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城市圈”微信公众号,敬请读者关注!

  邳州,江苏“北大门”;新沂,江苏“正北大门”。仅从此点便可品出这两地的“火药味”。

  邳州和新沂是徐州、乃至苏北县域的翘楚。夹在徐州、连云港间的邳州和新沂,都以“东陇海第三城”自居,再次燃起“新沂有实力超越邳州”的“自信”源于“千亿县”榜单。


2024年62个“千亿县”GDP排名(图源:赛迪顾问)

  近日,工信部赛迪顾问发布了“2024年62个千亿县GDP排名”榜单。“千亿县”可谓是2844个全国县级行政区中特别的存在。这些千亿县GDP总量达10.5万亿元,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以全国1.3%的陆地总面积,贡献了全国7.8%的GDP。

  全国62个千亿县中,东部地区46个,中部地区9个,西部地区6个,东北地区1个,区域分布极不平衡。在主要经济大省中,广东、四川千亿县挂零,但原因不尽相同。广东以“强区经济”、“强镇经济”著称,大量强县早已撤县设区。四川缺少千亿县,是因为强省会实力强大,其它地级市体量太小,县域自然难以脱颖而出。

  早在数百年前,我国就有“瑷珲-腾冲”一线,后来缩短为“黑河-腾冲”一线,这是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画出的这条线。“胡焕庸线”不仅是人口密度的分界线,也是两个世界的分界线,这条线左右了14亿中国人的命运。


  2014年11月,前总理指着地图上“黑河-腾冲”这条线说:“我国94%的人口居住在东部43%的土地上,但中西部一样也需要城镇化。我们是多民族、广疆域的国家,我们要研究如何打破这个规律,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让中西部老百姓在家门口也能分享现代化。”

  这个议题太大,自有上层把控统筹,我们还是来探讨新晋级的新沂。

  江苏在62个千亿县中高达22个,后面的浙江、福建、山东分别是11个、6个、6个,拉开了较大的差距,江苏省堪称千亿县“收割机”。

  而苏北的徐州有三地上榜,邳州市位列第35位,沛县位列第49位,新沂市位列第62位。2024年,新沂GDP达1026.64亿元,同比增长8.3%,这也是新沂首次进入“千亿县”序列。

  新沂,被官方定位为“东陇海沿线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和“长三角北部新兴工业城市”。

  新沂拥有3条铁路、4条高铁(其中3条在建)、3条高速、3个内河港口、1个通用机场,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县级综合交通枢纽”。其“三横三纵”铁路网络使其成为新亚欧大陆桥东部的关键节点,被称为“高铁小霸王”,交通优势显著。

  “小县城、大枢纽”,是对新沂市的生动描绘。2024年,新沂把建设“长三角交通枢纽城市”作为发展定位之一。网友戏称新沂有“三个高铁站”:既有的“新沂南站”和京沪二线在建的“新沂东站”,加上“邳州东站”。邳州东站因其选址靠近新沂,邳州人自己都说“邳州没有高铁站”,那个站应叫“新沂西站”。

  这说明了新沂的交通枢纽地位连一些普通的地级市也望尘莫及,也可看出新沂和邳州两地的“骨肉相连”。

  资料显示,新沂原是从“宿迁、沭阳、东海、邳县”四县边区析置而出“新安县”,后来在1952年,以境内新开辟的新沂河得名新沂县,1990年撤县建市。据此渊源,网上曾传过“新沂要升格为地级市”,把沭阳、东海、邳州、睢宁全划给新沂。当然了,这都是网友的臆想,不可当真。


其实,这里就有个问题,既然新沂“区位优势”这么好,为什么发展不如邳州呢?

