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儿子说他大三那年回来,高中同学聚会时没有别的话题,都在聊谁谁谁家又在哪里买了多大的房子 ,买了什么牌子的车子……他因为家庭原因,从那时起觉得自己越来越自卑,越边缘,跟同龄人逐渐没有话题,状态变得很不好。硕士毕业之后,今年他有一个机会去德国工作和定居(大学学的是德语),就义无反顾地去了。其中原因之一,德国社会层级非常稳定,同学聚会谈论谁买了多大的房、谁买了多好的车的奇异现象在那里是被鄙视的,大家都过着充实而安宁的生活,没有过多的社会的浅薄的喧哗与躁动干扰普通人平静幸福的生活。

  我朋友是一位工业设计师,经常设计过亿的项目。大家在办公室所谈的,不是项目,不是专业,不是如何攻克难关,依然同样是房子车子的话题。

  这件事让我很吃惊,这两年我对崛起的大国的观感正在全方位调整,通过诸如抖音这样的网络社交平台,大概知道社会的断裂、分层和思维、心理的碎片化,正越来越严重,但我没想到被视为社会精英的大学生,也迅速堕落成数字化时代的一个个符号。

  我想起小时候我姐成为村里第一届大学生之一时,村民不关心是什么大学,只关心“将来工作工资有多少”的画面。这难道不应该吗?小民百姓,千百年来没有谁给他们安全感,把生存或金钱看得很重,这是可以理解的。

  我没想到的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崛起的大国正掠过小康,预备进入准发达国家之时,人们的注意的焦点,仍然是当年农村“四大件”的层次。哪四大件呢?答曰:手表、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后来进化成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空调。现在呢?房子、车子、房子、车子。

  领导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一个非常美国化的表达,“中国梦”也恰是对“美国梦”的叫板。不过,“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与社会底层的民众思维的焦点集中于一处,这是个超级扁平的社会,典型的二维社会。

  说到二维社会,一般举蚂蚁的例子来帮助理解。蚂蚁没有高和深的概念,反正它就是爬过去,在天花板上倒着爬也不害怕,也不掉下来。世界在它的眼里心里,都是二维的。

  人类社会如果成为二维社会,有许多人的灵魂是会觉得痛苦的。人要依仗房子车子这些生活资料(硬件)来生活,但是人更需要有精神价值的软件让人生变得三维。

  如果你不是从心底里羡慕富豪,而是从心底里瞧不起他们,那么你开始进化,从二维进化到三维。在西方许多国家,富豪是被一般民众下意识瞧不起的,觉得他们过于贪婪。富豪的孩子一般不想让别人知道家庭背景,否则他可能被朋友疏远。他们一般人的社会福利很好,工作轻松愉快,薪资足以过体面的生活,在他们的生活中,房子车子就是个生活资料而已。富豪过简单的生活、大量捐款帮助有需要的人来赢得民众的好感。而德国社会,更足以做世界的楷模。德国第一大城市柏林,房价合人民币1.26万/平方,第二大城市汉堡的房价,合人民币1.5万/平方,斯图加特1.6万/平方,最贵的慕尼黑,房价也不过合人民币2.5万/平方。德国的水果蔬菜相当于人民币1-3元/500克,牛奶价格比中国低很多,肉类按人民币计价与中国价格差不多。车子,就更不用提了,奔驰、宝马、大众,都是德国货。德国老百姓的平均工资,合人民币25000元/月。德国社会是非常重视保护一般民众的经济水平的。而德国的哲学、文学、艺术、科技、制造业,也处于世界的顶尖水平,这是个典型的三维社会。

  哲学、文学等等就是三维人生的高度。很多人嘲笑八十年代的人矫情、诗化、酸,但是八十年代事实上是一个不多见的三维的时代,世界范围内都是如此。我们仅仅看看音乐方面,迈克尔·杰克逊、豪斯顿、约翰·丹佛、肯尼·罗杰斯、保罗·西蒙……邓丽君、罗大佑、黄家驹、谭咏麟、童安格、姜育恒、李宗盛、齐秦、王杰、张学友、张国荣……我只是随便举举例子。得诺贝尔的莫言,是八十年代的产物,拍电影的姜文、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都是八十年代的产物。今天,在文化艺术界有点样子的,几乎都是八十年代的产物。

  二十一世纪的这20多年,真是令人悲哀的20年,你在文学、音乐上看不到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文化在坍塌,社会在扁平化、二维化、碎片化(越低等的动物,大脑的储存空间越小,记忆越短。)。

  但是,尽管社会变得越来越二维,可是每个个体的人生,却可以仍然三维,可以拒绝做蚂蚁,可以搞清楚人生的高度在哪,深度在哪。姜文说,人是可以选择跟哪些人交往跟哪些人不交往的。谁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愉快地主动地这样做,是不容易的。

  今天与四十年前比,不同的地方,是每个人都有选择权。

  2022.6.17.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