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宜居宜业宜游,大兴四方。

大文豪苏东坡曾惊羡于阳羡的溪山醉人,流连忘返,认定阳羡才是他的命中归宿,“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这里的阳羡即宜兴。


坊间流语,穿尿不湿的宜兴小娃都知道一句话:“世界只有一把紫砂壶,她的名字叫宜兴!”


又语:有一个字代表了宜兴,更是世界独有,那就是“氿”。“氿”,是宜兴人对湖泊的特有称谓。如今,东氿、西氿和团氿共同组成了宜兴城区美丽又独特的“团氿风景区”。


“夏”一站,可以去竹海避个暑,或者去溶洞纳个凉,意兴盎然、心旷神怡,宜兴“两相宜”。


宜兴太华山村

2024年年初,台湾省电影《周处除三害》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成为2024上半年票房后劲最强影片。宜兴,就是晋书中所记载《周处除三害》故事的发生地。虽然该片讲述的故事和历史上记载的“周处”貌似无关,但该片名无疑“带火了周处”,而周处的“家乡”宜兴也被更多人所知晓。


6月28日,随着锡宜S2号线马山站、东氿广场站两座车站同步围挡施工,标志着该线正式开工。建成后,一条可多点换乘、串联“锡澄宜”交通枢纽、辐射环太湖轨交网、带动“科产城人”融合发展的轨交线将为苏锡常都市圈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所以,该工程的“意义”再明显不过了:减少太湖的割裂,促进无锡和宜兴之间的一体化发展。


那么,到底是“太湖割裂了区划”,还是“区划割裂了太湖”?今年上半年宜兴无疑是不折不扣的“话题小城”。

一、无锡为何“选择宜兴”而“弃张家港”?


宜兴市,由无锡市代管县级市,地处江苏省西南端,东临太湖,东南邻浙江省长兴县,西南接安徽省广德市,西连常州溧阳市,西北毗邻常州金坛区,北有滆湖,与常州武进区相傍,全市总面积1996.6平方千米。


宜兴古称荆溪、荆邑。公元前221年,秦灭楚,撤荆邑,置阳羡县。西晋永嘉四年为表彰周玘(周处长子)三兴义兵平乱之功,立义兴郡,后改为县。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为避宋太宗赵光义讳,改名宜兴县。元代,曾改南兴军、升宜兴府。清雍正三年(1725年),析为宜兴、荆溪二县。民国元年(1912年),荆溪县并入宜兴县。


1949年后,宜兴曾先后隶属常州专区、苏州专区、镇江专区等。1983年3月,由无锡市代管。1988年1月,撤县设市(县级市)。


“城市圈”前期文章曾介绍,坊间流言“江阴、宜兴不服无锡”。


江阴“很多人认为无锡政府用江阴的钱来建设无锡”,“一直想脱离无锡管辖”。甚如,不久前的“吴克群江阴演唱会上被粉丝喊话脱掉带着‘无锡’字样衣服”事件,更进一步加深了这种鸿沟隔阂。



宜兴和无锡并不接壤,中间隔着常州,宜兴成了无锡的一块“飞地”,两地往来十分不便。


传闻当初无锡之所以选择隔着太湖和常州的宜兴,而“没有要近在咫尺的张家港”,是“典型的嫌贫爱富”——宜兴依傍太湖资源丰富。当然,这是当时的现状决定的,分家时全国工业没那么发达,长江水道没那么重要,宜兴又是产粮大县,又有太湖资源,这样无锡就有江阴“吃长江资源”、有宜兴“吃太湖资源”。


事实上,无锡的这一“选择”,看起来似乎两全其美,但这样就“严重割裂了宜兴,也割裂了常州,更拧巴了自己”,这也“让整个苏南地区城市的版图都变得扭曲变形”。“苏南的行政区划其实一直争议很大”,知乎作者AVIC发文称,“这不单单是无锡与江阴、宜兴的问题。句容一直想并入南京,丹阳想并入常州,这样镇江就太小了。溧阳也想并入南京,宜兴想并入常州,这样常州区划也变了。靖江又连着江阴,再把宜兴拿掉,无锡区划也变了。昆山、张家港、太仓又不服苏州。反正苏南就一直是一锅粥,区划乱得很。”


不过,彼时重新CP,相互“对眼”强者本无可厚非,都是“历史的选择”。


今日的张家港依托沿江、“临沪”优势,经济总量慢慢逼近昆山、江阴,“2023赛迪百强县”排名第3,“无锡现在一定把肠子都悔青了吧?”


