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度媒体社会责任报告集中向社会发布,从中央新闻单位到县级融媒体中心630余家媒体发布报告,发布媒体数量较去年增加50余家。主动亮明责任清单、集体接受社会监督,不仅彰显了传媒行业自我革新的决心和信心,更在信息“大爆炸”时代擂响了网络空间治理的战鼓。守护好亿万网民共同的精神家园,打造“天朗气清”网络环境,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时代所需。

聚焦主流媒体“大声量”,传播“中国好声音”。网络媒体凭借其公信力、专业性,在舆论引导、信息传播、观念塑造等方面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然而,受“流量为王”“娱乐至死”“利益至上”等不良观念侵蚀,不少自媒体用夸张标题、不实信息、炮制低俗、以讹传讹博取关注,肆意煽动和引导公众情绪。伴随着一次次虚假信息被披露、一回回反转令人哑然,公众对网络媒体甚至权威信息渐渐产生怀疑——所看到的信息到底是真是假?要破解信任危机,主流媒体必须筑牢内容“压舱石”,坚定正确导向,释放穿透信息迷雾的“大声量”,坚决抵制为流量滑向低俗化、情绪化、虚假化的表达陷阱;同时,应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感,主动担当起主流价值“稳定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使命担当和政治自觉聚焦国家发展脉搏,不断巩固壮大奋进新征程的主流思想舆论,真正成为正能量的扩音器、“中国好声音”的传声筒。

优化网络算法“大数据”,压实责任链条。科技赋能对网络媒体发展来说是把双刃剑,算法暗箱操作、“信息茧房”固化、大数据猜你喜欢等现象在某些时刻也会助长歪风邪气,健康、清朗的网络生态需要让算法以“真善美”为导向。从抖音公布推荐逻辑、微博标注热搜影响因子,到小红书破除信息茧房、微信视频号的双推荐机制,都彰显了算法透明化对媒体公信力的加持效果。平台应坚持以“算法向善”为锚,构建囊括账号注册、内容审核、信息推送、违规处罚、账号变更的全链条全过程责任体系,确保算法逻辑为健康生态服务。与此同时,还需利用大数据的“慧眼”敏锐发现自媒体的疑似违规行为,做到及时响应、快速查处,让算法发展成为造福社会的“利器”,而非操控人心的筹码。

明确网络监管“警戒线”,防止“按键伤人”。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网络谣言、虚假信息等一旦经由自媒体放大,只会让事态愈发严重。如今刻意摆拍、虚假人设、恶意蹭热点、自编自导自演、“打擦边球”等乱象层出不穷,加上自媒体入门门槛较低,从业者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平参差不齐,助长了乱象的蔓延,这就需要政府牵头进行“铁腕”治理。《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等规章制度的出台,给文明上网划出底线、立下规矩,明确了是非的“高压线”。面对违规恶意媒体,必须保持高压严管态势,通过强化网信、广电、公安等多部门协同治理机制,形成线上线下打击合力,有效遏制“信口开河”的歪风和“按键伤人”的戾气,推动网络空间治理实现标本兼治、长治长效。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的精神家园。让这个精神家园更加健康、清朗,网络媒体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只有越来越多媒体加入“正能量”的队伍,方能使网络空间清风常在。

供稿:东双沟镇(张敏)

原标题:《洪声E评 | “媒体担责”赋能网络治理》

阅读原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