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7年(丁未)康熙六年,冒辟疆57岁。
西冷比丘尼法鉴写诗,题目为:“丁未仲冬携钵渡江喜过深翠山房,巢民先生出小影索题赋,赠求教兼为补梅。”P913
杜绍凯也是冒辟疆的朋友,他在看了冒辟疆的小影之后,认为冒辟疆就是五柳先生陶渊明,陶渊明要寻找的桃花源没有得到,却给冒辟疆得到了。他端坐在水绘园中,林木清华,峰峦窈窕,抚山泽、观鱼鸟,何其乐哉,他感叹昔玉峰杨铁崖,顾阿瑛之辈颇有文采,憾不见其人。可见杨铁崖这个人是杜绍凯的同时代之人,想认识他,从中可猜测可能与冒辟疆相识,这位杨铁崖的号叫玉峰,这是否与红楼梦第一回中所提及的吴玉峰有关,待考证。可见名为玉峰的不止一个人。P914
1676年(丙辰)康熙十五年,冒辟疆66岁。
丙辰年冬汪楫为洛神图和洛神赋写跋在跋的第一句为“玉峰仙子,画嗣虎头,金粟后身,书工虿尾”可见这位玉峰就是金玥,被称为玉峰,因为她是昆山人,所以也称吴玉峰,这不就是为红楼梦题曰“红楼梦”的吴玉峰吗?是否有可能后来金玥自感把自己的号写在上面不妥,所以作为脂砚斋之一的金玥就把这吴玉峰从书中删除了。
跋中写道:“聚二美于一堂,斯称合璧,园名水绘,宜来河洛之神,翁是巢民,应集鸾皇之侣。”文章中还称:“斯固闺房之韵事,实成翰墨之奇观,卧看三日,何殊立本见僧繇之壁,欧阳过索靖之碑。”可见这位汪楫把其图和赋赞得无以复加之地步。P905
太仓的顾湄为冒辟疆七十大寿作诗。
昭阳的李清恭祝冒辟疆七十初度作诗,诗句有:“轻薄裘马好书史”可见这书史是说冒辟疆是喜爱写史实的,而这部红楼梦正是史实小说。诗句还赞扬冒辟疆是:“称君如剑君更锐,冲霄贯日罕其匹”。还有二句“垫角时招郭林宗,吹笛每邀桓子野”一个郭林宗,一个桓子野均是冒辟疆的朋友,而且桓子野精通音律,冒辟疆在吹笛的时候一定要约请桓子野,那么这个桓子野是否就是红楼梦中建造大观园的设计师山子野呢?冒辟疆有几个名为子野的朋友。在红楼梦中提及山子野,这个山子野是否是冒辟疆几个子野明友中的一个?P1593
在 P244 中,冒辟疆与最亲密之故友言别,情见乎辞。他写了一首诗,内容有二句:“旧游细数伤亡友,遗研犹能秘枕函”。这 “秘枕函”是遗留下来的脂批,而作为脂研斋之一的蔡含在四十岁死了,那时冒辟疆 75 岁,所以冒辟疆对旧游的知交,已亡故者要一一数来。
1685年(乙丑)康熙二十四年,冒辟疆75岁。
乙丑年五月初五端阳,玉山闺人以湘扇摹画薛少保十一鹤贶节,为书少陵五言古诗,冒辟疆作和诗一首。
这玉山闺人是指金玥,金玥是吴地昆山人氏,人称玉山夫人,也有人称玉峰夫人。那么这个玉山夫人是否可以和红楼梦中所提的吴玉峰相联系呢? 可作如下分析,昆山属吴地苏州,可取一个吴字。这昆山即叫玉山,也叫玉峰。所以红楼梦的第一回中所说的“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是否就是金玥呢?如果是的,在《红楼梦》的以后面的版本中这句“吴玉峰题曰“红楼梦” 给删掉了,可能金玥认为在红楼梦正文中把吴玉峰放进去,不太妥当,所以删去了。”
冒辟疆在自己所写的诗的前面有一段文字,就是说在松江华亭有二位鸿儒,即陈徵君和董其昌。当冒辟疆尚未成年时,陈徵君对董其昌说:“辟疆仙品,若使学道,故是黄鹤背上人,而约束于祖父家训,不得不以举子业名,终非富贵所能缚也。”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冒辟疆的个性和红楼梦书中的贾宝玉的个性何其相似。红楼梦中有一道士一和尚,冒辟疆具有道家仙品,他和佛结缘,最后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寺庙。他的另一位挚友方以智出家为僧, 所以在红楼梦中会有一僧一道。另外冒辟疆从心底里不喜欢功名,但是迫于父命及继承祖业,不得不应付科举。这不是和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一般无二吗?顾道含在给玉山君(即金玥)所临薛稷十一鹤图中写诗,诗句有“怪哉十一青田真,何时传入闺中史”这闺中史是什么呢?只有在红楼中写红楼梦,梦中的闺中十二金钗可作史。这青田不就是已被满清占领的土田吗? P1451-P1452
1686年(丙寅)康熙二十五年秋,冒辟疆76岁。
顾道含写:“蔡孝女乞挽言引”。
文章中写蔡含是顾道含老友蔡孟昭之女,蔡孟昭和冒氏父子祖孙四世有六十年之世交,蔡孟昭只有这么一个爱女。择遍女婿,最后选择冒辟疆。乙巳(1665)春天,蔡含十九岁,嫁给冒辟疆,一共生活了二十二年。而且上事马太恭人和苏孺人,二十多年忠敬如一日,是苏元芳最爱。戊午年(1678) 秋,蔡孟昭忽然患毒疮,蔡含割股肉疗父,故而救活其父。顾道含说自己和冒辟疆、蔡孟昭一起眠食于得全堂有六七年。尤其了解蔡含的“慧”和“才”,绘事特妙。摹龙眠三十二相的观世音大士,苍松墨凤以及山水禽鱼花卉。只要看见古人一纸,即可以青出于兰。冒辟疆已到了十分贫穷的地步,但是还是要拿最好的酒菜来招待客人,而蔡含总是想方设法满足冒辟疆之需要,所以蔡含的品德十分高尚。蔡含描摹李龙眠的观世音大土,在红楼梦的林黛玉闺房中也掛着李龙眠的霜娥斗雪图,这不是巧合,而是说明冒辟疆是红楼梦的作者。P871-P872
P1086 杜凯为冒辟疆盟兄评点李长吉集作歌。他说冒辟疆的点评是:“笔底生花叶,文章先满箧,猩红万点绳头书,犹如古镜丹砂靥。”可见评点是写满用丹砂写成的字,歌中有诗句:“君有如花女校书,琉璃砚匣随身俱。海堧僻静少人至,更种梅花香绕庐。”可见这首歌应写于顺治四年至六年之间,那时冒辟疆和董小宛过大隐生活,董小宛在家中凡有空地均种梅花,董小宛出身官伎,故称为女校书,而且和冒辟疆身影不分离,成为冒辟疆砚匣,看来,冒辟疆在写红楼梦其爱姬蔡姬金玥和张氏女, 也是他的身影不离的砚匣,所以取名为脂砚斋。当然后来的董年从1693年开始直到1702年用十年时间对红楼梦增删五次,达到康熙的要求方始作罢。
1686年(丙寅年)十二月初八邱元武奉輓蔡少君女罗,写六首诗。当时冒辟疆客居邗上,天宁寺藏经阁,忏荐少君(即蔡含)四十初度,和诸同人赴斋。
