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外国语学校

聚力优质均衡 锻造教育品牌

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指明,靖江外国语学校要发挥师资生源优势,打造省内知名义务教育品牌。对照新目标、新定位,靖江市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王建华表示,学校将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谨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倾力打造群众满意、泰州一流、省内外知名的现代化高品质学校。

致力立德树人,靖江外国语学校持续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聚焦学生“成长、成人、成才”,学校“少年纽扣”思政课堂、“新时代‘健·善’少年品格涵育行动”等常态化开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加强义务教育的兴趣激发,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勾勒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阶段路径。外国语学校将健全完善“江帆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育机制,组建机器人、无人机、航模、编程等15个科技创新社团,举办校园科技节、青少年科学教育成果展,开展“数学思维拓展”“理科实验探究”,通过社团活动、学科竞赛、实践学习、讲座培训等方式,让更多好苗子在活力创新的沃土上茁壮成长。

让教学回归本源、让教研回归本质、让教师回归本位,外国语学校将始终聚焦抓教学、讲质量,为立学塑人提供坚实支撑。在前期每月开展一次“至真讲坛”教师研讨的基础上,启动“至真课堂2.0”建设,以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思辨,以真情境完成“数据诊断—资源推送—测评校对”优效闭环,以真任务推动“基础+拓展”双维提升,推动课堂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转型。同时,进行“学段衔接”“差异教学”等课题研究,推广“大概念大单元”“数字赋能课堂”等优秀案例,开展课堂教学进阶行动,让智育创新浸润校园。学校将依托省市名师工作室和12个校级名师工作室,搭建“校级比赛—市外交流—能力展示”普惠进阶平台,推动更多教师成熟、成名、成家。

王建华表示,靖江外国语学校将夯实德育根基、注重智育创新、强化体育锻炼、深耕美育浸润、探索劳育实践、突出心育关怀,奋力争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标杆。

(融媒记者吴媛 张飞)


实验学校

弘扬传统优势 打造老城教育强磁场

贯彻落实靖江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实验学校聚焦“提质增效”与“创新发展”两大主题发力,弘扬优良传统,持续增强老城教育磁力。

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倪宇桥表示,靖江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的召开为实验学校明确了方向,学校将重点从深化立德树人、强化课堂提质、激发教师活动三个方面精准发力,奋力谱写老城教育新篇章。

学校将构建“五育融合”培养体系,打破学科壁垒与育人间隔,通过开发跨学科融合课程、设计主题式实践活动、建立综合性评价机制,实现德育铸魂、智育启慧、体育强身、美育润心、劳育育能的深度融合,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任务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实验学校紧紧围绕“学生主体、素养导向、实践体悟”核心,打造彰显实验特色的“体悟学堂”教学新范式,推动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实践探究紧密结合。通过项目式学习、体验式教学、分层式指导等多元方式,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情感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发展思维、提升核心素养。学校还将建立“学堂”质量动态监测与优化机制,精准对接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发展潜能,突破“满堂灌”的教学困境,实现课堂效率与育人质量的双提升,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在“体悟”中收获成长,享受高质量的教育。

实验学校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依托“青年教师发展学校”,加速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深入实施“名师培育”工程,选拔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组建名师工作室,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养提升。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充分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作为老城区学校的标杆,实验学校将进一步挖掘九年一贯制学校优势,深化学段贯通,强化育人衔接,以务实创新的行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靖江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实验力量”。

(融媒记者于洋)


滨江学校

厚植科技底色 锻造师生成长新高地

滨江学校处于朝气蓬勃的发展期,目前已经到了需要凝心聚力高位突破的攻坚时刻。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既催人奋进,也为学校指明了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滨江学校党委书记张建平表示,这次大会既是动员令,更是冲锋号,学校将在特色教育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教师队伍建设等维度全面激发发展动能,在高质量发展上跑出加速度。

滨江学校将全力以赴落实会议关于学校“做强科学教育特色品牌”的指示。一方面大刀阔斧强化科技普及,依托跨学科阅读、科技企业体验、科技节实践等系列化活动,提升全体青少年科技意识,涵养全体青少年科技素养。另一方面拓展思路推进科技创新,通过科技社团、课外延时服务等平台,积极融合社会科技资源,进一步精心打造高端和精品科技项目。今年暑假,滨江学校韩传轩、王梓萱代表江苏省参加第二十六届全国学生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比赛,获得“创新之星”大奖,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同时,学校坚定不移地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通过进一步细化年级德育目标,全面深化“润心”行动,系列化打造学生个性心理养成和行为习惯培养。学校还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师资,创新思路,把“2·15专项行动”落到实处,努力将市委市政府“让每一位靖江学子都能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的殷切期盼化为现实。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学校将持之以恒打造“德艺双馨”的师资队伍。随着学校近几年快速扩容,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迫切。这次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密集发布了多个相关文件。滨江学校将抓住机遇,迎头赶上,以学科建设为抓手,用三年左右时间“卧薪尝胆”,苦练内功,着力铸造一支更具滨江特色的高素质教师和干部队伍。

张建平表示,滨江学校将乘着靖江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的强劲东风,围绕“胸怀大局、勇立潮头、勇挑大梁”的使命要求,乘势而上,主动作为,奋力交出中考成绩与学生素养双提升的过硬答卷,着力培养“眼中有光、脚下有路、心系家国”的学生,争创老百姓家门口的高品质学校。

(融媒记者夏国耀)


渡江实验小学

争创素质教育新标杆

“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为渡江实验小学指明了方向,要做强人工智能教育等特色品牌,争创素质教育新标杆。”渡江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周灿彬表示,学校将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把靖江教育的光荣传统,靖江“老实小”的办学特色更好地传承与发扬,坚守“诚实做人,踏实做事”的理念内涵,务实笃行,真抓实干。

