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是带有明清两朝政治“年轮”的私家园林,驴友来此赏玩之余,了解关于园子的那段家世起落的奇闻,可以增添无尽的雅兴。

  此园为北宋婉约派词宗、太学博士秦观的第17代孙秦金初创。他曾在明代先后任职朝廷5个部的尚书,年七十时辞官还乡,在锡惠之麓购得一处名叫“沤寓”的僧舍,将其辟为园子,从此与匠工们一起每天挥锹不止,因阜掇山,因洼疏池,一直忙到7年后老死,这个命名为“凤谷”的园林才初具规模。

  轮到秦金曾孙秦耀当家时,再耗巨资叠山理水,取王羲之“取乐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意,改名为“寄畅园”。到了清代,寄畅园入选迎驾康熙皇帝南巡的驻跸之园。秦家为此不惜倾家荡产,请来冶园景观设计大师按极致标准疏泉、理山、叠石、建亭,经朝廷礼宾部审核验证后封园待启。此后,康熙6次南巡临幸该园7次。岂料雍正皇帝继位后从严理政,打击朋党,秦家当家人秦道然受株连,被以罚代惩限期缴出10万两白银充作军晌。因建园耗尽家财的秦家,无奈只好“主动”将该园充公抵“债”,但秦道然还是被锁拿判了无期。不过,秦家的故事下面还有续文。

  1978年底,我出差无锡,赶去西郊东侧惠山东麓的锡惠公园,那天先是北风横吹,后又下起了冷雨,我蹿进“园中园”的寄畅园躲雨,映入眼帘的水中楼阁,梅亭竹苑,曲桥画廊,叠石假山,松林琴台、池泻清泉等,尽管经年失修,一片肃杀气象,但园林的风骨所显示的沧桑和典雅令人印象深刻。最大的遗憾便是当时没带照相机。

  在那一次游览获知,1735年雍正驾崩,继位的乾隆皇帝学他皇爷爷康熙,6次下江南7次临幸寄畅园。传说就在这期间,探花出身的秦道然之子秦蕙田入值南书房,一天他瞅准乾隆心情好,呈上陈情表,表示愿意放弃功名,以替换仍在狱中服刑的八旬老父。也许是被其孝心打动,乾隆当即下旨释放秦道然,免去追缴银两,并将寄畅园完璧归秦。皇帝为补“得而复失”之遗憾,又下旨工部命员将寄畅园描绘成册,在京里的万寿山处“粘贴”。后来的北京颐和园内的“谐趣园”、圆明园内的“双鹤斋”皆属寄畅园的翻版。

  日前我去无锡访友,闻梅园、蠡湖等此地十大赏梅胜地,而寄畅园居然“落榜”,为此要去探看个究竟。这天上午,我驱车来到惠山东麓,原在锡惠公园之内的寄畅园,现已各立门户分别围栏收费。我沿着标牌所示线路遍游24景,梅花少得真是可怜,只在“梅亭景山”有几株疏淡的梅花。据介绍,原来蹊跷就在,寄畅园初始构想便是弃花卉而求异木,植物以古拙、奇异的落叶树为主,配以常青树,辅以青藤、翠叶、篁竹等。身临其境,但见四下里皆是千姿百态的奇树异株,树龄达400年以上的香樟让我所能抚仰的不下于10株,这些参天大树在这初春时节竟也绿荫蔽空。而园中一处不太惹眼的苗莆里,见其所挂标签亦全是珍贵树种,有的一株价值逾万。

  与江南水乡式古典园林明显区别在于,寄畅园是山麓式——假山依惠山东麓之势作余脉状,七星桥、知鱼槛、涵碧亭与郁盘亭廊、清御廊、山麓禅房等与之相映成趣。据该园碑文记载,上个世纪末国家出巨资,对晚清后屡遭战火损毁的凌虚阁、先月榭、卧云堂等代表性建筑予以重建及修复,恢复了其全盛时期的景观,使它真正成为无锡值得骄傲的园林名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