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坚这一角色,在《高士传》中还有另一个版本,称为“巢父”。巢父也是传说中的高士,因筑巢而居,人称“巢父”。
传上古时,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人民就在树上筑巢居住以避野兽。
传说帝尧开始是想将天下让给巢父,巢父不肯,才又让给许由,谁知许由亦不肯。当巢父牵着牛看见许由在洗耳时,就问许由什么情况,许由把尧想请他出来当天下共主的事说给巢父听。
谁知巢父反过来把许由批评了一通,说:“子若处高岸深谷,谁能见之?子故浮游,欲闻求其名声,污吾犊口!”
意思是说:你许由平时就会显摆,到处周游,以博得社会上的好名声;你若平时就住在高高的山崖边或深深的山谷底,谁又会知道你?巢父觉得许由做人有点做作,故作清高,一生气,就把自己的牛犊牵到水的上流去饮水了,心想,我还害怕你洗过耳朵的水脏了我这牛犊的嘴呢!
尧后来将天下共主的位子禅让给了舜,成为千古美谈。
许由也以自己淡泊名利的节操赢得了后世尊敬,被奉为隐士的鼻祖。据传,许由曾经做过尧、舜、禹的老师,后人也因此称许由为“三代宗师”。
战国时代的韩非子在《五蠹》篇中,曾对当时人们不肯出仕为官、今日人们愿意出来当官的现象进行了剖析。
韩非在文章中指出:尧在统治天下的时候,他的住房简陋,茅草盖的屋顶都不加修剪,栎木做的椽子都不加砍削;吃的是粗糙粮食,喝的是野菜煮的羹;冬天穿小鹿皮做的袍子,夏天穿葛布做的衣服。这种生活水准,即使现在的看门人,穿的吃的都比那时好。
禹统治天下的时候,亲自拿农具干活,给百姓带头,累得大腿上没有肌肉,小腿上不长毛,即使现在奴隶的劳动都不会比这更苦了。
按照这样的情况推论,古代让出天子地位的人,好比是脱离看门人的生活,摆脱奴隶的劳苦,所以把天下传给别人并不值得称赞。
但韩非笔锋一转,开始针砭时弊了。他说:今天的县官,一旦死了,子孙世世代代还可享有乘车待遇,所以人们看重官职。因此,人们对于让位、不愿当官一事,可以轻易辞去古代天子的地位,却难以丢掉现在县令的地位,其原因就在于利益厚薄大小的实际情况不同。
在山上居住,但却要下到溪谷去打水的人,在节日时,都把水作礼物相互赠送;在沼泽低洼地区居住而苦于水患的人,却要雇工开挖渠道排水。所以,荒年的春天,自己的同胞弟弟来了也不供饭;丰年秋收的时候,不熟悉的客人来了也会招待他吃饭。这不是疏远骨肉兄弟而爱护过路客人,而是由于粮食多少的实际情况不相同。
因此,古人轻视财物,不是什么仁爱,只是因为财物多;现在人们相互争夺,也不是小气,只因财物太少。
古人轻易辞掉天子,不是品德高尚,是因为权势微薄,无甚利益可图;今人看重并争取做官和依附权势,不是品格卑下,是因为权势太重,有利可图。所以,圣人要研究财物多少、考虑权势大小来制定他的政策。
作为法家思想的代表,韩非在《五蠹》篇中进一步指出:古代刑罚轻,不算仁慈;现在责罚严,也不算残暴。人们要学会适应社会习俗来行事,情况随着不同时代而发生变化,政策措施也要适应不断发展的情况来认真制定。(未完待续)

束有春2025年5月16日于金陵四合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