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吴三桂追剿“南明”永历皇帝不手软,主动请缨出境缅甸捉拿朱由榔
前文可见,虽然北京、南京相继沦陷,但唐王朱聿健等朱明王朝中有血性的诸王们仍然在纷纷接举大纛(dào),建元救续,明王朝从弘光朝被灭后,开始正式进入“流亡政权”的“南明”时期。
这种在1645年五月之后、在南京之南相继建立的明王朝流亡政权,我们可统称之为“南明政权”,归入“南明”范畴。
虽然如此,由明王朝亲手栽培起来的吴三桂,还是在继续扮演着要彻底消灭明王朝暨“南明”流亡政权的头号帮凶角色,朱明王朝最后一丝气息,也是被吴三桂助纣为虐,给无情掐断的。
顺治五年四月,吴三桂自锦州移镇汉中,与定西将军李国翰同时镇守汉中。顺治六年,吴三桂与李国翰联手击败斩杀了进攻阶州(今甘肃陇南境内)的明宗室朱森滏。
顺治八年九月,身为平西王的吴三桂奉命出征四川,开始了对南明政权战略性围剿。
顺治九年七月,吴三桂与李国翰拔重庆,攻成都,与南明将领刘文秀军队开战,吴三桂因战功而“岁增俸千”,并与王室结儿女亲,加少保兼太子太保,俨然成为大清王朝的重臣。
转眼到了顺治十四年,皇帝下诏,授吴三桂为平西大将军。
据《清史稿》卷二百三十六“卓罗”“爱星阿”等人的列传记载,到了顺治十五年,清政府“规取云南”,吴三桂与李国翰自四川经贵州,征南将军卓布泰自广西,信郡王多尼及经略洪承畴自湖南,“三道并进”,围剿主要集结到云南一带的南明流亡政府军事力量。
顺治十六年正月,三路大军“合攻云南,克之”。屡败原张献忠部将白文选、李定国,迫使李定国、白文选奉永历皇帝朱由榔离开昆明,逃奔到云南永昌府。
四月,吴三桂的清军又收复朱由榔所在的永昌府,迫使李定国奉朱由榔逃奔到腾越(今云南腾冲市境内)。吴三桂又率师与李定国在磨盘山决战,斩杀南明军事力量过半,夺取腾越。后又追至南甸(今云南普洱市境内),迫使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一行逃奔到缅甸境内的囊木河,离开了大明国境。
在以吴三桂所属部队为主要军事力量的清军强大围剿攻势下,南明将领马宝等12人及景东、蒙化、丽江、东川、镇雄诸地的土司们,先后向清政府军投降。多尼、卓布泰等还师,诏吴三桂镇云南,“命总管军民事”。云南将吏的黜陟升降,全部由吴三桂一人说了算。
为了彻底灭掉南明政权,为自己日后称霸南方扫清障碍,吴三桂又向朝廷上疏,认为“渠魁不灭,有三患二难”,希望发兵缅甸,活捉朱由榔。
吴三桂穷追不舍,南明皇帝朱由榔在异国他乡寻求避难的梦想也即将被吴三桂扑灭。
到了顺治十七年,定西将军爱新阿与都统卓罗、果尔钦、逊塔,护军统领毕力克图、费雅思哈,前锋统领白尔赫图,率禁旅会同吴三桂南征。
再说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与其将领沐天波等奔跑到缅甸后,并未得到缅甸大酋长的友好安抚,相反,缅甸方却对朱由榔一行进行暗中管控。这应与他们不敢得罪大清国有关吧。
当时与永历皇帝朱由榔一道逃到缅甸的大明王朝的人,在经过缅甸酋长所在地阿瓦城后,在向赭硁(zhě kēng)方向行走时,在陆地上行走的人被缅甸人“悉掠为奴”,最后这些人受不了虐待污辱,“多自杀”。
缅甸方只是在赭硁这个地方“置草屋居(朱)由榔”,还派兵把守。一代南明皇帝,感觉才逃离虎口,现在又掉进了狼窝。
离开云南后,李定国率军居于孟艮,白文选率军居于木邦,皆在云南边境外,他们也曾屡攻缅甸,要求缅甸将永历皇帝朱由榔一行归还给他们。但缅甸方认为,他们已经获得了巴结清政府的好机会,不能让到嘴的肥肉轻意丢了,就加快执行对永历皇帝一行的迫害计划。
到了顺治十八年正月,定西将军爱新阿与吴三桂奉命帅师进入缅甸,捉拿朱由榔,卓罗仍留守云南。
正当他们准备出师时,却传来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驾崩消息,吴三桂遂“犹豫不进”。
顺治皇帝育有八子六女,但生前并未立储,遗诏第三子玄烨继承皇位,是为康熙皇帝。
爱星阿对吴三桂说:“君命不可弃。”督兵先行。但过了三天,吴三桂“乃发”。