其中有一首:“悼亡法曲泪纷纭,千佛名经下界闻,天上多才逢小宛,玉皇双授女修文”。这首诗甚有玩味之处,董小宛临行时在顺治七年,当时冒辟疆 40 岁,蔡含五岁,所以董小宛是看着蔡含长大的,因为蔡含是在冒府长大的,如今蔡含仙逝,应该在天上和董小宛相遇了。那么玉皇双授女修文又从何说起,可见董小宛和蔡含在天上还要为冒辟疆修文,修什么文呢?还不是红楼梦吗?一个是红楼梦中的主角林黛玉的化身,一个是脂研斋写批语的女才子。邱元武说自己不工诗,尤不在工字,念癸亥年(1683)来游广陵(即扬州),先生(即冒辟疆)命少君(即蔡含)赠写长松又于小册作贴瓣梅花。今冬(1686)再来,已成今昔,俯仰感动,联作里言,以志凄其云尔。邱元武写了四首诗,其中一首为“多病严君八十春,刲来玉腕泪盈巾,前身愧煞中郎女,不辩刀圭救老亲”这首诗是在讲蔡含因为老父亲生病,她割腕上之肉疗严亲之病,其孝心可见一斑。(P1463,P1464)
除了邱元武写诗悼亡蔡含,其它还有李宗孔、顾道含、沈士尊、方宝臣、徐时夏、傅弘等人写诗。
其中费文伟写了沁园春词,抄录全首词:
初日芙渠,是耶非耶。文姬后身,向青门屈节。词场老宿,红闺染翰。金谷香尘,颜比寒梅。清同秋水,顾影临池写洛神。称贤淑,更御灾刲股,孝子功臣。可能朝槿长新,怎梦逐梨花不驻春。怕扣来响板,鹦鸪吞血,谱将旧曲, 杨柳含颦。杏里归云,渡边逝水,冷泪空贻白发人。三生愿,倘魂游东阁,拥髻沾巾。
词的开头四句是讲董小宛,初日芙蓉,即是指当初是大明的芙蓉,说这芙蓉是对的还是错的,有点搞不清楚了,她是蔡文姬的后身,即后世的蔡文 姬,蔡文姬去了胡地,这董小宛也去了满清之地即胡地而且向“青门屈节” 了,即向满清屈节求全了。词的后面可以看出蔡含是割肉疗父疾病的孝女。此外她是红闺染翰,可见是一位才女。是提笔写文章的蔡文姬的再生。那 “顾影临池写洛神”,更是把她参与冒辟疆写潇湘妃子即洛神的事点明了,可以称得上是贤淑。“怎梦逐梨花不驻春”这梨花不是指董白吗?梨花的颜色 为白色。即董小宛,从而可知蔡含是参与写红楼梦的人。P1466
1689年( 乙巳年),梁清标也就是棠村,题水绘庵玉山女史(即金玥)画册,写诗四首。
浅碧深红媚药东,爱他独耐晓霜寒。莫言桃李娱年少,此种偏宜老去看。(老少年)。
南田花渚能臻妙,又见清溪鱼藻圃。闺秀似嫌脂粉涴,遍于林下写菰蒲。(菱花游鱼)。
寒花绮石破苍烟,雨叶风枝最可憐。虫语西堂生客思,一庭秋色暮云天。(秋色)。
冰雪闲门冻玉楼,暗香独傍小山幽。岁寒赖有孤英在,肯使佳人怨白头。(黄梅)。(P1529)
除了上述四首诗之外还有三幅金玥的画中有棠村题的诗,一幅是恽寿平题的诗。
冒辟疆年青时曾用名为雪芹,而脂砚斋在经过十年时间作五次增删之后, 在书中冠上曹雪芹这个姓名,所以在脂批中又会写道:“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这里的雪芹就是指冒辟疆了。”
先从那句脂批“其弟棠村序也”谈起。棠村何许人也,果真是曹雪芹弟弟吗?曹雪芹是谁的儿子?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至今没能搞清楚,上哪儿去找这个弟弟?胡适认定的《红楼梦》作者曹芹溪并没有弟弟。但在清代棠村这个人倒是存在的,这就是被称为“棠村首相”的梁清标。梁清标是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文学家,字苍岩,号棠村,另一号蕉林,直隶真定人(今河北正定县),和冒辟疆、徐乾学、孔尚任为诗友,有关“棠村首相”梁清标的介绍写进了百度百科的“风月宝鉴”条目。梁清标,生于 1620 年,卒于1691 年(康熙三十年),曾任兵部尚书和保和殿大学士之职,他的兵部尚书就是因为顺治十七年时,董小宛来到如皋,为冒母七十大寿祝寿,其实是商议郑成功水军进入长江,如何寻求妥善之策,梁清标在当时作为兵部尚书积极配合,后来董小宛被迫自尽,梁清标也引咎辞职,梁清标善写诗,著有《蕉林诗集》《棠村词》等,也是康熙年间著名诗人之一。从他逝世日期上看,梁清标有作序记载。清朝大作家洪昇的《长生殿例言》:“棠村相国尝称予是剧乃一部闹热《牡丹亭》世人以为知言。”《长生殿》是清朝最有影响的昆曲,中国昆曲传奇的巔峰之作。梁清标对此剧的喜欢,从其话语里可见一斑。康熙二十八年,“长生殿案件”发,洪昇及赵执信等五十多人受到康熙皇帝的严厉处置,梁清标也牵扯其中,次年被罢官,隔年抑郁而死。从梁清标的年龄来看,他比冒辟疆小九岁,冒辟疆生于 1611 年,所以冒辟疆在明末之前和梁清标相识,而且俩个人对戏剧十分酷爱。梁清标因为“长生殿案件”而牵连, 所以郁郁而死。康熙二十八年即 1689 年冒辟疆因为和董年在 1688 年 8 月份有过一段为期三十天的相聚,结果被小人陷害中招,故冒辟疆被赶到通州去了,而暗射冒辟疆和董氏姐妹之事的“长生殿”康熙当然不会放过。所以发生了“长生殿”案件,但是当冒辟疆收敛了,康熙原谅了冒辟疆之后,曹寅又把长生殿捧红了,这是后话。梁清标死在 1691 年,而这时冒辟疆基本上完成了《红楼梦》的初稿,所以梁清标在思想上会接受《红楼梦》,否则他不会受“长生殿案件” 牵累,而且在情趣上和冒辟疆相近,经常和上层政客有交往,因为冒辟疆从1657 年已始写红楼梦了。所以梁清标在冒辟疆面前以棠村弟自称。
在“题水绘庵玉山女史画册”的诗中还有王士禛写三首诗,陶澂写二首诗,其中一首为:“浥露荷花玉面新,平明初见虢夫人,不知何处青蛾女,一样亭亭更绝尘”诗注明是在描写“白莲”。董小宛的小名叫青莲,又为董白,所以白莲分明就是在说董小宛,把董小宛比喻为虢国夫人,那么这就说明虢国夫人,韩国夫人都是杨贵妃的姐妹,分明在暗指董白董年两位董贵妃和一位鄂硕的真正的女儿董鄂妃是三个“姐妹”,唐明皇幸宠杨贵妃的三姐妹,顺治幸庞三位董贵妃。
1689年金玥的画册,在北京引起轰动。
染香阁闺画题咏:
吴绮作“一剪梅”词,“梦断罗浮玉作尘,谁认前身,难认前身,美人夙世是花神,意到成春,手到成春。看来点点尚鲜新,雪也如真,月也如真。不须憔悴怨黄昏,返得香魂,返得愁魂。”
吴绮把画师金玥当作了花神,而冒辟疆在红楼梦中把晴雯当作花神,把黛玉当作了总花神。
冒辟疆作词和之:“香玉霏微雪泛尘,月下单身,梦里单身,闺中小妇弄精神,妍手偷春,老笔藏春。折来看去总如新,写出真真唤出真真,古苔绿绣碧烟昏,香草还魂,蜂蝶消魂。”
可见冒辟疆对董小宛还是念念不忘,虽然后来他差一点娶了吴扣扣,娶了蔡含,金玥和张氏女,但是他永远也不会忘记董小宛,所以会写出真真,唤出真真。并且在写红楼梦中写有一个国家叫真真国,冒辟疆对已离去的爱人自有他自己的一套理论和逻辑,这在红楼梦中用宝玉的嘴说了出来:
