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杨震“四知”诲属下,愿留清名传子孙

  据《后汉书•杨震列传》记载,杨震虽然将近五十岁才进入仕途,但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及丰厚的学养,使他在官场上稳步成长,连续四次升迁后,很快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在由荆州刺史调任东莱太守、前往郡里任职的路上,杨震路过山东昌邑县。刚好,从前杨震在荆州任职时举荐的荆州茂才王密现任职昌邑县县长,恩人到此,王密终于有了答谢机会,于是就利用晚上时间,前往杨震下榻的驿馆拜见杨震。

  算起来,杨震是王密的老领导,那是一点不假,但由于杨震的谦和儒雅,不摆官架子,大家见面,如同老友相聚,彼此寒暄问安,好不开心。

  王密对杨震当年的知遇举荐之恩是千恩万谢,如果没有杨震当年的提携,就没有他王密的今天。

  临分别,王密要向杨震献上一份重礼——10斤黄金,希望杨震笑纳,以表示对杨震的知遇举荐之恩的报答。

  杨震见状,原先满脸喜色的脸顿时晴转多云、阴沉了下来。只见他严肃而又生气地摇摇头、摆摆手,对王密说:“作为老朋友,我想我应该是知道你的为人的,怎么老朋友你却不知道我的为人了呢?”

  王密压低声音回答说:“现在是深更半夜了,没有人会知道的。”

  杨震立即回答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

  杨震“四知”话语一出,王密顿时语塞,面露愧色,大有无地自容之态。王密没有想到,自己仕途上的大恩人竟然有如此高尚的品格,从内心深处涌起对杨震的敬畏与敬重之情,只好把10斤黄金又提了回去,与老领导匆匆告别。

  杨震暮夜却金,“四知”诲人,轰动政坛,载入史册,成为千古美谈。

  杨震后来又转任涿郡太守,汉安帝刘祜元初四年(117年),又被朝廷征召为太仆,又升迁太常;永宁元年(120年)任司徒,位列“三公”。

  太尉、司徒、司空为东汉朝廷“三公”,“三公”皆可开府,有自行处理公务的权力,故又称“三公”为“三府”。

  岗位在变,职级愈来愈高,手中的权利愈来愈大,但杨震始终坚持廉洁从政,从不接受任何私人的拜谒请托。他的子孙们平素就是蔬食徒步,过着十分俭朴的平常百姓生活。

  他的一些故旧老友或长者前辈们曾劝他利用手中的权利,趁机为子孙们多置办些家业,杨震婉言相谢,对他们说:“如果让后世人称他们为清白官吏的子孙,我把清官的名声留给子孙,不就是给了他们一笔丰厚的遗产嘛!”

束有春 2025年7月13日于金陵四合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