渡江实验小学将聚焦内涵建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下功夫,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充分利用好靖江本土红色资源,以“红帆映青禾”党建品牌建设为引领,落实思政内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厚植广大师生的“家国情怀”,培养爱党爱国、勤奋好学、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在渡江实验小学,科技模型、创意编程、智能艺术等20余个社团定期开展活动,这些多元化发展平台不仅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也让他们在实践中开拓创新思维,增强动手能力。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面对强国复兴的使命和教育科技人才建设的要求,要把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思维作为教育工作的长期战略,加强义务教育的兴趣激发。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渡江实验小学将聚焦课程建设,在做强人工智能教育品牌上下功夫。一方面开足国家课程,力争上好每一堂课,合理运用人工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学校将充分发挥江苏省智慧校园的优势,加强小学生创新启蒙,让各类社团活动形式更丰富、内容更多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重视教师就是重视教育。聚焦师德建设,渡江实验小学将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下功夫。深入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始终传扬“红烛精神”“春蚕精神”,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立足教师专业发展规律,构建教师梯队培养体系,以“青蓝读写营”为辐射,通过分层培养、三维赋能,打造一支具备领路人情怀的教师队伍。

“我们将努力把渡江实验小学办成一所学子向往、家长信任、社会认可的小学堂,为靖江教育作出新的‘实小’贡献。”周灿彬说。

(融媒记者叶丽莉)


新桥城实验学校

让农村学生享受更多优质资源

新桥城实验学校迅速贯彻落实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制定了“以‘四有’服务乡村教育,以‘三全’培育时代新人,以‘优质’回应群众期盼”的行动纲领,确保办学提质工程尽快见效。

新桥城实验学校党委书记罗忠明表示,该校将立足新桥镇的地域优势,秉承“事事争第一,项项夺冠军”的新桥精神,把准“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定位,通过系统性梳理发展机遇、层次化探究教改实践、多元化创新育人策略,让每位新桥学子都能成为“眼中有光、心中有爱、肩上有责”的新时代靖江人。

发展乡村教育,要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未来五年,新桥城实验学校将重点突破小初课程衔接,构建一体化课程、一体化评价体系。实施“六年成长档案”跟踪管理,建立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雷达图;开设“初小衔接特训营”,通过“学科思维过渡周”“适应性学习工作坊”帮助学生完成心理与学法转型;改革考试评价机制,建立学生“成长护照”,形成“学业——生命”双评价模型;建立困境学生“成长档案”管理系统,实现精准帮扶全覆盖。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新桥城实验学校将继续聚力推进青蓝工程、领航工程、情怀工程,加强师资队伍培养。通过“诊断课——研讨课——示范课”三阶培养模式,实施“五年成师计划”,加速青年教师成长;通过组建“乡土教育名师工作室”,实现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从少到多的数量递增、由良到优的质量递增;通过常态化开展“教育家精神”主题研修,强化教师“扎根乡土、服务乡村”的使命意识。

“我们将用好地域文化,开展有特色、有成效的教学活动。”罗忠明表示,新桥城实验学校将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根本追求,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教学模式等举措,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真正实现教育惠民。该校将立足乡镇教育实际,打造特色教育品牌,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课程,建成覆盖全学段的乡土课程资源库,力争成为引领靖江乡村教育发展的特色学校。

(融媒记者陆程红)

新港城初级中学

聚焦新兴人口教育 打造港城优教样本

锚定港城教育定位,扛起新兴人口育人责任;深化“三趣”共同体改革,破解新兴人口教育难题;拓展育人边界,让教育更有温度……新港城初级中学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回应新兴人口教育需求。

新港城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陈正东表示,新兴人口加速集聚港城,其子女教育成为关乎“港产城人”高水平循环的关键课题。学校把满足新兴人口子女教育需求作为核心任务。针对学生“文化背景有差异、学习基础有层次、成长节奏有不同”的特点,以“花有花期,各有精彩”为育人理念,通过“三趣”学习共同体(情境激趣、合作探趣、拓展得趣)搭建包容、多元的成长平台。

聚焦新兴人口子女教育的核心痛点,学校将以教研、学习、管理三大共同体协同发力,推动课堂改革落地见效。在教研共同体层面,破解适配性难题,打磨学科标准化模板,开发特色环节,确保课堂适配不同基础学生。在学习共同体层面,以“乐思组长”牵头制定《合作公约》,基础薄弱学生依托同伴帮扶实现“小进步”,能力较强学生牵头探究彰显“大作为”,让学生在协作中收获自信。在管理共同体层面,联合校领导、教师、家长构建保障网络,形成《学情分析报告》,开展“一对一”精准指导;同时搭建“家校沟通桥”,以课堂开放日、“家长学堂”消除焦虑、凝聚共识。

学校将进一步构建“课内+课外”联动的全域育人体系,让教育更具温度与深度。在全域场景搭建上,联合港城企业、社区打造“港城研学营”;分类组建各类兴趣社团,助力学生发展特长、发现自我价值。建立“成长档案袋”,让家长直观掌握孩子成长脉络。通过场景拓展与评价优化,切实让新兴人口子女感受到“被关注、被重视”,推动家庭与学校形成育人合力。

“乡镇教育是靖江教育的‘神经末梢’,更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阵地’。”陈正东表示,学校将持续深化“三趣”学习共同体课堂改革,以更包容的理念、更精准的举措、更温暖的服务,解答新兴人口教育课题。(融媒记者夏国耀)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