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代”李存勗建立“后唐”政权

  “五代”时期的“后唐”,开国皇帝是李存勗(xù),但必须从乃父、武皇李克用说起。

  据新、旧《五代史》记载,李克用的祖先是“朱邪氏”(亦作“朱耶氏”),其祖先出自陇右金城,属“西突厥”,别号“沙陀”部落。始祖“拔野”在唐贞观中为墨离军使,追随唐太宗讨伐高丽和薛延陀部落“有功”,被封为金方道副都护,从此在瓜州(现甘肃省酒泉境内)定居。到了李克用父亲“朱赤心”,已官至唐代朔州刺史,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因参加讨伐在徐州的庞勋有功,拜单于大都护、振武军节度使,官至“金吾上将军”,并被李唐皇帝“赐姓李氏”,更名“李国昌”,“以之属籍”,由“朱邪”复姓成为“李”姓,正式成为中土人士。

  李克用是李国昌的第三个儿子,在娘胎里呆了十三个月才出生。他的母亲在生养他时,生命十分危险,家族人人“忧骇”,担惊受怕,忙派人出去买药。买药的人在中途遇到一个老者,告诉他:“非巫医所及,可驰归,尽率部人,披甲持旄,击钲鼓,跃马大噪,环所居三周而止。”

  买药的人快马返回,将老者的话告诉族人。族人按照老者说法,将李克用家的房屋围了三圈,人嘶马鸣,战鼓声呐喊声震天。此时,只见“虹光烛室,白气充庭,井水暴溢”,李克用出生了,母子平安无恙。

  这个在娘胎里就喜欢听战鼓声的李克用,在会说话时,就喜欢讲“军中语”;还在长乳牙的“龆龀”年纪,就喜欢骑马射箭;在做军事游戏时,总比其他小伙伴们强。十五岁时,李克用就跟随父亲出征,摧锋陷阵,一马当先,被军中称为“飞虎子”“李鸦儿”。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在镇压黄巢起义军的战斗过程中,作为沙陀将领的李克用率军打败了黄巢军队,收复了京师长安,为唐王朝立了大功,被封为河东节度使,治太原府。其“军势甚雄,诸侯之师皆畏之”。说来也奇怪,李克用有一只眼睛“微眇”,视力极差,但射箭却极准,尤其擅长“骑射”,能一箭射中两只在空中飞翔的大雁,百步之内,能一箭射中挂在树上的银针或竖立着的马鞭,所以在当时军中又有“独眼龙”称号,“群豪皆服,以为神”。

  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年)、唐昭宗大顺二年(891年),李克用曾两次受封“陇西郡王”。乾宁二年十二月十三日(896年1月1日),李克用受封晋王,建立“晋国”。

  此时的李唐王朝已经进入衰败晚期阶段,在征讨黄巢起义军过程中,军人势力强大,山头林立、尾大不掉现象严重。到了公元天祐五年即公元907年,那位也曾被唐朝皇帝赐姓赐名的“朱全忠”取代了李唐王朝,建立了“大梁”政权,史称“后梁”。在此情况下,李克用并没有听取别人四川王建“各王一方,俟破贼之后,访唐朝宗室以嗣帝位,然后各归藩守”的建议,为的是不让社稷蒙受更大的灾难。

  由于朱全忠曾有意暗杀李克用,但被李克用侥幸脱身,所以李克用与朱全忠是誓不两立。虽然朱全忠篡唐建梁,并自立年号,但李克用坚持仍沿用“天祐”年号。李克用的晋国,已成为后梁政权在北方的最大威胁。天祐五年(908年),李克用在晋阳去世,年仅53岁,其子李存勖即晋王位,李克用后来被当上“后唐”皇帝的李存勗追封为太祖武皇帝。

  据《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及《新五代史•唐本纪•庄宗》记载,李存勗是李克用的长子,他的母亲姓曹,在怀他的时候,曾梦见一位穿着黑衣服、手拿摇扇、两旁有侍卫保护的神人;等到出生那一天,有紫气从窗户里面向外冒出飘散。还在婴儿时,李存勗就有“体貌奇特、沉厚不群”异相,深得李克用钟爱。在李克用献捷京师时,十一岁的李存勗随父前往,唐昭宗见到后,“异其状貌”,赐给他一只鸂鶒(xī chì)巵、翡翠盘,并抚其背,对只有十一岁的李存勗说道:“儿有奇表,后当富贵,无忘予家”。

  李克用去世时,李存勗已经24岁了,在太原即王位,继承父业,当上了晋国国主。天祐五年,唐哀帝被朱全忠毒死,李存勗“举哀号恸”。他继续坚持使用唐朝“天祐”年号,以唐朝“王师”身份与朱全忠及北方契丹人周旋决战,力争夺回李唐江山。

