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市沿江村有个口口相传的“新鲜事”。原靖江渔业六分公司的“船老大”邱金付,不仅顺利“洗脚上岸”,还靠新营生把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夫妻俩一年收入有二三十万元,成了退捕渔民转型的好榜样。
今年61岁的邱金付,曾是靖江渔业公司顶流高产的捕鱼能手之一,“渔龄”超过40年。2019年9月,靖江作为江苏省内最早启动长江退捕工作的地区之一,率先打响了长江禁捕退捕攻坚战。一辈子“靠江吃江”的邱金付虽然舍不得,但仍成为首批签订退捕协议的渔民之一。
“刚上岸那阵儿,心里空落落的,除了捕鱼啥也不会,晚上都睡不着觉。”回忆起当时的处境,邱金付至今印象深刻。
好在政府及时送来“定心丸”。为帮助退捕渔民顺利转型,市农业部门联合人社部门,专门组织了退捕渔民免费专项培训,从职业技能到就业指导,手把手帮渔民们找就业方向。得知消息的邱金付,立刻拉着妻子许江兰报了名。近60岁的“高龄学生”想学门手艺、考个证书不容易,夫妻俩却铆足了劲:白天盯着老师听讲解、记要点,把不懂的地方一一标记;晚上回家对着资料反复琢磨,甚至模拟操作流程。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年底,夫妻俩终于顺利通过考试,拿到了船员证、水手证,获得了重返“水上”的资格证。
凭借过硬的证件和多年的水上经验,邱金付很快找到了开交通船的工作。固定的收入、稳定的作息,让夫妻俩心里的石头落了地,然而好景不长,因为政策变化、企业经营板块调整等原因,邱金付再次面临失业困境。
“打工总是不稳定,想想还是要有一条自己的船,稳当。”邱金付告诉记者,2020年,夫妻俩萌生了自主创业的念头,七拼八凑近60万元,定制了一艘交通船,下定决心:“自己干,闯条新路子!”从船只设计到建造完工,夫妻俩全程盯守,小到一个零件的选择,大到船体功能的规划,都反复核对,生怕出半点差错。
2021年新船下线,老夫妻俩磕磕绊绊地联系业务,沿着长江边一家企业一家企业找活儿干。接送船员、用作科考船、内港靠泊……凭借过硬的驾驶技术、勤快的手脚,夫妻俩经营的“润江028号”交通船逐渐积攒口碑,拥有了一批固定客户。
近日,邱金付接到泰州一家单位的用船订单,对方要求到江中心指定点位做几项数据监测工作。当天上午9点,在长江靖江段夏仕港码头响起一阵清脆的马达声——邱金付的交通船缓缓驶离泊位,开启一天的忙碌。驾驶室里,他握着舵盘的手稳如磐石,目光扫过江面的每一处波纹,“以前看鱼群,现在看航线,这水的脾气,咱熟!”话音刚落,他轻轻转动舵轮,避开前方一艘货轮,船身平稳得像贴在水面滑行。
甲板上,许江兰协助客户找点位,放设备,嘴角挂着笑:“都是老客户了,他们信得过咱的船,更信得过咱的人。”站在船头,望着波光粼粼的江面,许江兰脸上满是笑意,她告诉记者,以前一直愁上岸后没饭吃,如今上岸5年了,夫妻俩不用再看天吃饭。每天开开船,年收入就能超过20万元,“比以前捕鱼时稳当多了”。
“这日子啊,愁啊怕啊都没有用,只能往前走,越过越明白。”邱金付告诉记者,现在每次开船,看着江里的鱼儿多了,水也更清了,就觉得当初的选择没错。接下来,他还想把船上再收拾一下,让坐船的客人更舒适。要是有其他退捕渔民想入行,他也愿意分享经验,让更多人在“退出江湖”后,把日子过出奔头。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