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9日是第34个全国消防日,11月也是全国消防宣传月,今年的主题聚焦“全民消防、生命至上——安全用火用电”,引导全社会从日常细节入手,筑牢火灾防范防线。

消防消防,就要“先防后消”,“防”要在前,“预防为主”。国家消防救援局发布的2024年全国火灾统计数据显示,电气和生活用火不慎是引发火灾的两大主因,分别占火灾总数的32.4%和21.9%,并且这两类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比例也位居各类火灾前列,安全风险不容忽视。隐患就在寻常细微处,消防更要将预防置于首位,通过全民参与、细节把控,构筑坚实的安全防线。

全民携手防于“细”,首先需要消防安全治理从被动处置变革为主动预防。这种转变体现在监管方式的创新上,通过分类分级监管实现精准施策,让低风险单位享受“无事不扰”,而高风险单位则接受精细化检查。要让监管角色从单纯的执法者转变为“安全顾问”,在帮助解决消防设施改造难题时,不仅指出问题,更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实现从“要你改”到“帮你改”的服务升级。

全民携手防于“细”,离不开科技赋能实现精准高效预防。以智慧消防平台实时监测消防设施运行状态,构建覆盖大量单位的火灾风险预测模型,提升隐患发现和处置的精准度。以移动终端与数据系统结合,让消防巡查人员能够实时录入数据,系统自动分析辖区风险分布,指导精准开展防火检查,实现火灾防控力量的前置和下沉。善借科技之力,方能更好筑牢安全防线。

全民携手防于“细”,关键在紧盯细微不松劲。防在响铃前,守于微末处,既是工作方法的创新,更是治理理念的升华。消防安全的关键在于将功夫下在平时,通过抓早抓小、做好日常监督,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这种预防理念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显性的风险点,更要善于发现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微之处,从源头上杜绝安全隐患。

全民携手防于“细”,归根结底靠全民参与。建设便民服务阵地,将消防宣传融入日常民生服务;开展“敲门入户”行动,针对高频风险进行精准宣传,依托社区建设消防科普区,通过现代化手段增强学习实效。多措并举、久久为功,形成“人人会查、人人能报、人人敢管”的群防群治格局,才能让先防后消、防患于未然落地落实。

消防安全重于山。从监管转型到科技赋能,从细节把控到全民参与,让我们携起手来防于“细”,共同筑牢消防安全“防火墙”,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原标题:《洪声E评 | 全国消防日:全民携手防于“细”》

阅读原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