  天祐十八年(921年)春正月,魏州开元寺僧人传真法师将从师傅那里获传的唐朝传国玉玺献给李存勗,这枚玉玺是传真的师傅于唐僖宗广明年间(880年),遇京师丧乱时获得,至今秘密珍藏已经四十余年了。玉玺上的文字是篆文古体,一般人都不认识,传真法师将它送给李存勗后,通过验识,上面是八个字:“受命于天,子孙宝之”。见到传国玉玺,群僚称贺,一传十,十传百,当时地处淮南的杨吴政权的杨溥、西川蜀中的王衍等也纷纷遣使致书,劝李存勗继承唐代皇帝的皇位,但李存勗不同意。

  到了天祐二十年(923年)春,五台山的僧人又向李存勗献上三只铜鼎,说是在山中的崖壁间获得的。到了三月,李存勗让人在魏州的牙城之南筑坛,准备即位。夏四月己巳日,李存勗升坛焚香,祭告昊天上帝,即皇帝位,改天祐二十年为“同光”元年,国号“唐”。大赦天下,除十恶忤逆、放火行劫、持杖杀人、官典犯赃、屠牛铸钱、合造毒药外,罪无轻重,一律赦免。同时,于太原立宗庙,左昭右穆,共立七庙,祭拜皇家祖先有了专门场所。

  历史上,把李存勗建立的“唐”朝称为“后唐”,视为华夏正朔。李存勗前后在位4年。

  据《旧五代史》记载,当时,李存勗“失政”,国家治理混乱,致使“四方饥馑,军士匮乏,有卖儿贴妇者,道路怨咨”,社会动乱随时发生。据《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五十七《后唐纪四》,天成元年(926年)夏4月的早晨,“帝方食,闻变,帅诸王及近卫骑兵击之,逐乱兵出门”。在交战中,李存勗被流矢所中,一位名叫“善友”的鹰坊人即伶人,搀扶着皇帝至绛霄殿庑下,抽掉了皇帝身上的箭。皇帝口渴求水,皇后在惊慌中,“遣宦者进酪”,李存勗喝下后,很快就死了,年仅43岁。乱兵继续杀进,慌乱之中,左右大臣恸哭一片,无了主张,纷纷逃离。情急之下,还是那位伶人善友,用廊庑下的乐器将皇帝的尸体覆盖上,“覆帝尸而焚之”。

  这时的京城洛阳已经大乱,“诸军焚掠不已”。在外出征契丹的李嗣源“闻萧墙衅作”、李存勗遇难,“恸哭不自胜”。在率军杀回洛阳城后,在灰烬中找到了李存勗的残骸,后含泪将其殡葬,定其庙号“庄宗”,葬于雍陵。

  李嗣源是代北金城人,沙陀族,原名“亶”。其祖先早年跟随李克用,因李克用被皇帝赐姓李,而随之姓李入籍,其父李霓,曾随李克用镇守雁门关,李嗣源应是晋王李克用的养子。据《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记载,在一次与朱温的梁军将帅葛从周战斗中,李嗣源“四中流矢,血流被股”。李克用“解衣授药,手赐巵酒”,抚着李嗣源的后背安慰道:“吾儿神人也,微吾儿,几为葛从周所笑”。由此可见,李嗣源应是李克用养子,与李存勗是干兄弟。

  李嗣源在安排完了李存勗后事后,住在自己的家中,命诸将不得焚掠。“百官弊衣旅见”,李嗣源一边答谢,一边“敛袵泣涕”。当时,魏王李继岌出征蜀地未还,李嗣源对六军马步都虞候朱守殷说:认真做好安抚工作,等到魏王回来即位后,我当回到藩地。但在群臣的反复劝进下,根据“兄亡弟绍”的皇位继承制,李嗣源即皇位,是为唐明宗。

  后唐王朝前后四位皇帝,到了末帝李从珂的清泰三年(936年)五月(《新五代史》作“三月”),“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叛”;十一月,石敬瑭向契丹投降,被契丹拥立为“大晋皇帝”,并与契丹“约为父子之国”,向契丹称臣,改元“天福”。当石敬瑭在契丹人支持下,发兵至河阳时,身处洛阳的唐末帝李从珂“举族与皇太后曹氏自焚于玄武楼”。后唐政权灭亡,先后只存在了14年。

  从公元925年至933年,南方诸国除南吴、南汉外,皆奉后唐正朔。公元930年,后唐控制的国土涉及到今天豫、鲁、晋、冀、湘、渝诸省市及陕、川、鄂之大部和宁、甘、黔小部,以及苏皖淮北等地。在五代人的心目中,他们所说的“唐朝”就是指后唐。据《旧五代史•周书三•太祖纪第三》,后周太祖郭威在广顺元年(951年)十一月的诏书中有:“唐朝五庙,旧在至德宫安置,应属徽陵庄田园舍,宜令新除右监门将军李重玉为主。……令重玉以时祀陵庙,务在丰洁”。这里的“李重玉”就是后唐明宗李嗣源之孙,郭威授其官秩,“令主先祀,恤王者之后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