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卷一百二十《诸王列传(五)》记载:崇祯十六年(1643年)七月,福王朱常洵在洛阳被明守军总兵官王绍禹“开北门纳贼”杀害。在北京的朱由崧袭封福王,崇祯皇帝亲自手选宫中宝玉带以赏赐之,对其寄予厚望。从此,明王朝的第二位福王诞生了,而他,福王朱由崧之所以还能经常被人们提起,与他在南京建元“弘光”政权有关,与大明王朝在南京落下帷幕的最后绝响有关。
一.“弘光”政权让南京的明代都城地位得以激活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占北京,京师失守,崇祯皇帝在紫金城旁的煤山自缢,明王朝天崩地裂,梁柱倾圮。一般认为,明王朝此时就算灭亡了,我以前也一直受这种史学教条影响。
其实,明王朝不能因为一个皇帝自缢了就宣告灭亡,更不能因为北京被李自成攻陷了就算灭亡了。李自成虽然号称建立了“大顺”政权,但偌大的明王朝,疆域辽阔,海河、黄河、长江、钱塘江、珠江、大运河纵横交错,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北方有南方,疆土仍然在明王朝政权手中。都城北京丢了还有南京,因为明王朝的都城是先有南京,再有北京,有了北京也没有遗弃南京,它们是首都、迁都后的首都与留都(又曰陪都)的关系。在明王朝已经奄奄一息、北部半壁江山即将易主的时刻,南京作为留都,又重新扮演起了首都角色,担负起了首都重任。这一切,与福王朱由崧逃出京城后,来到留都南京,登上祖先曾经指点过江山的金銮殿,再次擎起明王朝大旗、再次将留都变成首都有关。
朱由崧与潞王朱常淓逃离北京后,“俱避贼至淮安”,来到了江苏境内,这里离明王朝的发祥地、首都南京只有一江之隔了。到了四月,凤阳总督马士英等将朱由崧迎接到南京,在欢迎的队伍中,当然包括兵部尚书史可法等人。朱由崧来到南京,意味着回到了留都南京,意味着走进了南京一直保留着的明皇宫即今称之为“明故宫”那块圣地。从此向世人宣告,南京作为明王朝的始建都城,在朱棣永乐十九年(1421年)被作为留都而按下“暂停键”后,过了223年后又重新启动了。从那一刻起,南京作为明王朝的都城又激活了!它向世人宣告:大明王朝还没有亡!
到了崇祯十七年的五月庚寅日,经过一番紧张筹划准备,朱由崧在南京先“称监国”,以皇室“殿下”身份指挥明军抗击李自成“大顺”军及被吴三桂引进山海关后又迅速占领北京的清军。南京“六部”班底的存在,为朱由崧开展工作提供了良好基础,他任命兵部尚书史可法、户部尚书高弘图及马士英“俱为大学士”,对他们进行战时提拔和进一步重用。到了五月壬寅日,朱由崧在南京正式即皇帝位,“自立于南京”,并建元“弘光”,史称弘光帝。明王朝开始进入“弘光”年代,明王朝的国祚在南京得以赓续了。(摘自束有春著《七朝古都南京》一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