一直到了九月,经过与李定国军队及与当地拥戴南明政权的土司再次决战,吴三桂的军队终于驻扎到了大理,在那里休兵秣马。到了十月,出腾越,经道南甸、陇川、猛卯,十一月到达缅甸。
在此之前的五月,缅甸新酋长莽猛白设计杀害了永历皇帝的从官及黔国公沐天波以下数十人。
沐天波是沐英的第十一世孙,世袭黔国公,明朝时曾担任征南将军,他为了保全永历皇帝朱由榔的安全,曾被迫向缅甸大酋长下跪,请求缅方庇佑朱由榔,但后来仍残遭缅方设下的渡河“饮咒水盟誓”陷阱而被围杀,同时遇害的还有他带在身边的小儿子沐忠亮及其他42人。
缅甸方在设计杀害了沐天波等永历皇帝身边仅剩的微弱军事力量后,又秘密派人看守,谋划擒拿永历皇帝以归清朝军队。
可怜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丝希望正罹雪上加霜之难。因为当时留在朱由榔“行宫”守护的只有内官13人和跛足总兵邓凯等,总计老弱妇幼25人。这些人已毫无战斗力可言,早已成为刀俎鱼肉。
到了十二月,吴三桂军队已经到了离永历皇帝“行宫”六十里的地方。“缅甸使诣军前,请遣兵薄城,当以桂王献。”
爱星阿派遣白尔赫图率领前锋百人前进,驻扎在兰鸠江滨;复令毕力克图等率领护军二百人继其后。
谁知缅甸方竟以舟载永历皇帝父子及皇帝的母亲、妻子、奴仆,并随从官员妻女,献于清军前。
南明将领白文选“度不能脱,遂降”;而李定国则于第二年六月“走死猛猎”,由他的儿子李嗣兴“以千余人降,明亡”。
桂王暨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被吴三桂清军活捉,南明“永历”政权前后存在了15年。
吴三桂“获明桂王以归”,捷报传到京城,康熙皇帝谕旨嘉奖,进爵其为“亲王”,并让吴三桂兼管贵州,主掌云贵。
清朝廷同时命爱星阿,将从缅甸所俘获的人与物全部交给吴三桂处理,让爱星阿“振旅还京师”。
此时的吴三桂完全握有生杀予夺大权,永历皇帝朱由榔的性命完全由他说了算。
第二年即康熙元年(1662年)四月,吴三桂将永历皇帝朱由榔及其子“以弓弦绞杀之”。其手段之残忍,似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朱由榔时年仅40岁。
吴三桂又派人将永历皇帝的母亲、妻子送往京师处置,两位女性在途中选择了自杀。
吴三桂作为明王朝的边关重臣,最终又以清朝的功臣身份掐灭了明王朝的最后一丝气息。其为人,与沐英沐氏家族及其子孙如征南将军、黔国公沐天波相比,有天壤之别。
《清史稿》以史家之笔触,评述曰:爱星阿与吴三桂合军,深入缅甸取桂王,“明宗室至是始尽熸(jiān)矣”。“熸”者,火熄灭之谓也。
吴三桂不仅是开门揖盗、使大明王朝江山易主的罪魁,更是出入境内外、积极帮助清政府擒杀剿灭南明王朝的头号帮凶。
人们不禁要问,似吴三桂这等忘恩负义之人,他能够一心一意去为满清王朝卖命到底吗?
后来的历史事实亦已证明,在清康熙十二年开始,吴三桂又在西南地区造反闹独立了。他自号“周王”,又于康熙十七年称帝。不久便呜呼哀哉,最后落得个焚尸析骸的可悲下场。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已经清清楚楚地镌刻着“吴三桂”三个歪歪斜斜的大字。
吴三桂是何方人士?《明史》不见记载;《清史稿》称其为“江南高邮人”,但祖籍是“辽东”。在古人心目中,尤其是在北方人的地理概念中,淮河以南统称“江南”。《清史稿》中的“高邮”应该就是指现在江苏境内的高邮。
据我所知,高邮地区历来十分重视历史文化名人研究,但我从未听说过他们将吴三桂挂在嘴边上炫耀。可见历史上的吴三桂为人的人品是何等低劣,办事是何等不得人心,早已遭到了包括“江南高邮”地区在内的中华好儿女们的唾弃。(本篇连载完)
束有春2025年10月15日于金陵四合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投稿邮箱:
投稿邮箱: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