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桥中学异地新建项目如火如荼,确保2025年秋学期建成投用;高品质实验室里,学生们借助电子仪器观测实验过程,得出分析结果;实践课堂上,各具特色的项目总能让学生找到心之所向……这些都是我市不断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缩影。
我市始终紧扣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十四五”以来,累计投入34.35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2所,新增学位14231个,满足人民群众就近入学、入好学的需求。投入专项资金1.08亿元,实施教育技术装备五年提升计划,完成中小学教室照明升级、空调安装、高品质实验室建设等多个重点项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强教必先强师,我市实施“马洲英才教育人才计划”,推进“5155”强师工程,聚焦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名特优教师三个层级,优化招引培育和激励保障机制,促进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培养省教育名师、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等领军人才25名,泰州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骨干教师610名,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占比达30.8%。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市持续优化课后延时服务,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坚持五育并举,实施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提升项目,发展学生体育、艺术、科技等各类社团1000多个,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劳动实践课程,开展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润心”行动,助力青少年学生阳光成长。实验学校利用校内闲置空地打造劳动基地,学生们忙着育苗、浇水、采收,用劳动收获丰收的喜悦。在刘国钧中学,各班级定期组织学生走进该校打造的乡村劳动教育文博馆和乡村劳动科创基地,探索出一条农村学生实践创新的路径。
在护航学生健康成长方面,我市始终不遗余力,通过强化学校食堂管理,健全长效机制,努力打造“管理运行好、伙食质量好、安全卫生好、财务规范好、满意服务好”的五好校园餐。深入探索“托幼一体化”,完善安全、卫生等保障措施,让“幼有所托”成为惠民常态。创新资助育人体系,为家庭困难学生、孤儿、特殊儿童、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提供全方位的关爱和支撑,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是老百姓对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最朴素最具体的诉求。靖江教育持续强弱项、补短板、创优势,以教育之力厚植民生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城市发展之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教育的新期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