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晨7点左右,邮轮平安抵达上海吴淞口码头,回归到了祖国怀抱,我们每一个人脸上都露出了凯旋般微笑。
由于邮轮在早晨就要靠岸,所以,今天邮轮上的早餐从5点钟就开始,8点钟宣布结束。对于这顿最后的早餐,大家都十分重视,有的游客4点钟就起床,5点钟就准时用餐了。
邮轮仍被黎明前的黑暗包裹着,当一部分人在享受早餐美味时,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仍处在睡梦中。我们于早晨7点钟用餐,比平时习惯提前了半小时。
邮轮虽然已抵达码头,但等到轮到我们真正下船上岸,又足足花了两三个小时。急于下船的人们早已聚集在指点集中地点,等待离船上岸那一刻的到来。
我们的集中地点是在五层,但我们仍然不知道该从哪一层下船,心里一片茫然。后来经过非常拥挤的排队,才知道邮轮的下船是在第三层,而不是我们常识中所以为的第一层。
工作人员早早地、一次又一次反复叮嘱大家:要把护照、船票、房卡拿在手上,准备过安检。岂不知,过早地将这些东西拿捏在手上,造成紧张时间过长,人的神经会出现过度疲劳,在拥挤不堪的人行队伍中是极易丢失的。经验告诉我,将其放在随时可取的贴身双肩包中,将包置于胸前,办事一点也不会耽误时间。
在匆忙凌乱、前呼后拥的人行队伍右侧,我的眼睛余光告诉我,应该是邮轮管理层的工作人员们正站成一排,向离船的人们说“再见”“欢迎下次光临”之类的话,在礼送人们下船。礼送队伍中有没有船长先生,我们根本无暇顾及,也腾不出手来向他们表达谢意,因为身体被后面朝前涌的人流不由自主地推向前。
在一番入境安检、走完最后一道程序大关后,我们如同游子归乡一般,在国内导游的指引下,一刻不停地向着很远很远的P3大巴车停车场奔去。
当我们上车落座时,已经是上午10点多钟了。如果从5点钟开始计算,我们每个人至少已经紧张折腾了5个多小时。
我们终于安全离开了邮轮,安全靠岸、上岸了,心里感觉踏实安稳多了。一直到这时,我才对身边的一位同行者说出了我心里的忌讳:这一路,我都在心中默默祈祷,因为我对这艘邮轮的名字不能苟同,更谈不上欣赏了。
“爱达•魔都”何解?“魔都”者,魔鬼之地域、妖魔之地域、魔鬼之都城之谓也!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魔幻之域、魔幻之都城。那我们为何要将“爱”送达到如此恐怖、如此不着边际、与“鬼”有着文化内涵联系的地域?这是浪漫吗?是在故作艰深吗?是在有意制造吸引人的噱头吗?还是在暗中诅咒?我不得而知。
“爱达•魔都”是由英文“Adora Magic City”翻译而来,如果将“Adora”翻译成“阿多拉”或“爱达”,以此作为邮轮的名称,称“阿多拉号邮轮”,或“爱达号邮轮”,岂不是更加简洁、更加高雅、更加吉祥?岂不是更加容易让人记住?
据说邮轮的这个名称是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部门共同参与命名的,并且还声称从敦煌壁画中获得灵感,难道说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天女散花图案是为了引导人们“爱达魔都”?这种弄巧成拙的做法,完全是用旅游来绑架文化的行为体现,令人啼笑皆非,令笔者不能苟同。
据说,“魔都”一词是专指上海,源于上个世纪即20世纪初、居住在上海租界的一位日本作家的小说《魔都》,于1923年畅销,书中大肆宣称,上海租界与本地共存,两个不同性质的空间状态交织,促使上海演变得无与伦比、容纳多元了。如此看来,“魔都”一词是殖民地文化的产物,是对中华民族近代痛苦史的无视,是在为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中国领土而唱赞歌,是对上海人民、尤其是中国人民的感情戏弄。
据说到了1997年至1998年间,曾有一部动画片《中华小当家》,其中有一集就叫“魔都上海,黑暗料理界的宣战”,通过网络广为传播。这与亲日元素横行华夏时期的“毒教材”如出一辙,是在同一个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精日”现象,后来出现的“精日分子”,不能说与我国文化宣传等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误导偏差无关。
由此不难看出,当初将我国制造的、在上海启航的第一艘邮轮冠名为“魔都”二字,是受了“殖民文化”毒害,是一种“精日分子”向中国人民暗售其奸的行为体现。难怪在邮轮上,我们始终不见中国国旗,反而堂而皇之地挂上了日本国旗。你可以宣称是外交礼仪的需要,那么邮轮在韩国境内,为什么不见悬挂韩国国旗?更为重要的是,为什么在我们祖国的江、海领域,不见有悬挂中国国旗?
“殖民文化”“精日分子”现象的出现,是历史的倒退,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失、文化部门职能模糊造成的结果。
我国从2018年起,就没有专门独立对外的“文化部门”了。
“文化和旅游”并列,“文化”的身份已经被降格了,但在实际运行中,又冒出“文旅”这个怪词,已明显将文化变成了旅游的附庸、陪衬。
从语词上来分析,由“文化和旅游”之谓到“文旅”之说,已经将一个“联合词组”演变成了“偏正”结构的词组,“文化”由原来的与“旅游”并列,蜕变成了只是用于修饰“旅游”而已。在中国制造、主要由中国人乘坐的第一艘邮轮上,我们本应该更多地看到能够体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内容,但从名称就让人失望了。
邮轮名称中的英文”Magic”是指魔幻、巫术,但由此而演变成“魔都”就完全变味了,阴暗了,恐怖了,必须予以棒喝。我想,如果将英语“Magic”换成“Modern”,中文意思为“时髦的”“最新的”“现代的”“摩登的”,邮轮名称为“Adora Modern City”,翻译成中文为“爱达•摩都号”,读音完全相同,意义可谓天壤之别,将使这首邮轮的名称具有吉祥、好运、时尚之意,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尚善尚美、吉祥祈福的价值取向,更符合上海这座中国乃至世界的现代化大都市的现象写照,岂不美哉!
将“Adora Magic City”更改为“Adora Modern City”,将“爱达•魔都号”更名为“爱达•摩都号”!我希望在阅读我文章的朋友中,能有人把我的意见转达给有关方面,将这首由中国人制造的第一艘邮轮,从名称内涵到建筑式样,都呈现出地地道道的“中国制造”“中国风格”来。
资料显示,这首由中国人制造的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全长323.6米,总吨位为13.55万吨,可搭载乘客5246人。既然这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艘巨型邮轮,主要服务对象又是中国人,但在我的五天四夜的“海上漂”行程中,一直没有发现有中国国旗在邮轮上飘扬。最起码,在中国境内,在上海吴淞口水域,让五星红旗在自己的国土上高高飘扬,又有什么禁忌?
一直到下午两点多,我们的大巴车才将我们一行安全送达到南京。还没有进了南京中山门,大家都不由感慨:我们的南京,我们的七朝古都南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座风景秀丽、古老而又现代的大都市!也是一座地地道道的“摩都”!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没有比较就没有更加热爱,只有比较了,你才会更加热爱南京,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我们这群五天四夜同车、同舟、同吃、同游的人们,如同逃出了“魔都”一般,一下车,就各自拿好行李,迅速作鸟兽散,不知疲倦地朝着自己家的方向,大步流星地奔去!有道是:
五天四夜海天间,
爱达邮轮吃住玩。
中国制造名远播,
金陵风景独好看。
束有春2025年4月16日于金陵四合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