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臻:乡村建设行动该怎么行动? 实践证明,尊重乡村空间结构,遵循乡村特有功能体系,善于发现和利用乡村价值,可以使乡村建设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相反,一些违背乡村特点和基本功能的所谓新型社区,无论赋予乡村多么好听的名字,也难以阻止衰败,甚至可能比已经衰败的村落衰败得更迅速。 新城乡 2021年01月18日 0 点赞 0 评论 71 浏览
攀附省委书记,他们用尽了毕生的演技!下跪,捏脚,送佳肴,帮脱罪… 作为云南政治生态的“最大污染源”“第一污染源”,云南原省委书记秦光荣最大的流毒是选人用人。从湖南到云南,秦光荣一路走来,职务不断升迁,身边环伺的攀附者也不断增多。 前沿观察 2021年01月15日 1 点赞 0 评论 353 浏览
一位东北书记的自白:当了半辈子官,从没遇到一次这种架势 东北的困难是暂时的,因为东北基础设施和工业历史积淀厚;城镇化程度和人口接受教育程度高;高等教育科研人员规模大;营商环境和政商关系近年来也得到极大改善等,这些都是振兴的优势所在。只要进一步营造全民的商业文化,形成“经商光荣”的社会环境;树立褒奖企业家精神的文化环境,给企业和企业家松绑,减税让利,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给公务人员“减负”,真正建立起“容错”工作机制和良好的政务环境,让公务人员放下包袱,轻装前进,高效服务;采取更超常规的人才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在东北创业就业,建立起良好的用人环境;发挥东北经济韧性 前沿观察 2021年01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173 浏览
许倬云:我对伟大人物已不再有敬意与幻想 历史是人文学科里,与人最有关联的部分:文学、艺术和音乐,激发促进内心的感受,而历史是认识自己,加强对自我的认知。人,必须知道过去,才能知道今天,才能知道未来。所以,史学应该为一般人提供“知道自己”的基础知识。 文化纵横 2021年01月14日 0 点赞 0 评论 281 浏览
考核多任务重,该为基层干部减减压了! 乡镇的一般干部,特别是年龄偏大、晋升无望的干部,则往往是“忙于应付”“被动工作”,甚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也是基层干部中普遍存在“庸政懒政”的原因,其“激励机制”不足是被动应付工作的制度原因。 国与民 2021年01月13日 0 点赞 0 评论 258 浏览
基层干部的十大痛点 一些年轻基层干部表示,乡镇存在忙闲不均的情况,有些部门、有些人还是比较清闲。所以,在人员配置向基层倾斜的同时,倾情关爱勤政者、实干者,避免“忙者愈忙,闲者愈闲”。 国与民 2021年01月12日 0 点赞 0 评论 164 浏览
王德福:不让晒被子的“创城”不是好主意 参与过小区治理实践的人都知道一个基本道理,小区不“烂”到一定程度,大多数人的生活不受到直接影响,就不会激发大规模的参与意识和责任观念。也就是说,小区自生自发产生形成的环境差异,既是居民自治的结果,也是居民自治的催化剂,既是“社会失灵”的表现,也是“社会修复”的契机。政府的越界介入,消解了这个可能性。它不仅造成了公共资源分配上的不公平,而且产生了深远的负效应。这才是创城尤其需要深思之处。 国与民 2021年01月12日 0 点赞 0 评论 174 浏览
“跨界”选官,怎么选?如何考? “跨界”选官是拓宽干部选拔渠道,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提升干部治理能力的现实需要,也是落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有益探索。但实践中,“跨界”选官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和解决。 前沿观察 2021年01月11日 0 点赞 0 评论 94 浏览
李稻葵:北方地区的衰落不可避免 怎么办?怎么样释放这10亿人口最终的需求?关键之关键就是一条——城镇化。重要的事说三遍“城镇化,城镇化,城镇化”,城镇化是最重要的抓手。 前沿观察 2021年01月11日 1 点赞 0 评论 189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