芳官笑道:“你说他祭的是谁?祭的是死了的药官。”宝玉道:“这是友谊,也应当的。”芳官笑道:“那里是友谊?他竟是疯傻的想头,说他自己是小生,药官是小旦,常做夫妻,虽说是假的,每日那些曲文排场,皆是真正温存体贴之事,故此二人就疯了,虽不做戏,寻常饮食起坐,两个人竟是你恩我爱。药官一死,他哭的死去活来,至今不忘,所以每节烧纸。后来补了蕊官,我们见他一般的温柔体贴,也曾问他得新弃旧的。他说 ;‘这又有个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 便是情深意重引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你说可是又疯又呆?说来可是可笑?”宝玉听说了这篇呆话,独合了他的呆性,不觉又是欢喜,又是悲叹,又称奇道绝,说:“天既生这样人,又何用我这须眉浊物玷辱世界。”因又忙拉芳官嘱道:“既如此说,我也有句话嘱咐他,我若亲对面与他讲未免不便,须得你告诉他。”芳官问何事。宝玉道“以后断不可烧纸钱。这纸钱原是后人异端,不是孔子的遗训。以后逢时按节,只备个炉,到日随便焚香,一心诚虔,就可感格了。愚人原不知,无论神佛死人,必要分出等例,各式各例的。殊不知只一‘诚心’二字为主。
可见冒辟疆虽然又娶了三位妾,而且差一点娶吴扣扣为妾,但是对董氏姐妹情深意重,他不孤守一世,就是循守宝玉的观点,所以说冒辟疆就是贾宝玉 。 P1531-P1532
1689年(乙巳)康熙二十八年,冒辟疆79岁。
在己已年六月八日,吴江的吴锵为金玥少夫人祝寿写诗。诗为“京兆才华不等闲,笔床砚匣岂人间,朝来为扫双娥绿,记取江南一抹山”这“笔床砚匣岂人间”也就是指金玥的笔和砚非同小可,这砚是不是红楼梦中的脂砚斋的砚呢?
冒辟疆作诗还赠,诗中有“胭脂洗尽图松凤”这胭脂,是否也可认为是脂砚斋的胭脂,也是贾宝玉所喜吃的胭脂。
还有诗句:“双成仙去尚留仙。香光鬓影娱人外,惭愧蛮腰累晚年”可见冒辟疆把董小宛、董年认作为双仙,去了董小宛尚留下董年,董年也曾是冒辟疆之妾,即和白居易的小蛮相似。
在冒辟疆诗的最后有玉川吴锵写的一段文字介绍金玥。金夫人,昆山籍,名玥,字晓珠(为什么取这种名字,董年的字为晓生,晓是拂晓之晓即黑暗将过去,黎明将来临。这和玄烨两个字相合。董年取晓生即生出玄烨之人,金玥取晓珠则和晓生取相同之晓,从而可以认定董年和金玥一样都是冒辟疆的爱姬。玥是古代的神珠,和其字“晓珠”相配,也和红楼梦中的绛珠仙草相配,绛珠仙草即林黛玉也就是董小宛,由此可见金玥和红楼梦有十分深厚的关系,金玥极有可能也是脂砚斋作脂批的一个人)。继董小宛服侍冒辟疆,幼年时就极聪慧,精音律,与苏州的蔡含少夫人同以画师出名,山水、人物、花、鸟、仙、佛,一披名迹,临摹如旧,蔡含早逝,炉香茗椀,琴瑟静好,冒辟疆的生活所需的一切都是依赖于金玥,去年冬(1688 年)冒辟疆生病,金玥割股进药,使七十八岁的老人能够再生,金玥少夫人可谓才德兼备了。今年吴锵作客如皋。冒辟疆吩咐金玥画苍松怪石赠送, 所以吴锵写了一首诗并且说“冒辟疆写了和诗,金玥少夫人又临了米芾的烟云图,就如海市蜃楼一般,变幻莫测,吴锵作珍藏,就怕蛟龙见了会携去。” 为什么冒辟疆要金玥画苍松怪石?因为松是朱姓的图腾,怪石则代表是“石头记”也是宝玉,更是冒辟疆自谕。在这里有一个明显的漏洞,那就是冒辟疆在 79 岁时,大做生日。来祝寿的人不知其数,据冒辟疆自己写的诗所表示出来的就是文章上百篇,诗有上千句。后来这些文章和诗句因为有显文碍语均删掉了,只留下吴锵一首不涉及暴露真相的应景之作。P1617-P1618
1676年(丙辰)康熙十五年,冒辟疆66岁。
丙辰年春,冒辟疆蹒跚至海陵,在城西梅花阁下遇见蛟门舍人,一起品诗谈画,水乳交融。又如针磁相吸,长啸掀髯,不殊畴昔,以长歌见赠,不揣 依韵属和。心伤才尽之语,见者无不神凄,应全忘其老丑。其时闭门七载,足 不下堂也有二年了。“闭门七载”冒辟疆说的是假话,因为在康熙十二年下半年,他和其儿子青若就外出了。他的朋友来如皋拜访他未遇,而且他的老友, 龚鼎孳尚书的棺柩到扬州,因为他在襄阳所以没有赶去吊丧。有多首诗为证。“而足不出堂有二年”这是可信的,因为正值洪门失败,他心灰意懒,求生之愿望全无,所以连堂门也不迈一步。冒辟疆为了避免惹祸招灾,所以存心写 自己是杜门七载。这样就把他领导洪门起事的事给掩盖了。
冒辟疆作长歌,且看长歌是如何写的:“松摧为薪祸梁木,同气参辰化孤独”这二句诗就把冒辟疆身处的境地点明了,“老夫受弄于儿童,不止抢茅毁吾屋”。冒辟疆如今是老者了,但是屡屡受到无知儿童的戏弄,而且是无休无止就像杜甫一样,茅屋上的茅草被人抢抱而去,在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中有脂批“写赵香梗先生《秋树根偶谭》内兖州少陵有子美祠为郡守毁为己祠,先生叹子美生遭丧乱,奔走无家,孰料千百年后数橼片瓦犹遭贪吏之毒手。甚矣,才人之厄也!因改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数句,为少陵解嘲。······” 可见作为冒辟疆爱姬的脂砚斋深知内情,也看到这首长歌所以会在红楼梦中写下这段脂批,冒辟疆家的祠堂逸园也被人所占。吞炭聊能容一身,腐心何暇怜双足”冒辟疆只能吞炭失声,不能多言一语而且心都灰了,都腐了,可怜双足不能迈开行走了。“以此七年卧鸡窠,飞土不曾宽肉逐”冒辟疆就如一只只能待在鸡窠里的鸡,凤凰落毛不如鸡。真是龙游浅滩被虾戏,凤凰落毛被犬欺。“问余荼苦胡至斯,牛鬼蛇神遭百六,几番欲语不复语,地老天荒难尽哭,甘心慈受师昙藏,不缘触发恒为毒”。
这百六可能是指马泊六,即专门骗人和牵线作坏勾当的人。
