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召之臣”中,与孟子同时代的庄子也可以说是个典型代表。

  庄子,姓庄,名周,人称“庄周”,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的后裔;后因战乱,迁至宋国,与战国时代的梁惠王、齐宣王是同一时代的人。

  庄子曾担任过宋国蒙地的“漆园吏”。关于庄子的这个“漆园吏”,从来就有多种解释。我认为,应该就是负责管理漆树园林的技术负责人,属于农艺技术人员类。

  漆园小吏虽然基本可以解决温饱问题,但也决不是到了衣食无忧程度,时有生活困顿现象出现。但即便如此,庄子仍坚持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读书学习和思考问题、著书立说上来了。他一生著书十余万言,在当时书写载体主要依靠简牍的情况下,是十分艰辛不易的。

  庄子学识渊博,涉猎、研究的范围无所不包,但他的学术思想根源还是老子的学说,所以,后人用“老庄”来把他们两人组合在一起,作为道家思想的代表性人物。

  庄子做学问十分辛苦,也很有收获,其留下来的文章都收集在《庄子》一书中,有十多万字,共33篇。《庄子》一书分内篇、外篇、杂篇。一般认为,《庄子》内篇7篇,为庄子亲笔所作,如《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等,主张“天人合一”“清静无为”。外篇有15篇,杂篇有11篇,后人认为,很有可能是他的弟子门人和后学者所作。

  庄子的文章大多托词寄意,如同寓言,如《渔父》《盗跖》《胠箧》等篇就是用寓言形式来诋毁孔子儒家学派的,读来意味隽永,发人深思。

  庄子善于行文措辞,文笔很好,是文章高手。他善于描摹事物的情状,用来攻击和驳斥儒家和墨家,即使是当世的博学之士,也难免受到他的攻击。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就数孟子和庄子争鸣得最厉害了。

  庄子的语言风格是汪洋浩瀚,纵横恣肆,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他通过磅大的气势来一抒自己之胸臆,语辞犀利老辣,但又很优雅精练,所以,王公大人既喜欢他,又害怕驾驭不了他,无法重用他。

  楚威王听说庄子贤能,就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答应他回到宗祖国后,可以出任楚国的宰相。

  庄子笑着对楚国使臣说:“千金,确实是厚重的礼物;卿相,确实是尊贵的官位。你难道没见过祭祀天地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最后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去当祭品。在这个时候,这头肥牛即使想做一头孤独的小猪,难道它还能办得到吗?”

  楚国使臣,苦笑着摇了摇头,说:“根本不可能了,这头肥牛必须作为祭祀的牺牲用品了。”

  庄子对楚国使臣说:“你赶快走开,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象只乌龟一样,在泥塘小水沟里身心愉快地游戏,自寻快乐,也不愿被一国之君所束缚。我终身不做官,就是要让自己的心志愉快,做自己想做的事。”

  庄子,是我国古代布衣之士中最有学问的“另类人物”。他虽然有时生活很迥迫,但不受高官厚禄诱惑,不愿外出为官,喜欢过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是我国古代又一位拒绝为君王卖命的不召之臣。(未完待续)

束有春2025年5月18日于金陵四合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