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朱靖 邵宋恺

2月11日上午,室外寒风瑟瑟,斜桥镇红旗村的芦笋种植基地里却暖意融融,一株株青翠肥嫩的芦笋,长势喜人。采笋工人正忙着割笋、分拣、过秤、打包……他们动作利索,手艺娴熟,整个过程有条不紊。一捆捆新鲜的芦笋打包后将第一时间运往农贸市场、商超等,从田间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据了解,芦笋种植基地目前共有130多个大棚。今年,基地通过控制温度来把握芦笋的生长节奏,从而实现分批采摘,目前有10个大棚正处于采摘期,每天可采摘200多斤新鲜芦笋,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从清晨6点便开始在棚内穿梭。“采摘芦笋时,需深入土中抓住其底部,确保芦笋的尖端与肘关节持平,大约35公分的长度,便是采摘的最佳标准。”基地相关负责人卢明说。

从田间采收上来的新鲜芦笋会被迅速运往加工车间,在那里,手脚麻利的工人们根据芦笋的粗细进行精细的分选、裁切,然后经过打包、装箱等工序后便可以“整装待发”了。“近期芦笋主要供应本地市场,量产后,还将发往上海等周边城市。”卢明介绍,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半个月后,芦笋就要进入采摘旺期,届时一个棚每天可以采摘六七十斤,基地每天可输出千余斤新鲜芦笋。

记者看到,工人们在采摘、打包芦笋的同时,还忙着进行田间管护,为月底批量采摘上市做准备。这些大棚芦笋在工人们眼里就是增收致富的“香饽饽”。“在这里做事不累,离家近,收入也不错,淡季一个月2000元,采摘旺期有四五千元!”红旗村村民陈玉珍开心地说。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