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龙江乡的万亩稻田里,稻浪翻滚间藏着别样热闹——肥美的稻花鱼正迎来丰收季,不仅让田间充满捉鱼欢笑,更让“稻谷金黄品鱼鲜”成为游客追崇的乡村新体验。
稻田里,游客们挽起裤脚、提着水桶,在田里捕捉稻花鱼,溅起的水花伴着笑声,成了田间最鲜活的风景。
史料记载,龙江稻花鱼的历史,可追溯至清代乾隆年间,当时曾作为贡品送入宫廷。如今,龙江依旧保持着生态养殖的传统——从水稻插秧后放养鱼苗,鱼儿以稻花、田间浮游生物为食;养到稻谷金黄时,个头大的能长到半斤。这不仅让稻田实现“一水双收”,更养出了肉质细嫩、自带稻香的特色美味。
“龙江鱼我们从小吃到大,有煮的、炸的、舂的、烩的,怎么做都好吃……”当地农家乐的大厨滕安英,手里忙着处理鲜鱼,嘴里不停推荐,“招牌牯子鱼不刮鱼鳞、不剖鱼肚,用佐料腌透了下油锅炸,外皮金黄酥脆,鱼肚子圆滚滚的就像小牯子牛似的,越嚼越香;清汤鱼要加干腌菜、缅芫荽等,鲜得能喝好几碗汤;烩鱼得用洋酸茄、小米辣慢煮,辣得过瘾还不抢鱼鲜;舂鱼放上香柳、姜蒜等舂碎,特别好吃。”
来自西安的游客杨曦一家,刚尝完清汤鱼,孩子手里还捏着半条炸鱼:“这鱼太新鲜了,没一点土腥味,孩子连刺都敢慢慢嚼。”游客杨琰茗也直呼:“带鳞吃的脆感太特别了,外酥里嫩,我这已经是第四条了,好吃得根本停不下来。”
稻花鱼不仅勾住了游客的胃,更成了乡村旅游的“金钥匙”。顺水稻花鱼庄农家乐老板贺盟杰笑着说:“国庆期间忙得脚不沾地,每天接待四五十桌客人。仅稻花鱼就能卖近500斤,好多游客都是冲着‘龙江稻花鱼’的名气来的!”
如今,龙江乡种植水稻19090亩,放养稻花鱼1.2万余亩。稻花鱼正从田间的生态美味,变成带动乡村增收、承载游客乡愁的“香饽饽”,让每一口鲜都透着乡土的活力。(文图/张密 徐静 李开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