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用儒家经典正朝纲,不惧得罪皇帝奶娘与宠妃

  大凡清白廉洁、品行端正的官员,必然具备敢于同邪恶势力斗争的无私无畏秉性,杨震就是如此。

  汉安帝刘祜本为清河王子,汉殇帝驾崩后,太后邓绥征立为嗣皇帝,即位时年仅十三岁,朝廷由邓太后总揽。

  永宁二年(121年)二月,邓太后去世,汉安帝开始亲政,这时他已经28岁。亲政后,汉安帝所宠爱的一些后妃们开始骄横起来,就连他的奶娘王圣也因为抚养皇帝有功,依仗帝恩,无法无天。奶娘的女儿伯荣也出入宫中,传通奸赂,上窜下跳,贪赃枉法,影响极坏。

  汉安帝亲信的宦官李闰开始与邓氏争权,诬告邓太后的兄长、大将军邓骘以及宦官蔡伦(注:造纸术发明者)等图谋废立,汉安帝遂下诏查办,邓氏悉灭,蔡伦自杀。

  邓氏既败,宦官李闰、江京及汉安帝乳母王圣等遂参与朝政;皇后阎氏之兄弟亦封侯拜将,参与朝政。宦官、外戚共掌朝政现象,就是从汉安帝开始。

  作为司徒,杨震难以容忍这种有违朝纲现象,遂上疏汉安帝,要求制止。

  在奏折中,杨震希望皇上能够选用德才兼备的贤能人士来治理国家,惩处朝野违法乱纪行为。唐尧虞舜时代,让贤能有德的“俊乂之士”为官,像共工、欢兜、鲧、三苗那样的“四凶”恶人则被流放监禁,天下百姓心悦诚服,九州一派兴旺发达气象。当今之世,古人推崇的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等九种道德未能发扬光大,相反,那些嬖倖小人却充斥朝廷内外。

  杨震直接指出,皇帝奶娘虽然有“拥燥居湿”、抚养皇上的辛勤劳苦,但皇上对她的前后封赏已经远远超出了她的付出,如果再让她贪得无厌、交际朝臣、接受贿赂和请托,则将扰乱天下,扰乱朝纲,使朝廷清正的名声受到玷污,如同日月被蒙上灰尘一样。

  在进行了历史与现实对比后,杨震发挥自己儒者为官的特长,从儒家典籍中寻找依据,开导皇上:

  《尚书》中曾告诫说,如果母鸡像公鸡一样打鸣,那是不祥之兆。

  《诗经》中也有大量诗篇,讽谕奸诈多谋的女子参政,必会丧害国家社稷。

  郑庄公屈从母亲武姜的意愿,任由弟弟共叔段骄横不法,结果共叔段因谋反而被诛杀,《春秋》对此事持贬抑态度,认为郑庄公是“不教而诛”。

  杨震可能还受孔子《论语》影响,认为自古以来,奸诈的女子和小人都是很难相处的,亲近她们,她们就会嬉闹放纵,疏远她们,她们又会心怀怨恨,实在是“难养”。

  他又列举《易经》所说“无所遂其心愿,只能在家中操持家务”,提醒皇上,奸诈的妇人不能让其干预政事,应当迅速送“阿母”王圣出宫居外,阻断她的女儿伯荣同宫中大臣的往来,这样才能使恩情和德行都能继续保持下来,对皇上和“阿母”都是好事。

  他希望皇上能够舍弃有碍大局的儿女私情,割除有害国家的优柔不忍之心,把精力集中在日理万机的朝政上;谨慎使用封赏拜爵的权力,减少地方基层的贡奉,减少对百姓的赋役征发,使天下德能兼备的才俊都能有为朝廷效力的机会而使他们的人生不留遗憾,让正在朝廷做官的士大夫们不要因为朝政不清而懊悔出来为官;对诸侯国,不要横征暴敛,让百姓安居乐业而不抱怨朝廷。

  杨震是书生从政,对上层黑暗认识不透,满以为皇上会听取他的谏言,谁知汉安帝非但不听,还不顾朝廷应遵循的官场纪律,竟将杨震的奏折直接拿给奶娘王圣等人传阅!

  这种政治上的不守规矩,或者说是耍政治手腕,把杨震给彻底出卖了;王圣等人从此对杨震怀恨在心,伺机要对杨震报复。

(“稽古润今”篆刻由孙汝龙先生惠赐)束有春 2025年7月14日于金陵四合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