其实未必。宜兴也是“百强县”第9的位置。知乎作者Bromind更是疾呼,“无锡的未来在宜兴”!如果无锡选择了张家港,从此就只能封闭在江苏东南角里:南北受制于太湖、长江,东西被苏州、常州夹击。而宜兴的战略地位非常突出,不仅是苏浙皖三省通衢,还是整个“宁杭线”上的中心城市。无锡选择了宜兴,就有机会从江苏东南角的包围圈里跳脱出来,将自己的影响力通过宜兴投射到浙皖。常州一直标榜中轴崛起,结果所谓的重点工程:盐泰锡常宜高铁、常宜高速、扬常宜城际铁路等等,全都无法避开宜兴。另外享有“太湖明珠”美誉的无锡一直有很强的“太湖情节”,无锡拥有太湖的北岸,而宜兴占据太湖西岸,无锡和宜兴携手,那么就基本可以在我国最重要的淡水湖泊——太湖的资源开发上与苏州、湖州分庭抗礼了。



江阴出了徐霞客,宜兴出了徐悲鸿,这两地都是历史文化名城。


无锡与江阴、宜兴的“割裂”“不对付”,概言之,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


如今,锡澄S1号线的开通,锡宜S2号线的开工,无疑会促使无锡与江阴、宜兴的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三地联系将更加紧密。


2023年,宜兴的GDP突破2300亿元,在“2023赛迪百强县”排名第9,连续跻身全国前十,但“名声”远不及昆山、江阴等“头牌”,曾经“冠盖苏南”的宜兴,能否借助S2欲再次腾飞呢?


二、“宜兴为何被溧阳反超”?


宜兴拥有无数桂冠——“陶都”、“院士之乡”、“教授之乡”、“书画之乡”。


宜兴有梁祝传说、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宜兴均陶制作技艺、无锡道教音乐(周铁镇)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省级项目13个。


据悉,宜兴历代出进士548人,其中状元4人、榜眼5人、探花1人。任宰相或相当职务的有10多人。当今也有“311”之谓,亦即30多位院士,100多位大学校长,还有1万多位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上,科学界的代表有10人,而宜兴籍就出现了4位,分别是:周培源(全国政协副主席、北京大学校长)、蒋南翔(清华大学校长)、潘菽(南京大学校长)、唐敖庆(吉林大学校长)。


按理说,“文才武将”之地,苏浙皖三省交界名城,宜兴的发展应该是渐进式、跨越式的,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经济提升只有量的微调,没有质的飞跃”。相比其它苏南城市,宜兴已经“早早落伍了”。


宜兴隶属无锡后的发展可以用“先进后平”来描述。


资料显示,上世纪九十年代宜兴作为乡镇企业发展的早期排头兵,与当时的丹阳市、武进县、无锡县并称为“苏南四小龙”。


苏南乡镇企业发展红火之时,宜兴可谓名噪一方,更得益于陶瓷艺术节的举办而蜚声海内外。中央各大媒体纷纷聚焦,“陶都宜兴”声名鹊起,好不风光。那时的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等地都是些“无名小辈”,根本没法和宜兴的知名度、美誉度相提并论。时钟指向二十一世纪,宜兴逐渐被上述“无名小卒”的各种发展模式“湮没得无影无踪”!


这一切或因“乡镇企业的日益退化”,导致宜兴的“开门产业”受到不同程度的“边缘化”。民营经济、民营企业渐渐主导整个苏南地区的发展,相比昆山、张家港等“资本催生的所谓工商业城市”,而宜兴的“人文气息”“书卷气”似乎太重了,她一直以来就是比较“重文而轻商的”,于是便出现了所谓的“新苏南四小龙”——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宜兴在这场县域经济的角逐中无疑成了“败将”。


并且,江苏省九十年代提出了所谓的“三沿(沿海、沿江、沿东陇海线)”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带,其中没有一项与宜兴经济发展有必然的联系,宜兴已经越来越被“边缘化”。


也有人认为宜兴的逐渐“低调”或与“城市行政区划的调整”有关,武进县、无锡县皆“撤县设区”,而宜兴和无锡之间又隔着常州,“错位区划”劣势显露。


近年,“宜兴为何被溧阳反超?”在网上也被拿来拷问。


当然,“2023赛迪百强县”榜单,溧阳位列第28名,与宜兴的第9名相差甚远,提问“宜兴为何被溧阳反超?”,更多指民间老百姓的“感受”。


民间感言:曾经在苏南地区相对落后的常州溧阳市,如今却逆袭而上,其富饶程度和旅游业的发展让宜兴“相形见绌”。“宜兴的确旅游业没有做起来,不像溧阳,一个竹海动静就酿得很大。宜兴竹海覆盖率比南山竹海要大,名气却没人家大,需要反思。”网友“青锋一点明”称,“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一个残酷的事实:宜兴的经济增速已经连续多年落后于邻近的溧阳市。更令人担忧的是,宜兴的人均GDP也已被溧阳超越。这样的趋势显然不能被忽视,这背后反映出宜兴的发展面临严重问题。”


网友“土聚旅想受0c”把上述困境更归结于,常州扶持溧阳“自由的飞翔”,而无锡无异于“束缚宜兴的手脚”——“常州对溧阳的定位是‘宁杭线’副中心城市,主动帮助溧阳加入南京都市圈,大力鼓励溧阳主导建设苏皖协作示范区,鼓励溧阳主导‘丹(丹阳)金(金坛)溧(溧阳)交通一体化’,常州在不余遗力将溧阳打造成区域交通枢纽,总之常州一直在把溧阳往前推。而无锡对宜兴的定位永远是‘一体二翼’之一翼(另一翼是江阴),做她无锡的配角,助她无锡腾飞,要宜兴与她无锡一体化,不能有自己的想法,无锡甚至‘图谋着将宜兴吞并改区’。多年来无锡抛出的‘一体二翼’犹如枷锁捆住了宜兴的手脚,抛出‘锡澄宜一体化’犹如牢笼,严重桎梏着宜兴的身体。如从这般,宜兴发展怎么能快?”