有朋友汪懋麟来问你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这是因为牛鬼蛇神遇到了马泊六,这是时耶,命耶,为之奈何。只能欲言又吞声,只能痛哭。这是难以表白的痛苦,只能自己默默地承受。“虫学叩头口流血,鸟从批颊身全辱”,只能学虫,叩头谢罪。只能做鸟,被打嘴巴子,嘴中流血,身上受辱。只能“祈祝不死无可托。”幸有深闺罗卷轴,簪花之笔擅众妙。青藜之光女天禄,渲染宁止王李石。深闺罗卷轴是指蔡含,所画的画轴蔡含也称女罗,为什么不写生花之笔,而写簪花之笔。这簪即钗,簪是单枝的,钗是双股的。簪花之笔就是指写金陵十二钗之笔。青藜之光即青莲之光,因为“藜”与“莲”相谐音, 作为女天禄,作为女神一样来描写。即写董小宛即青莲是天上的一株绛珠草, 而且要在什么地方去渲染呢?在“王李石”上。这王李石就是写满了朱氏大明南明历史的石头,在这石头上渲染,这就是石头记。正因为冒辟疆尚有志于写红楼梦,石头记,所以他会忍辱含耻,受尽委曲顽强地生存下去。写红楼梦是他能够生存下去的唯一的支撑。这样才给冒辟疆有些生趣,不止于一直希望早死早安息,长歌继续写下去:“文章浩瀚足衣被,肝胆淋漓堪沐浴······娄东长逝淝水继,斯世何人与我熟”。这句“文章浩瀚足衣被”这衣被两个字就是包裹全身,也就是有等身之作,这等身之作是什么呢?会不会是煌煌巨作的红楼梦呢?娄东是指吴伟业即吴梅村,他逝世于 1672 年,淝水是指龚鼎孳尚书(逝世于 1674 年)他们都是冒辟疆的要好朋友,如今均已谢世,冒辟疆在世界上再没有一个熟人了,长诗继续写道:“此时此会谁能知,只与梅花增冷馥······先后源流从此续,顿忘修罗两刀戟,似醉中山千日曲。水绘虽荒尚可游,石浪澄泓拟淇澳。廉常客去客还来,懒残煨竽供齑粥”。虽然冒辟疆处境恶劣,心情极差,但是他还是那么好客,水绘园虽然荒芜了,还是盛情邀请客人来游玩,他还是可以供应香芋和齑粥的。这煨芋不就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给林黛玉讲的老鼠与香芋的故事中的香芋吗?这种香芋是冒辟疆家乡的特产,特别香糯可口。在丙辰年春日的聚会中除了汪懋麟之外还有其昆仲汪耀麟,他也作长歌,说冒辟疆老先生拿出了二女史的画册扇幅,种种奇妙,因攫双棲图为玩,报以长歌以跌碔而易琼玖,贵贱恐不相敌,所以请冒辟疆老先生教之长歌写道:“白髪皤然今老矣”是指冒辟疆已是的发苍苍的老者了。“座中往往说家事,奋激唏嘘髪常指,尺布斗粟古有谣。豆箕瓜蔓何多否,柳下圣人终自高,廪上都君不曾死,寸云蔽日何足亏,但以光天销块垒,先生且勿发长叹,眼前良会真知己。歌儿尚有李龟年,洞箫声足娱人耳,宛君虽已辞上元,不少闺中二女史”,长歌写到这里,说明了那些乌云只是一小块,那是遮不住太阳的。你是柳下惠,是一代英豪,可以销去心中的闷块愁垒。最重要 的一句是“宛君虽已辞上元”这宛君当然是指董小宛,辞是指“告别”之义。“上元”就是皇宫,可见董小宛是进宫为皇贵妃了。所以红楼梦中有元妃进宫伴驾。长歌就是劝解冒辟疆,董小宛虽然不在人世了,但是你还有二位画师作为小妾陪伴你,写:“蔡琰弱腕能画松,尺幅携来烟满纸,老蛟欲斗生龙盘,不信韦偃得如是。更有金姝精花卉,五色轻盈点枝蕊,春兰秋菊皆有香,蝴蝶 蜻蜓欲飞起,笔墨且能画双凤,鹦鹉转盼娇红嘴,白团小鸟爱双棲,梦魂鼾入 花枝里,出入怀袖那能释,羡君乐事无穷已。佳人自古难再得,月中何幸来双 姐,已知聚会非寻常,况复丹青供驱使。这里的蔡琰既指蔡含和金玥,因为琰 和玥都有斜王傍,是代表玉。另外蔡琰也代表董小宛,因为顺治称董贵妃为蔡琰。另外蔡琰的蔡和董均是草字头,琰和琬也都有斜王傍,再者董小宛和蔡文姬情况相似。
脂 评
取名脂砚斋的由来
脂砚斋及在早期抄本中包括畸笏叟、芹溪、绮园、鉴堂、棠村、立松轩、东鲁孔等的批语,简称“脂评”。批语分眉批、行间侧批、双行夹批等,数量多达八千多条。脂评是继李(卓吾)评、金(圣叹)评、张(竹坡)评之后,关于中国古典小说最有影响的文学批评,脂评也是继金评之后的一种著名的点评。脂评有许多地方值得研究,所以产生了脂学,有专门的红学专家在研究脂学。
(1)棠村
在甲戌本第一回楔子云:“······东鲁孔梅溪曰《风月宝鉴》”,上有一条朱笔眉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在第十三回中写秦可卿死时:“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下有一条双行夹批云:“九字写尽天香楼事,是不写之写。”落款亦即棠村。棠村被红学家误认为是曹雪芹之弟,其实棠村是冒辟疆可以称兄道弟的好友。他名叫梁清标,字棠村。有许多资料可以佐证冒辟疆和梁清标有密切交往,梁清标被称为“棠村首相”,是著名的藏书家、文学家,字苍岩、号棠村,另一号蕉林。真隶真定人,生于1620年,卒于1691年,比冒辟疆小九岁。在冒辟疆81岁时就去世了。曾任兵部尚书和保和殿大学士之职,善写诗,著有“蕉林诗集”“棠村词”。梁清标在洪昇的《长生殿例言》中写道:“棠村相国尝称予是剧乃一部闹热《牡丹亭》,世以为知言。”康熙廿八年,“长生殿案件”发,洪昇及赵执信等五十多人受到康熙严厉处置,二个月后冒辟疆也被隔离,后来被迫流离到通州狼山,修改红楼梦。梁清标在次年1690年被罢官,再过一年就郁郁而死。梁清标的命运和冒辟疆密切相关,所以脂批把其称为弟是有缘故的。
(2)东鲁孔梅溪
东鲁孔梅溪是两个人,一个人是东鲁孔,他就是地处东鲁的孔尚任,他和冒辟疆一起著作《桃花扇》,而且他还被冒辟疆推荐给康熙,担任治淮水利工程的官员。梅溪是徐可先(1615—1689),字声服,别号:梅溪,乃是常州武进人,徐乾学宗兄,他们均是顾炎武的外甥。顾炎武是冒辟疆的好友,同是洪门的发起人,被尊为洪门始祖。徐可先官至山东提督学政按察使司副使。
(3)芹溪
在甲戌本第十三回末有一条脂批云:“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嫡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传录靖本第二十二回有一条墨批:“前批书者聊聊,不数年,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杀!”。
从以上脂批可知芹溪乃是洪昇。著作“长生殿”的作者是洪昇,他的笔名是芹溪。从脂批中可知西山的曹雪芹真名叫曹芹溪,但是他不是红楼梦的作者,也不是作批的芹溪,他是曹寅的孙子,后来作为两江总督尹继善的幕僚到南京,受冒辟疆的庶弟冒褒的长孙冒念祖之委托,重新整理红楼梦,那时是1756年10月,乾隆二十二年。洪昇生于1645年,卒于1704年。董年卒于1702年,那时金玥作为脂砚斋尚在世,所以说第十三回的作批者应是畸笏叟,即是冒褒。而第二十二回作批者也应是冒褒,作此批的时间应在1704年之后。
(4)脂砚斋
