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前三季度外贸数据,如同一份振奋人心的“期中答卷”,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不确定性增多的背景下,勾勒出一条稳健上扬的增长曲线。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33.61万亿元,同比增长4%,增速从一季度的1.3%逐季攀升至三季度的6%。这份成绩单不仅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更以“有底气、有朝气、有锐气”的鲜明特质,生动诠释了我国外贸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坚实步伐与澎湃动能。

  底气,源自完备的产业体系与稳固的大盘基础。中国外贸的“稳”,首先体现在其无可比拟的规模优势与产业根基上。我国已连续多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工业制品出口份额自2008年起就稳居全球首位,制造业出口连续8年增长。前三季度,这一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制造业出口增长7.1%,机电产品出口12.07万亿元,占出口总值的60.5%,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压舱石”。这种底气,还体现在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前7月,我国是166个国家和地区的前三大贸易伙伴,较去年同期增加14个,充分证明了中国作为“世界市场”和“世界工厂”的双重角色,是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畅通的关键力量。正是这份深厚的产业底蕴和市场地位,构成了我国外贸抵御风浪、行稳致远的坚实底座。

  朝气,孕育于向新向优的结构转型与创新驱动。 如果说“稳”是外贸的底盘,那么“进”则是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前三季度的数据中,一股蓬勃的“新”力量尤为引人注目。出口产品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成为新的增长引擎。电子信息、高端装备、仪器仪表等高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8.1%、22.4%和15.2%,代表绿色低碳转型方向的铁道电力机车等产品增速达到两位数,出口工业机器人更是实现了54.9%的惊人增长。这背后,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是新质生产力在外贸领域的生动体现。与此同时,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活力迸发,进出口增长6.4%,海关通过“先查验后装运”等改革举措,不断为这一新兴业态清障搭台,使其成为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纽带。这种以创新为引领、以绿色为方向、以数字为特征的朝气,正为我国外贸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锐气,彰显于广大市场主体迎难而上的开拓精神。外贸的韧性,最终要落脚到千千万万市场主体的活力上。前三季度,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经营主体数量首次突破70万家,超过去年全年总量,其中民营企业61.3万家,进出口19.16万亿元,增长7.8%,实现连续22个季度同比增长。这一数据雄辩地证明,民营外贸企业不仅是“稳增长”的主力军,更是“拓市场”的“排头兵”和“谋创新”的“探路者”。它们紧跟国际市场需求变化,积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解决方案,展现出强大的适应能力和开拓精神。海关总署的调查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出口企业信心指数连续5个月回升,进口企业信心指数连续3个月回升。这种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锐气,是中国外贸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其能够在复杂环境中不断突围、再创佳绩的核心动力。

  数据无声,发展有痕。前三季度外贸的亮眼成绩,不仅是中国经济强大韧性的有力证明,更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生动写照。展望未来,随着国内存量和增量政策持续发力显效,广大外贸企业继续以高质量供给适配国际市场需求,中国号巨轮必将在全球经济的汪洋大海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