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封建君王千百年的“统治机密”都写在了《商君书》里? “六虱”的概念见于《商君书·靳令》,具体是指六种危害国家的东西: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这些东西在今人眼中属于最基本的人类文明,但在商秧眼中,却构成了对国家强盛的威胁。 洞鉴古今 2022年06月10日
“目中无人的农村现代化,必须坚决制止”:一位武大教授的洞察 农村改革慢半拍,农村发展与现代化慢半拍,将国家主要资源集中到中国现代化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搞现代化的齐步走,等一等农民,对于中国现代化的顺利实现,很重要。 新城乡 2022年06月09日
究竟什么才是“中国的”文化? 各个民族的“文化”往往是固守的,它表现出一种对异质“文明”的抗拒。毫无疑问,文明始终是在不断侵蚀文化,我们承认这一点,因为“文明”常常是在前进的,时时表现着殖民和扩张的倾向。也就是说,“文化”与传统有关,它是特殊的,而“文明”与未来有关,它是普遍的。这两者怎么协调? 文化纵横 2022年06月08日
基层干部要力戒“差不多”思维 “差不多”干部,便是典型代表之一。在基层治理中,“差不多”就表现为事事都“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差不多”表面看是为官不作为、为官假作为、为官乱作为,实则是权责不明、激励不足、形式主义、作风不正。那么,基层“差不多”现象究竟该怎么治? 城事·政声 2022年06月02日
鲍鹏山:没有知识可以被宽容,没有良知不可以被宽容 没有知识可以被宽容,没有良知不可以被宽容。我们遇到标准化的试卷,回答不好没有问题,但是涉及良知判断、是非判断、善恶美丑判断,如果出了问题,那就是大问题。比事实判断更重要的是价值判断。事实判断,我们做不到什么都懂,但是做人要有良知,要有价值判断力,这一点还是应该尽量做到的。 文化纵横 2022年06月01日
陆福兴:乡村建设行动亟需制定负面清单 乡村建设行动推进的路径可以百花齐放,但是乡村建设行动决不能乱来,否则就会损害农民的利益,影响乡村建设行动的效果。因而制定乡村建设行动的负面清单刻不容缓。 新城乡 2022年05月31日
不腐败就难以建功立业?在乾隆朝这些官场乱象让人瞠目结舌 为了自保,腐败者在政治上拉帮结派,经济上相互牵连,结成了利益同盟,呈现出明显的群体性,即“窝案”“串案”。其主要特征是涉案人员众多,形成了具有紧密人身依附性质的关系网。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到四十九年(1784年),朝廷一连查出了五起贪污大案,都是“办一案,牵一串;查一个,带一窝”。一人败露,则与他有关的关系网上的数十名乃至上百名官员就全部被揭露出来。常常是一人犯案,会导致一省官僚体系瘫痪。 洞鉴古今 2022年05月30日
鲁迅、胡适,为什么被割裂在两大阵营? 三十年代后,左翼的旗手乃鲁迅,自由主义的代表是胡适。他们所思所想,各有自己的道理,其实也暗示着这样一种可能:中国的道路,是有不同的路向的。 文化纵横 2022年05月27日
周其仁:改革的本质是系统性地纠错 “小道理”盛行——这个不让碰,那个不让改。但似乎忘了一条大道理,那就是要让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行为,在合法的框架里进行。在一个变化很快的社会,改革要提升制度化能力,也就是化解法外行为,把对他人与社会无甚损害的法外活动,尽可能地纳入法内框架。否则,越来越多的人另起炉灶,“不和你玩了”,那才叫最大的制度失败。 财经视点 2022年0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