脂砚斋又名脂斋、脂砚、脂研、脂砚先生,这些称呼不是一个人拥有,而是三个人。一为蔡含,二为金玥,三为董年。蔡含的父亲是冒辟疆的父亲冒起宗的结拜兄弟,冒父为蔡父娶妻生了女儿蔡含,她是蔡父的掌上明珠。蔡含为了成全冒辟疆著作红楼梦,甘愿为妾嫁给比她大三十多岁的冒辟疆。甲戌本中的脂批,据推测应是出自于蔡含之手,因为有许多口气与蔡含的身份和地位相吻合。金玥是昆山人,她从小就被卖到冒府成为冒辟疆母亲的丫环,侍奉冒辟疆时受到冒辟疆的教诲,后来丫环收房成为冒辟疆的小妾。这段经历可以从庚辰本的脂批中看出来,她家的亲戚都是贫穷人家,所以会受气受屈,还受冒辟疆正妻苏元芳的欺凌。蔡含和金玥都是冒辟疆的爱妾,冒辟疆的庶弟冒裔唆使族人冒三行刺冒辟疆,蔡含为了保护冒辟疆身受重伤,年仅四十就去世了。冒辟疆在79岁被隔离时,生了一场重病,金玥割股为冒辟疆疗伤。蔡含和金玥都是心灵手巧的画家,所以在脂批中可以看出作批者是擅长画丹青的高手。脂批中作蒙批者,以及相当一部分的回前诗和回后评是董年所为,董年是康熙的生母,身份自然不同,所以口气很大。常透露出她和皇室有关的讯息。另外她出家为尼,所以她写的批语则和佛教用语有相通之处。
(5)畸笏叟
按《说文》:“畸,残田也”,段注:“残田者,余田不整齐者也。”在如今的辞书中则把“畸”解释为“不正常”。畸变、畸形;畸轻、畸重。数的零头,如畸零。另外畸又与“奇”相通,代表“异”意,即与众不同,如畸人。那么作为畸人应该是指谁呢?最符合的应该是冒褒。冒褒系冒辟疆的庶弟,因为冒辟疆和他并不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冒辟疆过继给别房为嗣子,冒辟疆的母亲和刘妾所生的儿子冒褒、冒裔另行居住。因为有正、庶之分,而且冒褒和冒辟疆之间在年龄上相差悬殊,所以冒辟疆生前和冒褒很少沟通,冒褒对冒辟疆比较生疏。
畸笏又名畸笏老人、畸笏叟、老朽、朽物,这些名称均指一个人,那就是冒辟疆的庶弟冒褒。冒褒生于1644年,享年83岁,在1727年逝世。而其侄子康熙死于1722年,1702年董年去世,然后是冒褒继续修改红楼梦。1702年董年去世时,康熙本来要来如皋,但是途径德州时,从索额图家人处得知索额图欲在京谋反,故以皇太子胤礽生病为由,诱骗索额图来德州,一举擒获索额图。并派皇十三子胤祥代替他去如皋泰山碧霞阁为董年吊唁。胤祥回京时,带回了由董年花费十年时间增删五次的蒙古王府本红楼梦。很有可能康熙看了之后仍不满意,所以金玥继续修改,在1704年仍会有金玥写的脂批。很有可能1704年之后,金玥也息笔了,一是年岁大了,或者生病,再者就是身亡了。接着由冒褒继续这方面的工作。
在庚辰本二十二回有朱眉批到:“前批书者聊聊,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乎!”另传录靖藏本同回亦有一条眉批:““前批知者聊聊,不数年,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杀!”丁亥年是1707年,此时只有冒褒尚在世,自称为朽物一枚,此时他64岁,自称为朽物说得过去,芹溪即洪昇死于1704年。
冒褒把自己称为朽物一枚,是他在年过花甲时的谦称,而在这之前自称为畸笏。在早期抄本上有署名“畸笏”的评语,据传录靖本(扬州靖氏藏本)第四十一回批有“丁丑春畸笏”的落款,丁丑年为1697年,即康熙36年,此时冒辟疆已死,董年和金玥为红楼梦作五次增删,此时冒褒也参与其中。庚辰本有壬午年(1702)畸笏的批语,此时正是董年去世之年,康熙派皇十三子胤祥前来吊唁,胤祥带回了蒙古王府本,而庚辰本在金玥的手中,所以冒褒可以在庚辰本上留下落款。
在庚辰本第十四回有署“壬午春,畸笏老人”的眉批,在二十回有署“壬午孟夏,畸笏老人”的眉批,这一年还有许多著名“畸笏”的批语。另在庚辰本第二十五回有署“乙酉冬雪窗,畸笏老人”的眉批,乙酉为1705年。从批语中可知,壬午年畸笏作批时自称“畸笏老人”,乙酉年(1705)仍称“畸笏老人”,而至丁亥年(1707)作批时,则又称“畸笏叟”、“朽物”,叟是古时对长老的称呼。“畸”作“不整齐”解,又与“奇”相通,表示与众不同之意。冒褒是一个畸零之人,他仿佛置身世外,犹如红楼梦中的二木头迎春。迎春的许多做派是取之于冒辟疆的二弟冒褒。冒褒样样事情都置身与事外,就连冒辟疆送董氏姐妹进京入宫,生了康熙,他都木知木觉。这件事在外面已经炒得沸沸扬扬,但是他都闭目不视,塞耳不闻。直到1689年冒辟疆被康熙下令隔离到通州狼山,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他的亲弟弟冒裔被赶到沧州。冒裔因为奔丧,偷着回乡,冒裔、冒褒暗中相会时,冒褒还埋怨冒辟疆,可见他当时根本不知道内情。直到冒辟疆临终前的一些日子,康熙原谅了冒辟疆,冒辟疆又“活”起来了,这时冒褒方有所耳闻。冒辟疆死后,康熙似乎有些后悔,直到1702年董年去世后,开始为冒辟疆建祠堂,并委托冒蒙求负责购买祭田,冒褒才稍微了解内情。所以他为自己取名为“铸错老人”,这铸错老人和畸笏叟有相通之处。“畸”作“不齐”解,内中则可认为:“畸则不可为”,那么“畸”和“错”就相通了,笏是朝笏,古时大臣朝见时手中所执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礼记·玉藻》:“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冒褒虽是一个儒生,但是他暗中乃是皇叔,用笏指画于皇帝面前当然是可以的。
冒褒写过一首诗,此诗的写作时间很有可能是在1707年左右,那时冒丹书七十岁生日,冒褒和冒裔都有可能去京城入皇宫,参加了康熙为其兄冒丹书所举办的生日宴会。
这首诗的题目是“同三弟访菊永日(手稿)”:
铸错老人真错绝,重阳未得菊花看。
东篱野叟非嘉种,南圃财雄拥大观。
黄紫临风姑眼饱,弟兄曳杖觉心寒。
归来同笑身犹健,各伴孤灯半夜阑。(见《潜徽录》P1120)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此时的冒裔有深悔之意,是因为他错怪了兄长冒辟疆,他竟然不知道兄长在尽大孝,在圆其父的宿愿,在做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所以自取别号为铸错老人,那时冒褒可能已在修改整理红楼梦。东篱野叟无疑是指冒辟疆,冒辟疆效仿陶渊明,甘作野叟,和陶渊明一样,自称为羲皇上人。康熙已认祖归宗,不再是北方满清的君主,而是在南方如皋的南圃之人,他拥有“大观园”即拥有整个华夏,是大观园的主人。
