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小麦将于5月下旬开始收割,夏种工作将接茬推进。近日,市农业部门发布水稻种子药剂处理技术意见,提醒各地要积极推广安全高效种子药剂处理技术,坚决杜绝“光”籽播种,为培育水稻壮苗、提质增产打好基础。
图为季市镇的一块农田里,种粮大户用药剂处理水稻种子,控制种传病害发生。资料图
市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植保植检科科长谢志娟介绍,近年来水稻种传病害及苗期病虫发生种类较多、局部程度较重,其中,恶苗病、干尖线虫病、苗稻瘟、大螟、二化螟等呈加重发生趋势,对水稻安全生长构成威胁。开展水稻种子药剂处理,是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的核心内容、控制种传病害及前期病虫危害的高效措施,尤其是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的预防,唯一有效的技术措施就是做好种子药剂处理。
市农业部门提醒广大农户,要精选优质健壮稻种,在药剂处理前晾晒2至3天,并进行风选,通过去杂去劣,减少菌源并增加种子活力,提高发芽率、发芽势。在开展种子处理时,要注意在常温下进行,避光、防晒,不得采取任何加温措施。浸(拌)种时,均应采用二次稀释,先按照技术指导意见配好药液,后投入种子,药剂浓度不可盲目加大或降低,分批浸种时切忌废液再利用,以防药剂浓度下降和病菌污染降低效果。剩余药液应妥善处理,防止污染河沟、鱼塘。药液浸(拌)过的稻种禁做畜禽饲料,防止发生中毒事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