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昶(13471399),字孔旸,号木斋,明朝江浦县孝义乡人,成化二年(1466)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因谏阻皇帝铺张浪费而得罪,后隐居定山,遗著《定山集》,著录于《四库全书》里。

   近期读《光绪直隶和州志》,见卷四《舆地志·山川“香泉”条下收录庄昶先生所撰碑文《香淋泉记》一篇,约570字,不为《定山集》所收录。


 

(网络:庄昶先生书法作品)

   笔者很久以前曾认真研读《定山集》,曾逐字抄录,逐句点校,逐篇解析,对先生人品与文章心向往之,如今意外地读到庄先生此篇佚文,不觉欣喜异常。不久后又购得《香泉志》(天一阁藏,和县地方志办公室整理本),该志也收录此文,遂对校整理成稿,如下:

    香淋在和州治北四十里,清洁燠温,可濯可溉。宋元祐中王大过者治之,民以便告。历数百年以延于今,颓垣废宇而榛莽阴翳,索乎其元祐以前之物也!成化己丑,四明董侯梦吉贰兹郡,政闲务隙,披郡图志访遗迹而得焉,乃曰:“兹泉不修,民曷以便?”爰即其所,度材庀工,肆池以石,院以屋,周绕以垣墉,不侈不靡,不浃旬而厥工告成。巨屏高亭清池白石,雅乎其可观也!

    州之人皆以董侯为有惠。男女异区,曰惟董侯之别我”;行旅至止,曰惟董侯之庇我”;樵负弛肩,曰惟董侯之息我”;士而觞于是、弦于是、洒然笑歌以忘其归者又皆曰惟董侯之育我。州之人感吾梦吉者不置也。

    嗟乎,自有此天地,即有此汤泉有此汤泉即有此牧守,数千万载之间,而是泉之兴,乃一见于大过,而仅再见于梦吉,惠爱斯民者,寥寥乎一何少也!一事之惠于民者且少,而他政务之及民者,其可多哉?梦吉于民之一事且然,而凡可以爱吾民者,岂不从可知哉?吾于是嘉梦吉也。

    岁乙未,梦吉以忧去,而太守叶侯至。州之人曰:“岂可以去而负吾侯?”于是相与太守庭告曰愿有石”,,乃走江浦求,以为记。余思江浦之惠济汤泉亦此之汤泉也,而乃兀然一泓于白烟荒草之间,何不幸也?无梦吉耳!以梦吉于不徒利乎和人,而将兴起乎吾江浦之贤长贰;又喜梦吉为吾故人,而其政有可观者,皆吾私遂书于石。

    成化十一年秋七月记。


  此文简短而章法谨严,文笔却轻松诙谐,又情真意切,令人读之不禁神往

                                         

            (今和县香泉)

   兹据《光绪直隶和州志》等书,补充一些史料如后。

   明朝和州治城在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和州香淋泉,今名香泉,和州城北四十里处。时属和州香泉镇,彼处有山,名覆釜山,泉自山麓东南涌出,水温接近50摄氏度。该泉“清澈而香,故饮之并浴者,病多愈,因名香淋泉,又名平疴泉”。(语见光绪直隶和州志》卷四

   据薛从军《“香泉”考释》,北宋元祐五年(1090),著名词人贺铸任和州通判(应为管界巡检)期间,曾在此甃池,以便沐浴;开发利用而使成景观者,则为南宋宁宗庆元间(1195—1200)任和州知州的王大过。据光绪直隶和州志》卷十一《职官志》,王大过,字季立,山西人,曾任太府寺主簿,不久擢升寺丞,庆元元年(1195)出任和州知州。王大过在任期间,“甃汤池,建龙祠,又为浴院”,南宋龚颐正为作《修汤泉浴院记》,此碑文亦收录于《和州志》中。

   按庄昶先生碑记,香淋泉浴院的诸项建筑,大约到了明代,已破败不堪,一片萧瑟景象。明成化五年己丑年(1469),董梦吉来任和州同知(同知为知州之副),重修已经破败的香淋泉浴院,所谓“池以石,院以屋,周绕以垣墉”,民众受益,为之奔走相告,赞誉之声四起。

   董梦吉,名锡,字梦吉,庄昶以为他是浙江四明(今宁波)人,实为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光绪直隶和州志》卷十二“名宦”有“董锡传”,足以补充有关细节,其文曰:“董锡,浙江会稽人,由监生授和州同知,莅官严明,人不敢干以私,吏胥以下皆畏服奉法,均徭役,清军伍,修学校,兴水利,其功尤多,六载,以内艰去任。”原来,此人为官清廉,在任颇有作为,可惜任职六年,有待拔擢,因母亲不幸去世,不得已卸任而去。除服后,据桂敬顺《(乾隆)浑源州志》卷五,弘治三年(1490),董锡曾任浑源州学正,“才性廉明练达,百废振兴,广学宫,修郡志,咸赖焉”,后升宗人府经历而去。

   庄先生为江浦县浦口城人,与江浦县汤泉镇人刑部尚书张瑄有儿女亲家关系,熟知惠济汤泉,在这篇碑文末尾,庄先生说:余思江浦之惠济汤泉,亦此之汤泉也,而乃兀然一泓于白烟荒草之间!何不幸也?无梦吉耳。梦吉将兴起乎吾江浦之贤长贰也?

   庄昶先生意思是:同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温泉资源,我的故乡为什么不出现一个董梦吉,把惠济汤泉也打造一下,为民众提供一个方便适用、整洁美观的公共浴池呢?

   其实,江浦汤泉浴池北宋时期已经建成,秦观《游汤泉记》文中有所描述:西惠济()二百步,周袤不逾一成,有泉五:一曰太子汤,旧传梁昭明所游,今废于野;一在居民朱氏家;其三则隶于惠济。而惠济三泉,旁皆甃石为八方斛,窍其两崖,一以受虚,一以泄满。泉输其中,晨夜不绝。其色深碧,沸白,香气袭人。”隶于惠济寺的三处温泉,皆甃石为八方斛,浴池两端各设穴,以吐故纳新,构造不可谓不精致。只是不知道该寺庙是否接受一般民众前来沐浴?或许这些沐浴建筑到了庄昶时代,都已经荒败了,“乃兀然一泓于白烟荒草之间”,庄先生这才会于篇末微讽一下,呼吁江浦父母官里能出一个“梦吉”,把汤泉浴院修一修,以供居民和四方游客沐浴

                                    2023年2月20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