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云国:杀岳飞的不是秦桧,是宋高宗 这时的岳飞既不掌兵,又没权位,既对君权构不成威胁,而对朝廷求和也不可能再发声音。但高宗显然不想就此收手进而保全他,罢政制词里说岳飞有“深衅”,“有骇予闻,良乖众望”,留下了杀机。韩世忠看清了大势,主动辞去枢密使之职,杜门谢客,口不言兵,以求自保。 洞鉴古今 2023年02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1091 浏览
张宏杰:中国人的盛世情结 从盛到衰,如此迅速,其原因当然是这些盛世的出现依赖的是人治。中国历史上的几大盛世,只在史书上留下了统治者手腕的精明,人格的强大,却没有留下太多制度性的成就。 洞鉴古今 2023年01月29日 0 点赞 0 评论 968 浏览
浴血的盛世:大唐朝堂内斗的路径依赖 在所有王朝中,最在乎人命、极力避免内斗和滥杀的王朝恰恰是宋朝,而汉、唐两朝偏偏是杀伐之气最重、内斗最激烈的朝代。 洞鉴古今 2023年01月17日 0 点赞 0 评论 1408 浏览
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四十年,没有任何丰功伟绩 这种“无为而治”思想,就这样一直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着微弱的火花,但恰恰是这微弱的火花,与保守主义思想提倡的消极政治观不谋而合。 洞鉴古今 2023年01月11日 0 点赞 0 评论 681 浏览
真正能够代表中国传统底色的,不是儒家,而是法家 商鞅变法的逻辑是人性本恶,法家“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人”,基于这一前提设置种种严密的规则,从而帮助统治者更好地控制人民。 洞鉴古今 2023年01月10日 0 点赞 0 评论 1397 浏览
《叫魂》:所谓盛世时代,对一般民众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一个历史上著名的‘盛世’时期,是什么原因会使广大民众在心理深层产生一种下意识的焦虑和不安全感?” 洞鉴古今 2023年01月04日 0 点赞 0 评论 893 浏览
冯唐: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这件事跟商鞅变法有一脉相承之处,就是你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你农民做农民的事,工匠做工匠的事,你读书人就只能当官,其他一切不要想。 洞鉴古今 2022年1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1255 浏览
除了父荫,张学良是如何掌控东三省大权的? 1928年7月3日,年仅29岁的张学良向全国通电就职“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在张作霖死后一个月,顺利接手东三省的军政大权。张作霖如何在自己突然出现意外的情况下保证了张学良接班的顺利进行? 洞鉴古今 2022年12月13日 0 点赞 0 评论 940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