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清咸丰三年(1853年)正月,太平天国军队放弃攻打武昌,驾船东下,“大举东犯,连舟蔽江”,号称有50万大军。资粮、军械、子女、财帛尽置舟中,分两岸步骑夹行,向九江方向进发,一路攻下14个州。太平军浩浩荡荡,大举东进,直奔长江下游而去。清王朝政府军猝不及防,长江下游的江宁城危在旦夕。
为了阻挡太平军顺流而下的凶猛气势,两江总督陆建瀛也曾率兵2万余、船只1500艘逆水而上,力求在长江中游能扼制住太平军东进步伐。谁料想,长期养尊处优的清政府军“遇寇不战而走,前军尽覆”。政府军不堪一击,望风而逃,陆建瀛在战乱中捡回一条性命,狼狈退还江宁,只剩下死守江宁、固守待援一步棋了。
太平军在攻下九江后,稍事修整,就沿九江而下,沿途缴获或捡收到政府军委弃的大量炮仗军械,战利品是愈来愈多,士气是愈来愈高涨。当太平军攻破安庆后,南京的门户已经丧失,江宁城内,惊恐万状,不可终日。
太平军掠夺得到的银元、大米是数也数不清,粮食军械十分充足,兵强马壮,水陆并进,很快就抵达江宁城边。
太平军沿城筑堡垒24个,聚集大量战船,从当时的新州大胜关迤逦至七洲里止,昼夜环攻,轮番攻城,同时沿着明城墙挖地道攻城。
江宁城内,守兵开始溃乱,百姓们灾难临头。
两江总督陆建瀛赴上游督师败退后,令皇帝与许多大臣很是不满,甚至有大臣要弹劾他。咸丰皇帝为息事宁人,只是另行任命祥厚为总督,偕同江苏巡抚杨文定留守江宁,负责指挥“江宁保卫战”。
当时的江宁城,周遭有九十六里,八旗兵与汉兵仅五千人驻守,兵力严重不足,与洪秀全的50万大军比,是100:1,如果与太平军到达江宁时已达60万大军相比,那双方力量悬殊就更大了。
尽管太平军的力量不可能全部用于攻打江宁城,但在气势上早已把政府军唬住压倒了,江宁城,一场恶战、血战已不可避免。
(摘自束有春著《七朝古都南京》,广陵书社出版社2024年2月第1版,2024年8月第2版)


束有春2025年4月25日于金陵四合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