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启动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以“扩容岗位+密集招聘+技能培训+精准帮扶”多轮驱动,聚焦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登记失业青年两大群体,为他们的就业保驾护航。“就业是家事,更是国事。”江苏坚决扛牢稳就业、促就业政治责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精准的举措,持续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让就业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服务画像。此次攻坚行动最突出的亮点在于“实名调查”机制。202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1222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连续4年超过“千万级”规模。面对复杂多变的就业形势,江苏以非常之举解非常之难,各地各部门通过逐人摸清服务对象的技能状况、求职意向等数据,构建了“一人一档”动态数据库,重点举办“小而美”“专而精”的特色招聘活动,让求职者与岗位需求精准匹配。这种“滴灌式”帮扶,彻底改变了传统就业服务“广撒网”的模式,真正把服务做到了“因人施策”,尤其是对困难毕业生的“一人一策”兜底政策,更体现了“不落一人”的民生承诺。
在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的背景下,江苏省以岗位扩容与技能升级“双轨并行”的创新模式,打出了就业服务的“组合拳”,既通过政策性岗位托底,又以市场化岗位扩容,同时开发见习岗位来缓冲就业压力。整合多方资源拓宽就业渠道,筹集不少于15万个政策性岗位和200万个市场化岗位,同时开发10万个就业见习岗位与10万个临时公益性岗位,为青年群体提供多元化选择,并围绕省“1650”先进制造产业、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生活服务等重点领域,积极开设“技能夜校”“暑期培训班”,通过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的精准对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全新动能。
从攻坚到常态的“江苏升级”。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更是青年实现价值的起点。此次行动并非临时性举措,虽以“攻坚”为名,实则建立了全年持续发力的工作机制。每月至少1次的综合性招聘会,让原来分散的、应对式的就业帮扶逐步转向系统化、常态化的服务体系;常态化招聘平台如“就在江苏”“24365”等线上平台,实现了全天候、跨地域的就业服务。这种系统性设计,就业保障从短期救急向长效治理的范式转型,既展现了政策力度,更传递了城市温度;既缓解了当下青年就业压力,也为未来就业服务生态提供了可复制的“江苏样本”,让青年在奋斗路上轻装前行。
“一个都不能少”是江苏对青年就业发展的“硬核”承诺、是对民生关切的切实回应,更是对未来竞争力的战略投资。
供稿:区政法委(袁羽)
原标题:《洪声E评 | “一个都不能少”的就业“硬核”承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