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考父”,是一个人的名字。

  正考父是孔子的祖先,是春秋时期宋国的一位品德高尚、作风优良的朝廷高官。

  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同志曾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敢于担当,是为了党和人民事业,而不是个人风头主义,飞扬跋扈、唯我独尊并不是敢于担当。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是几朝元老,但他对自己要求很严,他在家庙的鼎上铸下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意思是说,每逢有任命提拔时,都越来越谨慎,一次提拔要低着头,再次提拔要曲背,三次提拔要弯腰,连走路都靠墙走。生活中只要有这只鼎煮粥糊口就可以了。我看了这个故事之后,很有感触。我们的干部都是党的干部,权力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更应该在工作中敢作敢为、锐意进取,在做人上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提到的春秋时期宋国的正考父及其事迹,出自《左传·昭公七年》。后来司马迁在写《史记•孔子世家》时,引用了《左传》中的文字。

  正考父的故事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与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孟釐(lí)子有关。

  当年的情景是这样的:孔子已经十七岁了,鲁国大夫孟釐子生了重病,在病危时,把自己的儿子孟懿子叫过来,对他说:“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敢余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其恭如是。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这段话是孟釐子的临终遗言。孟釐子去世后,儿子孟懿子听从父亲的教诲,与鲁国另一个名叫南宫敬叔的人一道,来到17岁的孔子身边,拜孔子为师,学习周礼,传播文化,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知书达礼的文明人。

  孟釐子的临终遗言把孔子的祖先从“弗父何”开始,到“正考父”都在宋国做大官,辅佐国君的事情交待得很清楚。从他的话中我们得知,后世尊称孔子为“圣人”是有史可稽的。

  在孔子生活的时代,人们就已经称赞孔子的祖先是“圣人”了,孔子只不过是“圣人”之后、保持了“圣人”的本色而已。

  孔子的祖先“正考父”当年曾先后辅佐宋国的三任国君,是三朝元老,每次任命时,官职权位愈来愈高,但为人却愈加谦恭低调,诚惶诚恐,弯腰鞠躬的幅度愈来愈大,直至要低着头“循墙而走”、沿着墙壁走回家了。其谨小慎微、不骄不躁的为人品德和形象呼之欲出,如在眼前。

  正考父虽然当了大官,但始终坚持以粥饱腹,带领全家人过艰苦日子,勤俭持家,条件再好也不奢侈浪费。

  我们从孔子后来进入太庙“每事问”的谦逊好学态度,从孔子在“乡党”前辈面前“恂恂如也”的敬畏尊重身影,从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人生价值观,从孔子“君命召,不俟驾而行”的敬业精神,已经不难感悟出孔门的谦虚好学、低调为人、吃苦耐劳、忠于职守的良好基因是得到了遗传。

  孔子的十五世祖是西周成王时的宋微仲,是殷商的后裔。

  根据《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周成王初时,因年幼而由周公姬旦摄政。周公在平定管叔、蔡叔、霍叔“三监”及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之乱后,任命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开(即微子启)“代殷后,奉其先祀”,并作《微子之命》诰词,让他“国于宋”,即以宋地为国,成为宋国的第一任国君。微子启去世后,兄终弟及,由他的弟弟微仲来接任国君,史称“宋微仲”。宋微子、宋微仲,他们都是商纣王帝辛的哥哥。

  从宋微仲始,宋国历经宋公稽—丁公申—愍公共—炀公熙(湣公共之弟)—厉公鲋祀(“弗父何”应为国君)—釐公举—惠公—哀公—戴公—武公司空—宣公力—穆公和(宣公弟)—殇公与夷。

  从孟釐子的话中可知,孔子的祖先弗父何本应继承宋愍公国君位置,只因“嗣让”而为宋厉公即位。弗父何是宋愍公的长子,是正考父的曾祖、孔父嘉的高祖。正考父辅佐过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三朝。

  事情发生在正考父的儿子、大司马孔父嘉身上,并且主要是因为孔父嘉有一位漂亮的妻子而引起祸端。

  《史记》记载,宋国的大司马孔父嘉“妻好”即长得漂亮,宋殇公九年的一天,孔妻在半道上被太宰华督撞见了。这华督一见孔妻,“目而观之”,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孔父嘉的妻子,并产生了想占为己有的念头。

  第二年,太宰华督终于想到了办法,来个杀人夺妻,以太宰的名义号令全国,将宋殇公在位十年而发动的十一次战争,及其造成“民苦不堪”的原因,统统嫁祸到孔父嘉这位大司马头上,并且亲自率军,攻打孔府,杀害孔父嘉;紧接着就是“取其妻”,将孔父嘉的妻子占为己有。

  孔父嘉之子木金父为避祸,从宋国逃到鲁国的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开始了贵族落难生活。

  木金父在陬邑定居稳定后,娶妻生子,名叫祁父,祁父生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生孔丘即孔子。据此推算,正考父应是孔子的第七世祖了。

  束有春2025年7月27日于金陵四合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