰相的“上卿”。

  当时社会上有一本流传很广的谶纬书叫《玄石图》,上面记有“牛继马后”的预言。

  司马懿曾请星象家管辂占卜子孙运势,管辂占卜的结果与《玄石图》不差毫厘。司马懿不解何意。

  后来,司马懿位居太傅之职,权倾天下,一天,他忽然有所触悟,想起了“牛继马后”的预言,心想这“牛”是不是就是指自己身边的爱将牛金?“马”是不是就是指我们“司马氏”家族?不想则已,一琢磨,心里倒十分忌讳和害怕起来。莫非这牛金将来会对我的子孙不利?老辣阴毒的司马懿为绝后患,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暗下决心,一定要除掉身边这位爱将牛金。

  (内容主要摘自束有春著《七朝古都南京》一书)

  束有春2025年8月2日于金陵四合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