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另一面:耗尽“盛世”家底,清朝在他手上由盛转衰 从乾隆六年到五十三年,有文字狱53起,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到处都充斥着以文肇祸的恐怖气氛,迫使知识分子远离现实,躲进故纸堆里讨生活。透过历史的真相,以古为鉴,乾隆皇帝的另一面,难道可以用铺天盖地的“戏说”来加以忽略吗? 洞鉴古今 2022年06月27日
警惕“文山会海”新变种——“加码式减负”! 基层并不是怕开会、发文,而是怕开和自己关系不大的会,怕发不切实际、内容空洞的文,又层层加码、滥提基层无法落实的任务要求。尽管各级政府三令五申要求精文简会,却演化出了“文山会海”的新变种——“加码式减负”。 城事·政声 2022年06月23日
中央纪委官媒怒批“躺平式干部”:你不下岗,天理难容! 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实则是只喊口号“唱空城”,工作上得过且过,满足于开会了事,贯彻落实没有下文。拈轻怕重“做样子”是“躺平式干部”的另一突出表现。还有一类干部的典型特征是“不喊号子不拉纤,撸起袖子一边看”,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庸碌无为“混日子”。 城事·政声 2022年06月22日
刘瑜:当人们厌倦了谎言与羞辱,观念的变迁如何驱动韩国的制度变迁 韩国人的民主真的是他们用几代人的血与泪争取来的。正因为韩国的民主运动是一个漫长的、不断渗透和扩散的过程,从转型的人心基础来说,韩国的转型是特别“扎实”的,因为几乎家家、人人都有所参与,所以,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新生民主制的“原始股东”,它不仅仅属于某个阶层、某个政党或者一小批革命义士。 寰宇视野 2022年06月20日
中组部徐文秀最新发文:年轻干部“八争八不争” 有的东西是可以积极争取、努力争取的,有的却是不可以争,也争不到的,如果一味去争那些“不该争、不能争和争不到”的东西,既自寻烦恼、枉费心机,又徒劳无功、事与愿违。 城事·政声 2022年06月15日
唐山“打人事件”背后:一个更为隐蔽的黑社会江湖 城乡基层治理往往面临黑恶势力的挑战,黑社会利用规则和资源,演变为可以影响基层治理的地方势力。对于黑社会而言,与一些拥有“社会控制力”的地方官员形成特殊的利益与权力的联盟,是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混混一旦拥有财富,并且垄断地方特定行业或产业,便摇身变为成功商人。而以商人身份与基层政权形成结构性关系,则是黑社会老大成为地方势力的最后一步,这无疑威胁着国家治理和社会安全。 前沿观察 2022年06月13日
为什么说封建君王千百年的“统治机密”都写在了《商君书》里? “六虱”的概念见于《商君书·靳令》,具体是指六种危害国家的东西: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这些东西在今人眼中属于最基本的人类文明,但在商秧眼中,却构成了对国家强盛的威胁。 洞鉴古今 2022年06月10日
“目中无人的农村现代化,必须坚决制止”:一位武大教授的洞察 农村改革慢半拍,农村发展与现代化慢半拍,将国家主要资源集中到中国现代化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搞现代化的齐步走,等一等农民,对于中国现代化的顺利实现,很重要。 新城乡 2022年06月09日
究竟什么才是“中国的”文化? 各个民族的“文化”往往是固守的,它表现出一种对异质“文明”的抗拒。毫无疑问,文明始终是在不断侵蚀文化,我们承认这一点,因为“文明”常常是在前进的,时时表现着殖民和扩张的倾向。也就是说,“文化”与传统有关,它是特殊的,而“文明”与未来有关,它是普遍的。这两者怎么协调? 文化纵横 2022年06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