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君臣关系很危险?臣民该如何面对喜怒无常的帝王? 喜怒无常是专制主义君王的特有的性格;假话、违心的话是专制主义臣民的特有的语言;这种性格、语言都是特有的心理反应。总之,这种性格、语言、心理都是专制主义的产物。 洞鉴古今 2023年02月03日 0 点赞 0 评论 976 浏览
真正能够代表中国传统底色的,不是儒家,而是法家 商鞅变法的逻辑是人性本恶,法家“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人”,基于这一前提设置种种严密的规则,从而帮助统治者更好地控制人民。 洞鉴古今 2023年01月10日 0 点赞 0 评论 1397 浏览
张学良的“双12”:两个“再说”,改变了一切 能干出西安事变这样大阴谋的人,一定是工于心计,老谋深算,谁知他竟是这样一个任性而冲动的人物。 洞鉴古今 2022年12月12日 1 点赞 0 评论 1661 浏览
尴尬的清朝保甲制度:皇帝想的很美,百姓却不买账 老百姓对保甲制度不满,不仅是因为保甲制度增加了经济负担,更是因为保甲制度与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当时的社会伦理道德相违背。 洞鉴古今 2022年09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306 浏览
显然乾隆误判了形势 反观大清,世界在变,环境在变,惟上贪而下愚没有变。大清亡了,中国往哪里去?在纪念辛亥革命百年的时候,作家杨照先生讲过一段话:民国是一个寻找答案的时代,那个时代很多东西太新,还没有来得及命名,以致我们只能用手指着去说。 洞鉴古今 2022年09月19日 1 点赞 0 评论 848 浏览
张鸣:秀才遇见贼 多少年来,朱元璋一直以正面的形象被记录在历史上,其实,这个人如果不是受迫害妄想狂的精神病患者的话,就是个贼气不改的暴君。也许,两者兼而有之。 洞鉴古今 2022年09月09日 0 点赞 0 评论 920 浏览
“我的历史我作主”:那些篡改历史的皇帝们 先秦以来,中国史官有秉笔直书的传统。君王是不得看当代史记录的,更不能修改,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传统优秀的一面。然而,这个原则到了唐宋就被打破了。 洞鉴古今 2022年08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1244 浏览
王鼎钧:很多故事,我们只知道半截 世上只要有人,就会有故事,有故事就必然能反映出人心的轨迹。人间之事往往如此,很多故事,你只知道半截。但我们要牢记一点:人性有崇高的一面,也难免有卑劣的一面。 洞鉴古今 2022年08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041 浏览
邓小平与台湾问题|纪念 祖国和平统一方针确定和“一国两制”构想形成后,经过对台工作实践,以及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的实践,内涵大大丰富了。 洞鉴古今 2022年08月22日 1 点赞 0 评论 1268 浏览
张维迎:愚蠢决策的四大陷阱 在群体中,个体之所以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压制自己的良心和理智,首先是因为他渴望被群体成员接受,不想成为另类,不想成为团结的破坏者;其次是因为他没有把握自己的判断一定是正确的,不愿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无知”和“固执”;第三是因为没有人愿意承担责任,既然决策是大家的意见,即使错了,自己也不需要对此负责。 洞鉴古今 2022年08月16日 2 点赞 0 评论 1018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