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孙权出生下来时,长得“方颐大口,目有精光”,父亲孙坚感到很兴奋,觉得这个孩子有贵人之相。孙坚不幸遭到暗杀后,孙策在江东起兵时,孙权就经常跟随在孙策左右,兄弟二人关系很好。在讨论一些重大问题时,孙策让弟弟孙权一道参加,每次孙策都会让弟弟孙权畅谈自己的想法,孙策觉得这个弟弟不简单,自己有些方面不如他,所以,每次会宴宾客时,孙策会半开玩笑地对孙权说:“在座的各位,将来都是你的部将哟” 。
孙权在哥哥孙策从事安邦定国伟业时,自己进步也很快,15岁就当上了阳羡县(今江苏宜兴)县令,在郡里的举孝廉、州里的举茂才等人才推举活动中,孙权都受到重视,官至奉义校尉。后来又跟随孙策,参与讨伐庐江刘勋及江夏黄祖的战斗。孙权平素为人,“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好侠养士”,在没有挑起江东重担时,就已经在社会上具备相当高的知名度和广泛的人缘。
孙策不幸遇害后,孙权为失去这样一位好兄长而悲痛万分,经常痛哭不已。长史张昭作为托付重臣,见孙权这样下去,不仅会伤了身子骨,还会影响东吴大业,于是对孙权说:“孝廉,现在是我们痛哭的时候吗?”接着,他列举了当年周公虽然立了“三年之丧”的礼法,而他的儿子伯禽在周公死后,因为徐戎的侵犯作难,只好“卒哭而征之”,以应付王事急需,所以给后人留下了“周人卒哭而致事”的故事。张昭认为,伯禽这样做,不是要违背父亲定下的规矩,而是形势逼迫所致。现在东吴面临的现实状况是:“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你如果想为亲戚悲哀,顾及常规礼仪,就好像把大门开着让强盗进来,这不是仁者所希望看到的呀!”他要求孙权立即换上戎装,骑上战马,巡视军营。
当时天下未定,英雄豪杰之士盼有明主得以相寄。张昭、周瑜等觉得孙权可与共成大业,故一心一意为孙权出谋划策。而孙权又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视周瑜、程普、吕范等将军为心腹;后来又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纷纷前来加盟帐下,为孙权效力。
年仅18岁的孙权,擦干了眼泪,收拾好心情,又带着他的团队,前仆后继,驰骋在既要斗智又要斗勇、既是战场又是官场的人生大舞台上。
(摘自《七朝古都南京》,广陵书社出版社2024年2月出版)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