冒辟疆的儿子冒丹书七十岁生日,即丁亥年立冬(1707),冒褒携全家赴京进宫,参加康熙为冒丹书的寿庆,其中冒褒写诗句:“箕裘克绍后必昌,家庭欢庆乐未央。”(潜徽录P1174)
在甲戌本第十三回回末有一条批语:“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端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
畸笏又自称“畸笏叟”,冒褒写这条批语是甲戌本上,首先他把冒辟疆写的情况认为是用史笔在写正史,并予以肯定。然后写是秦可卿的亡灵托凤姐处理贾家的二件后事。这可以看成是1702年董年逝世前,写下遗嘱给康熙,要求康熙答应做二件事。为什么是秦可卿托梦给凤姐,而不是托梦给别人?且看凤姐名叫王熙凤,凤乃是浴火重生的火凤凰。熙王就是康熙皇帝,“王”与“皇”相通。批语中有一句:“端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这种安富尊荣坐享人则是指冒辟疆家族中的人,警告要居安思危,不要以为如今的安富尊荣是理所应该享受的,可以躺在康熙的身上,笃定泰山。这其实按秦可卿所言乃是“天机不可泄漏”,此处有甲戌侧批“伏得妙”。就是说康熙是冒辟疆的儿子这一天大的秘密虽然尚未泄露,但是岌岌可危。一旦真相暴露那可是天大地大的灾难。所以要求冒府族人预先做好准备,以作不时之需。
那么秦可卿关照凤姐的二件事是什么事呢?秦可卿说道:“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常保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即如今日诸事都妥,只有两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永全了。”秦氏道:“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於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竞争,亦不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
董年是皇娘,康熙是皇帝,正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怎么会讲出泄气的话来,说“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董年出自皇家,对宫斗了解得太多了。她心中明白康熙不可能公开亮相,只能和满清权贵小心周旋,纵然他是一言九鼎的天子也无济于事。所以她提出了祭田和办家塾。这遗嘱发生在1702年,康熙在1703年拨款,把冒辟疆典卖给彭氏的旧宅,由冒辟疆的堂叔赎了回来。并化费数年时间,把冒辟疆的旧宅修缮得如皇宫一般富丽堂皇,作为冒辟疆的祠堂。堂叔冒蒙求还购买了在祖茔附近的翁家庄二百八十二亩地作为祭祀用地,内中还有房舍、水车、农具等。
冒褒因为董年向康熙提出如此要求,并一一落实,所以冒褒认为董年的遗嘱令人悲切感服,故赦之。“赦”作“减罪”解。怎么会用这个赦字呢?好生奇怪,原来每个人的观点不同,是出自于其立场不同。冒辟疆一心要完成父亲的遗愿,反清复明,这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而董氏姐妹协助冒辟疆完成了他的宿愿,但是站在冒褒的立场来看,他是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局外人。他只追求平稳的生活,他认为冒氏家族所引起的一系列的事件都和冒辟疆反清复明有关。所以他会在暗中支持自己的亲弟弟冒裔上告其兄冒辟疆犯有十款大罪。冒褒要过的是安稳平静的生活,而不是追求大起大落心惊胆战的生活,因为这种生活他过够了,厌倦了。后面接下去的一句话是“因命芹溪删去”。此处的芹溪即是洪昇,洪昇的笔名是芹溪,康熙十八年硕塞之子庄亲王请洪昇作“长生殿”院本,以唐明皇夺寿王妃暗指顺治和董氏姐妹的情事,冒辟疆在其写的红楼梦中也提及“长生殿”。到康熙四十九年查慎行作诗:“上客红筵兴自酣,风光重说后三三。老夫别有烧香曲,凭向声闻听处参。”那时查慎行任翰林院编修,入值南书房,其实他在康熙四十一年壬午(1702)年五十,已奉旨召试南书房,每日进南书房办事。所以他知道内情,风光重说后三三,是指营妓董九。有一位文人李之仪,在苏轼于定州幕府,恋营妓董九。九为三三,前三三为董小宛,后三三为董年,均出自于青楼,其中董年作为皇娘,自然是风光无限。
在1689年年中,长生殿和桃花扇相继被禁,一大批冒辟疆的好友均受到打击,到九月一日冒辟疆自己也遭难,一直到1702年董年死后,1703年为冒辟疆建造祠堂和购置祭田。此时“长生殿”被解禁,诸多王子公孙又喜看“长生殿”,洪昇到南京受到曹寅等人的款待。这时很有可能冒褒委托洪昇重新整理红楼梦。洪昇只比冒褒小二岁,但是一个是皇叔,一个是平民,地位相差悬殊,所以冒褒会“命芹溪删去”,否则讲不通。如果西山的曹芹溪是作者,那么哪有批者命令作者删去的道理。
为什么冒褒要在丁亥年写自己为朽木这条批语,而且语气是多么的伤感,某红学家认为冒褒此时正值其侄子冒丹书死了。且看冒褒写的二首诗:
冬夜忆亡侄青若(潜徽录P1185)
花落罡风玉坠渊,满目哀怨挫生全。
相亲常在三更后,永诀深悲半载前。
厚道铸成魔世界,至情偏爱恶姻缘。
如余面壁真无奈,人事幽明各一天。
五日忆亡侄青若
去年五日命如丝,今日重泉知不知。
令节半生同失意,榴花再见独衔悲。
欲全付托伤贫贱,且乞模糊泥酒卮。
垂老胸怀多恶状,临风朗咏黍离诗。
第一首诗中的“永诀深悲半载前”,红学家认为可证明冒丹书去世的时间在丁亥年夏。
在庚辰本第二十二回的回末有批语:“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叹叹。丁亥夏畸笏叟”在二十二回的书中,畸笏叟含泪写下一条批语:“前批知者寥寥,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杀!”