  2024年,邳州市GDP达1354.89亿,新沂市为1026.64亿。两地处于徐州东部,是徐州和苏北的重要经济县域。

  邳州作为“徐州第一县”,是苏北县域工业的代表地区。邳州的半导体产业有特色,可能支撑其持续增长。而且,邳州的工业基础更成熟,且近年增速10.4%略高于新沂的9.5%,短期内新沂难以超越。

  新晋“千亿县”的新沂,同样得益于工业发展。2024年,新沂工业开票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成为徐州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工业开票突破千亿元的县(市)。2024年,新沂的GDP增量高达121.4亿元,增速为8.3%,成为徐州市的“增量王”,占全市增量的19.1%。因此,有网友认为,新沂是徐州最有“爆发力”的区县。


  不过,目前来看邳州的GDP明显领先,所以短期内新沂可能难以超越,但长期看产业转型和交通优势可能带来机会。

  今年新沂“新春第一会”,当地明确将围绕高端纺织、精细化工、先进材料等重点领域,大力招引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高、资本密度高、投入产出效率高的强链补链项目,不断主导产业的链条拉长做粗、补缺升级。在徐州市2025年重大产业项目中,新沂的高端纺织、新材料等项目被列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其产业地位,可能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当然,两地没有必要非争个高下。事实上,苏北县域的竞争将更依赖产业升级与区域协同。例如,新沂若能在新材料领域形成千亿集群,或借助高铁经济吸引苏南产业转移,则可能成为黑马;而邳州需在半导体等高附加值产业上巩固优势,避免被沭阳进一步拉开差距(点击参阅《“手无寸铁”VS“邳雕子”:“苏北第一县”,沭阳能守得住吗?》一文)。

  而且,看地理区位特点,邳州新沂同城化发展很有必要!现实也是,邳州和新沂的同城化或一体化发展,也是比较容易的,毕竟两地的城市区域相距不远。如果邳州和新沂两地实现同城化发展,那么这两地也可以成为徐州至连云港这一条城市带中间的一个城市补充,或者徐州东部的一个副中心区域,并且可以成为苏北面对鲁南的一个城市窗口,影响力将大大提升。

  我们也看到,根据江苏省公布的徐州市轨道交通规划,未来徐州市将建成8条城市地铁交通,6条轨道快线。其中,徐州火车站至邳州火车站的徐邳线S5,并延伸至新沂市,这可以进一步助推邳州和新沂的同城化或一体化发展。


  同时,新沂还有另一条北向发展延伸。作为京沪二线高铁与徐连高铁的交汇点,新沂将成为苏北连接长三角与环渤海的关键枢纽。

  杨集镇属于山东临沂市郯城县的,但是距离新沂市区非常近。事实上,新沂、郯城两地间的相邻区域已经形成一条狭长的城镇带了。

  新沂和隔壁山东的“暧昧”关系,从其改名可以看出端倪来。

  1952年,“新安县”和洛阳市下属的县重名后改为“新沂”,因为其境内开辟了一条“新沂河”。本来就“靠”山东,还起了带“沂”的名字,这下都说不清了。临近山东区域已经有临沂、沂水、沂南、沂源等地,而且城区“沐河”穿城而过,为什么不能带个“沐”字?想想本身之前就是“沭阳”等地析置的,这是要“撇清关系”吗?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也不是我们能“瞎操心的事”,八卦而已。

  在官方层面,新沂与郯城共建“苏鲁合作示范区”,在化工、文旅、生态等领域形成跨省产业链。

  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一点上,邳州与相邻枣庄、临沂的产业协同较弱,尚未形成“跨省”合作机制。


  “准万亿之城”徐州,2024年GDP达到了9537.12亿元,距离“万亿俱乐部”仅有一步之遥。

  显然,邳州和新沂等“千亿大县”成为徐州冲击“万亿俱乐部”必不可少的旗手。

  综合来看,虽然新沂在增速和某些新兴产业上有潜力,但邳州现有的经济基础、产业规模和人口优势使其在短期内难以被超越。不过新沂的交通和绿色发展战略可能为其带来长期增长机会,但需要时间验证。两者更可能形成互补协同发展的格局,共同推动徐州乃至苏北经济提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