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聚焦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的《南京照相馆》正在全国热映。据网络数据,该电影上映10天,总票房(含预售)破15亿。这不仅是一部铭记历史的作品,更是一部传递和平理念、激荡爱国主义情感、弘扬文化自信的重要影片。

侵华日军一手制造的这一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惨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是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但由于种种原因,西方社会对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抗日功绩和巨大牺牲,一直不够重视,特别是日本右翼势力,蓄意否认日本侵华历史和南京大屠杀的罪行。电影《南京照相馆》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罗瑾、吴旋两名爱国青年拼命守护的一份浸染着鲜血的相册,最终出现在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上,成为审判日本战犯谷寿夫的重要证据。在充分尊重史实的基础上,电影通过艺术化的呈现方式,让更多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了解这段历史。正如电影台词所说,“照片能褪色,但历史不会——它只是等有人翻开。”铭记南京大屠杀惨案,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祀我国殇、山河无恙,逝者已矣、生者奋进。该电影聚焦于普通人在战争中的苦难与抗争,展现了他们在极端环境下的坚韧和勇气,真实还原了历史事件中的残酷场景和人性光辉,引发了观众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思考,增强了历史责任感。截至8月4日12时,该电影累计在豆瓣网站收到20余万条评论。“电影可贵的是不刻画苦难和暴行,而是呈现角色的挺直脊梁和‘寸土不让’。也正是有了这份寸土不让,才有了今日走出影院的阳光正好。”“药水冲洗的不是照片是人命,鲜血淘洗的不是湖水是民仇,荆棘划破的不是脊背是傲骨,尖刀刺穿的不是血肉是国恨。”“照相馆幕布墙呈现了祖国大好河山,最后一幕停留在了万里长城,是中国人的精神图腾。”一条条充满热血和爱国主义情怀的评论,是我们崛起的民族精神、挺起的民族脊梁,将汇聚起不断奋进的磅礴力量,守护我们的盛世繁华。

“鸡鸣寺的鸡不鸣,莫愁湖的愁更愁。”南京大屠杀是残酷的,三十万同胞的鲜血成为中华民族最不忍回看的一段历史。有人认为这段历史过于沉重,以影视剧的手段来呈现鲜血横流、尸体成山的场景过于血腥、暴力。如今《南京照相馆》在艺术表现和历史真实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既通过艺术加工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又保持了历史事件的真实性,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感人的故事情节,成功地将历史教育与艺术表现结合起来,其傲人的票房成绩展现了中国电影在历史题材领域的创作实力和市场潜力。电影《东极岛》、纪录片《山河为证》等也将在暑期档陆续登陆大银幕,电影《731》将于9月18日正式上映,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历史战争题材影片纷纷上映,既能传递出中华民族在苦难中坚韧不屈的精神,也将增强国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透过《南京照相馆》每一帧影像,让我们在铭记历史中笃定前行,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上脚步不停、奋斗不止,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奋力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供稿:网信办(陆虞)

原标题:《洪声E评 | 以光影铭记历史 以热血传承精神》

阅读原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