某红学家认为畸笏叟是冒褒,这个判断是对的。但是他认为脂砚斋是冒丹书,冒丹书在丁亥年夏去世了,这种判断则不能苟同,因为在潜徽录P1174处有张芳湄写的“寿如皋冒青若七袠”的诗,下面有一行小字:(丁亥立冬,寄范同寅筼谷诗选。)
且看这祝寿诗:
如皋壇坫压词坊,渊源家学富清箱,珠槃玉敦走四方。
名园水绘绘沧浪,雕栏曲槛绕画廊,胜流名士日徜徉。
银筝檀板杂笙簧,清讴丽曲谱宫商,宾朋一咏间一觞。
春花秋月乐事长。陵迁谷变不可常,倐为壁立徒空囊。
意气倜傥弥慨慷,伊昔伯仲相颉頏,二陆蜚声噪洛阳。
且今耆宿独昂藏,朱颜华发秃且苍,玉鸠不用精力强。
更羡先生至孝彰,孝鸟銜土纷来翔,门称通德堪旌扬。
箕裘克绍后必昌,家庭欢庆乐未央,酬以大斗祈寿康。
筹添海屋难测量,兰交三世谊敢忘,殷勤祝嘏顾陈章。(潜徽录P1174)
从这首祝寿诗中可知,张芳湄和冒家是三世之交,并非泛泛之交。冒家的事情张芳湄应该是十分了解的,所以从他写的诗中可以挖掘出许多有用的资料。冒丹书生日是在春天三月,他生于1638年,到丁亥年他虚岁七十。冒丹书七十大寿是在北京的皇宫内举行的,因为“箕裘克绍后必昌,家庭欢庆乐未央”两句诗足以说明问题,未央是指汉未央宫,这是暗指北京的皇宫。“伊昔伯仲相颉頏,二陆蜚声噪洛阳。”二句诗,则把禾书和丹书伯仲比喻为颉頏而翔的华亭二陆,即陆机、陆云,才气横溢,史册留名。“且今耆宿独昂藏”则是指冒丹书已到古稀之年,成为耆宿,但是依然昂藏,自然是“朱颜华发秃且苍”。“玉鸠不用精力强”诗句中的玉鸠则是指丹书,此时丹书已精力不济了,但是丹书的孝和德是有目共睹的,名扬四海的。诗的最后一句是“殷勤祝嘏顾陈章”,时间在丁亥年立冬日,可见作为与冒家有三世之交的好友,在立冬日尚且在给范同寅寄冒丹书的祝寿诗,那么冒丹书在立冬日之前的夏天已去世,似乎在时间上不大合拍,所以说某红学专家认定冒丹书在丁亥年夏天逝世这一论断是不正确的。
在潜徽录P1191处有寄怀夫子的诗,作者是邓繁祯,内有诗句:“留春春不住,送春春未央。”冒丹书生日在春三月,所以送春春未央也是指冒丹书在七十岁生日时,在北京城“未央宫”过的七十大寿。两首诗合拍了。
很有可能某红学专家把芹错认为冒丹书,而此人应该是冒辟疆的爱姬金玥在丁亥年夏天逝世了,而冒丹书也是死于夏天,而且是死于端午节之后,因为从“五月忆亡侄青若”一诗中有诗句:“去春五日命如丝,今日重泉知不知”中可推测出来,当然还可以从“冬夜忆亡侄青若”中的诗句“永诀深悲半载前”的半载进行推算,由此得出结论,认为冒丹书是死于丁亥年,其实这是错的,很有可能丁亥年去世的是金玥。
在冒褒的诗中可以看出冒丹书的一些事情,冒褒写了一首七言律诗,诗前有注:丙戌人日,前一日青若招同三弟及诸子侄聚饮还朴斋:
“四世一堂同促膝,阿咸庭院暂淹留。不辞瘦骨来深坐,欲挽浇风续旧游。破恨定须烦曲蘖,逃生无计到沧州。寒威凄紧迟春色,满眼何人是仲谋。”
丙戌年是1706年,人日是正月初八,1661年人日是顺治带了董年离开皇宫,出京去五台山之日,其时康熙登基为皇,到1706年已经过了整整四十五年,所以在人日冒褒写下了这首诗,并记叙了在人日的前一天,冒丹书在还朴斋邀请诸亲友相聚,这是有特殊意义的。因为在45年前,康熙登基了,是还朴了。“朴”与“璞”相谐音,璞是玉玺,满清皇朝把玉玺还给了大明,“还朴”对冒辟疆和冒丹书说起来有特殊含义。首联“阿咸”是对冒丹书的爱称,魏晋阮籍之侄阮咸,有才名,后世则把侄子称之为阿咸。“欲挽浇风续旧游”中的浇风乃薄风,《淮南子·齐俗训》:“浇天下之淳,析天下之朴。”可见此“朴”是和“天下”相连的,还朴斋的还朴有还我天下之意。“逃生无计到沧州” 的诗句和冒褒另一首诗中的诗句结合起来一起看(见潜徽录P1109)
甲申重九寄内(手稿):甲申为1704年,重九为九月九日。
不到家乡十四年,茱萸遍插事非前,天边老泪凭谁滴,有限新欢孰汝怜。杖国长兄弟似虎,长眠难弟痛如烟,片帆高挂行人稳,急趋西风泛小船。
从诗中可知,到1704年止,冒褒离开如皋已经十四年了,那么他离开如皋是在1690年。1689年9月康熙下旨把冒辟疆和董年隔离,之后因为冒辟疆仍不消停,所以被赶至通州狼山过流离失所的生活。此时冒裔被押至德州,到德州后二个月,冒裔又偷着溜回来奔丧,和冒褒偷偷地碰面,很有可能被察觉,冒褒被牵连,也被迫离乡,一去就是十四年。“杖国长兄”是指冒辟疆,杖作执持解,《书·牧誓》:“王佐杖黄钺,右秉白旌以麾。”那么杖国长兄则是指康熙的老子冒辟疆。长兄冒辟疆虽然已经死了,但是虎威仍在。而冒褒自认为是难弟,一直是昏昏沉沉似睡着了的死人。十四年流落在外,竟然天下的事情,而且是关己的大事,自己对详情浑然不知。他深深的懊悔着并给自己起了个“铸错老人”的别号。冒褒一去十四年,可以从潜徽录P1117处冒褒写的“寿三弟六十”的长诗中获得信息,即冒褒后来和冒裔都去了德州,长诗中有诗句:“甲午丧阿爷,我年甫十一,尔时方六朞,二母互卵翼,恶俗憎骈拇,青蝇毁白璧。”从而可知冒辟疆之父冒起宗是死于甲午年即1654年,那时正巧康熙出生,其时冒褒十一岁,冒裔才六岁。冒辟疆的母亲和冒褒的母亲精心扶育冒辟疆的二个庶出的弟弟,那时恶俗邪风袭人犹如青蝇毁白璧。冒起宗受不了这些冷讽热谤,在强饭之身时,生病六十五天之后就离世了。
诗句“奇祸从空坠,瓦全罄心力。”奇祸是指1689年9月之后,天降奇祸,冒褒和冒裔为了求得瓦全,罄尽心力。“狱具生产无,弟兄相抱泣,悲鸣别故枝,苦乐仍同域。”可见冒裔是身披狱具,强制押送出故乡如皋的,而且冒褒也去了德州,因为“苦乐仍同域”点明了他们是在一起的。长诗的最后几句:“曷不影随形,剖怀相与悉,扫尽小阮愁,踢破兄迷惑,滉漾百年中,皓首歌既翁。”