确实,宜兴基本上属于“内生型经济”——隔着太湖,上海辐射不到,外资工厂很少进驻。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宜兴有今天的成绩也是自身实力的体现。


宜兴雅达阳羡溪山


三、宜兴,新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面对困境,宜兴需要打破现状,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问题是,新的方向之一,也“不得不依靠‘束缚宜兴’的无锡”,而非整天执拗于“宜兴人是不是无锡人”这种消极无益的言论。


事实上,宜兴虽有幸纳入了上海都市圈,却被常州阻隔,偏居一隅,地理位置远不能和昆山等“环沪”县市同日而语,甚至也逊于南通的启东、海门等沿江“临沪”小城。这样的例子不仅值得现在的宜兴警惕,连无锡也万万不可松懈宁波、南通、嘉兴等“环沪”城市的追赶。知乎作者Bromind给出的建议是:宜兴要发展,战略上一定要“向东看”,要接轨上海、融入无锡。战术上的当务之急就是打通和无锡的宜马快速通道、市域轨道交通锡宜S2线、盐泰锡常宜高铁,建设好“锡宜协同发展区”。


“青锋一点明”网友也持类似观点:单靠宜兴自身的力量,恐怕难以迅速改变现状。此时,“我们可以考虑将宜兴纳入无锡大市区”,借此提高其发展速度和影响力。加入无锡大市区,不仅可以带来资金、技术和资源上的支持,还可以为宜兴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这也有助于提升宜兴在区域内的地位和竞争力,使其成为更受关注和重视的城市。


而且,从区域协同看,宜兴位于“环太湖环”和“宁杭发展轴”的交叉点,同时也提出了“深耕上海”战略,深度融入“宁杭发展轴”,推动宜兴实现打造“宁杭生态经济带”新兴中心城市和苏浙皖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


这个“宁杭发展轴”或“宁杭生态经济带”,也是宜兴新的发展方向之选。


“宁杭发展轴”,即“宁杭城市带”或“宁杭生态经济带”,也是长三角地区潜在的“灰色地带”。不过近年来又出现一种新的现象,该“边缘地带”逐渐分化成两个“部落”:苏西南(湖西地区)与浙西北(天目山区)。浙江一边的发展又好于苏西南,这跟两省的政策扶持有较大的关系。


不过,随着“深耕上海”、融入“宁杭发展轴”、“锡宜一体化”、“太湖湾科创带”建设等战略的深入实施,宜兴的“桥头堡”效应将日益凸显。


其中,周铁镇,一座具有2700多年建镇史的江南古镇,拥有20多公里的太湖岸线,“大拈花湾”就落在此地,更重要的是,它是宜兴的未来。如果说堰桥是“锡澄一体化”的“关键点”,那么周铁就是未来“锡宜一体化”的“桥头堡”。


毋庸讳言,不同的言语也甚嚣尘上。


曾经网传无锡“渴望着并掉自己下辖的江阴市和宜兴市,希望通过撤市并区计划实现更大的发展”。


然而,从内心深处,江阴和宜兴都希望“独立发展”,或者说两地对“撤市并区”的认同感并不高。不论是民间一直传说的江阴、靖江、张家港联合申请成立“三江市”,还是宜兴“想要成为地级市”的愿望,都显示了这一点,江阴和宜兴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特点和优势资源,希望能够以独立的身份发展,实现更大的发展梦想。


但是,在当前快速发展的长三角一体化和同城化的大环境下,无锡与江阴、宜兴之间的合作发展势在必行。随着轨道交通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完善,无锡与江阴、宜兴之间的交流将进一步加强。


当然,任何改变都需要时间和自身的努力。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和改革,宜兴才能再次腾飞,重振其往日的辉煌。


今日的宜兴正力争成为无锡乃至长三角发展的重要一环。宜兴的经济发展同样与无锡、江阴类似,都以制造业为基础,但更注重生态环保和绿色发展。其电线电缆、节能环保、陶瓷耐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在转型升级中焕发新生机,同时新能源、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也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而且,宜兴位于太湖之滨,拥有世界级的自然景观,其发展优势,自然少不了旅游业。据了解,宜兴拥有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即“宜兴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8个国家4A级景区,即:善卷洞风景区、宜兴竹海风景区、云湖风景区、张公洞、陶祖圣境、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龙背山森林公园、宜园。


好山好水自然育好茶,故而茶圣陆羽称“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阳羡山水甲江南”,自然也引得苏东坡亦“买田阳羡”。


宜兴,对于苏东坡而言,“此心安处是吾乡”;对于后世的我们而言,能生活在这里,是一种幸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