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是第45个世界粮食日,所在周是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粮食节约,人人有责”。据统计,我国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2264亿斤增加到2024年的14130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背后既是我国对农业发展持续投入和政策支持的有力印证,更是广大农民辛勤耕耘的汗水结晶。
源头节粮,守牢粮食产量“压舱石”。节约粮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节约减损就是增产的理念,推进全链条节约减损,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每个环节都要有具体抓手,越是损失浪费严重的环节越要抓得实。近年来,我国出台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等一系列节约粮食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举措,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将节约粮食、反食品浪费、保障粮食安全等纳入法治化轨道,以法律制度刚性约束、监管以及严厉惩处,有效制止粮食浪费行为,用法治力量健全粮食安全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在粮食生产环节,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不断提升;在加工和消费环节,目前全国已建成5500多个专业化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烘干、清理等服务,基本消除了粮库储粮损失,粮食储藏周期内综合损耗率控制在1%以内;放眼全社会,“光盘行动”常态化进行、各大校园持续强化节约粮食的美德教育、餐饮行业商家发布适量点餐提醒及推广小份餐品已成习惯……从源头上节约粮食是各个领域和每位公民理应持有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应细水长流、久久为功,从而稳住粮食产量大盘。
科学管粮,按下保卫粮仓“加速键”。日前,从设施条件看,通过深入推进粮食仓储物流项目建设,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过7.3亿吨,比“十三五”期末增加5800万吨。此外,高标准粮仓仓容逐年增加,具备低温准低温储藏能力仓容达到2.2亿吨,比“十三五”期末增加7000万吨;粮食物流核心枢纽和关键节点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粮食流通效率不断提升。在管粮管储方面,我国也探索出了“新路子”:中央储备粮、地方储备粮和最低收购价粮等政策性库存充足;36个大中城市和市场易波动地区建立起能够保障15天以上的成品粮油储备;建成粮食购销和储备数字化监管体系,实现各级各类政府储备粮监管信息化全覆盖,“人防”与“技防”双管齐下,“穿透式监管”成了大国粮仓的“看门神”。每一项科学管粮的措施都把力量用在了刀刃上,共同筑成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为推进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高效用粮,奏响“粮”辰美景“狂想曲”。正值金秋稻谷飘香时节,各地多措并举,保障秋收顺利进行。将每一粒粮食安全平稳收入仓廪并合理储存利用,是一重要“粮”方。山东作为农业大省,开展六大行动,构建出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现代设施农业产业体系,2024年全省设施农业总产值超53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底全省设施农业总产值达5500亿元。该省菏泽市郓城县,为保证110万亩玉米在连日降雨的天气里也实现丰收,及时调整应对措施,将收割后的玉米直接送往烘干塔进行快速处理,并组建应急抢修队,全力打好秋粮守卫仗。江苏盐城阜宁县举办“农家土特产惠民直通车”活动,40多个摊位展销当地无公害农产品,采用“即采即卖”模式,最快3小时将农产品送达消费者餐桌,部分农户的产品很快就销售完毕,让消费者享受实惠的同时也进一步扩大农产品消费。黑龙江北安市合作社利用智能收获机结合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开展大豆精准收割作业,作业测量误差控制在2.5厘米以内,农机手能通过驾驶室操作面板即可实时掌握收割机作业情况,实现省工、省时、省力的高效收割。科技助力收粮用粮,能够让农业现代化加速飞驰,跑出更亮眼的“成绩单”。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唯有下好源头节粮、科学管粮、高效用粮的三方“先手棋”,才能始终将粮食安全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守好“米袋子”,共绘“粮满天下”大蓝图。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