“曷”作“为什么”解,问为什么不是弟兄如影随形,原来剖析之后完全明白了,一下子扫清了我作为弟弟的忧愁,也踢破了对兄即对冒辟疆的迷惑,在这滉漾的百年之中,只有自己作为一个皓首的老人是放怀高唱而且协调的。
这首诗和张芳湄写的诗可以结合起来看,都是在1708年,是在3月份,在京城皇宫内为冒丹书70岁生日举办了家庭祝寿宴会。
1689年,冒裔被押送出如皋,冒褒写了二首诗:
饥寒驱弟去,兄亦叹无裘,铁骨撑残腊,雄心过旧楼。闭门常独语,绕巷孰相留,如许乾坤阔,偏催两白头。人皆亲损友,我只恋同生,况此桑榆暮,兼多羁旅惊。连鸡难奋翮,孤雁足哀鸣,一败伤涂地,儿曹太薄情。
从这二首诗中可知,冒辟疆在被逼去通州之后,在残冬腊月冒裔被押送出如皋,冒裔衣着单薄,无裘衣可御寒,冒褒于心不忍,但是爱莫能助。从诗中可以看出,冒褒是依稀知道一些内情的,但是并不详细。他写下“儿曹太薄情”,就是暗指康熙太辣手了,手下一点也不留情。
在潜徽录P1122,冒褒写了一首诗,题目是“三弟从陈宅治丧归(手稿)”
老来聚首堪同命,苦被饥驱二月离。忽地倚门窥巷陌,无端私语傍花枝。悲欢触目谁相共?冷暖惊心只自知。散尽黄金双赤手,任他雨打与风吹。
这首诗很可能是写于1690年2月,因为冒裔是在1689年残冬腊月被押送出如皋到沧州的,二个月之后,因为冒裔要奔丧,偷偷溜回如皋陈宅,所以要“倚门窥巷陌”,以防被别人看见,被告发。很有可能此事是东窗事发了,冒褒被牵连,也被迫离开家乡,在德州漂泊时间长达14年。
在潜徽录P1124,冒褒写了一首七言律诗,诗前有注解:三弟见余满城风雨近重阳诗,即用起句作百字令长调一阕相签,诚破家后乐事也,再赋八句索和:
兄吟七字弟拈词,不惜撚鬚趁活时。
白发遗民无可恋,青箱家学有谁知。
凄风苦雨供哀怨,令节良辰怅别离。
赋罢背人深夜诵,恐惊门外笑双痴。
满城风雨的事情发生在1689年9月初,到了9月9日,此事已是闹得满城风雨了。冒辟疆被迫和董年隔离,冒辟疆登上文昌阁,遥望董年所居住的碧霞阁,当时董年对自己的处境浑然不知,还埋怨冒辟疆怎么会这般绝情,说不来就不来了。这件事在冒辟疆的诗中有写及。在红楼梦第九十三回写“甄家仆役投靠家门,水月庵掀翻风月案”,甄家仆役就是皇家仆役,“甄”与“朕”相谐音,这里指曹寅,水月庵即指碧霞阁。
这首诗很可能写在1708年左右,冒褒和冒褒都是白发苍苍的遗民,因为冒家有意想不到的遭遇,所有的凄风苦雨降临到头上,都是事出有因的。但是结果好了,一切都好,他俩都不免要被旁人认作是痴汉了。这首诗最大的看点是“青箱家学有谁知”,此“青”可以看着是满清之清,两者相谐音。“学”字的理解,可以从《礼记·学记》中得出:“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既然是国有学,那么可以视作学有国,则“青箱家学”四个字就可以理解了,原来是家国之事,是涉及到满清的血胤,这种事是深藏在箱子中的,又有什么人能够知道呢?
在潜徽录P1186处有冒褒写的四首诗,诗前有一大段文字:“丁酉嘉平除夕前四日,乃青若三姪,耕研二姪孙同合葬于治东伯兄潜孝先生之墓穆期也,恸九原之不作,幸一息尚存,泣赋四章,以代祖道,并济川(出自于手稿)”
其一
万事伤心土一丘,恨余晚死类蜉蝣。
埋忧地下宁非福,化鹤人间更欲愁。
三世祖孙依日月,两家父子阅春秋。
藐孤赤手牵双绋,富贵何曾润髑髅。
这一首诗中的“三世祖孙依日月,两家父子阅春秋。”二句诗值得推敲,三世祖孙可以认定是冒起宗、冒辟疆以及冒禾书和冒丹书三代人,日月两个字合起来是明字,即三代人依依不舍“大明”皇朝。两家父子,一家之父为冒褒,一家之子为冒丹书,冒褒冒丹书作为两家父子正在阅春秋,春秋乃是孔子所箸的史书,红楼梦则是披着言情小说外衣的如“春秋”的史书。
其二
卯君辛苦笃天伦,后辈安能得此人。
精卫有情銜积石,杜鹃无血洒迷津。
苍茫覆载终难问,浩荡山河生不辰。
落落亲朋伤欲尽,西川归骑怅沉沦。
其三
恸到丧明才是恸,阿咸有子失承欢。
半生玩世唯知我,一代闲身早盖棺
少壮未知芳草盛,老贫堪比落花残。
平原座上人无限,絮酒乾鸡孰解鞍。
其四
水绘池边眄曙晖,尔灵永闭我何归。
来鸿去燕无相识,浩劫狂风捲式微。
触目废心真梦幻,等身诗赋逐尘飞。
留耕天放今谁主,喜剩先園啓竹扉。
从以上文字可知,冒丹书在1717年即丁酉年(康熙五十六年)除夕前四天,和其后辈耕研二侄合葬于其父冒辟疆之墓的穆位,古时宗庙制度,父居右为昭,子居左为穆。1707年冒丹书70岁,到1717年冒丹书为80岁。根据前面所介绍的冒褒写的诗,冒丹书是死于五月端午节之后不久的日子,可以推断冒丹书之死是在1707年之后,1717年之前,很有可能是在1717年的端午节之后,到1717年除夕前四天下葬。在潜徽录P1184处有冒褒写的“哭青若三姪”诗四首,其中有: “天定埋文藻,人应泣路岐。”这两句诗,可以看成冒褒认为冒丹书的去世,对于整理评点红楼梦造成重大损失,因为冒丹书的去世而埋没了“文藻叔侄二人一起合作,而今永诀,只剩下做叔叔的孤身一人在路口哭泣。
“七旬同晓梦,安用恤茕嫠。”茕嫠是指身单影孤的未亡人,董年自从1693年冒辟疆身亡之后,“十年辛苦不寻常”一直在整理增删红楼梦,董年作为一个未亡人可以称得上是茕嫠之人。那么“七旬同晓梦”则是指冒褒和冒丹书二个人都是七旬老人,在一起“晓梦”,董年的别名叫“晓生”,梦即指红楼梦,也就是说冒褒和冒丹书是在一起重新整理红楼梦。但是他俩的努力又怎么能够体恤董年呢?可见冒褒是继董年之后整理红楼梦的畸笏叟,而且冒丹书也参与其中,很有可能在红楼梦手抄本中的红色批注就是冒丹书所写,丹为红,丹书就是用红色书写。
“少小笙歌沸,中年患难滋。”则写出了冒丹书的人生概况。“谁怜邓伯道,负土竟无儿。”冒丹书没有生育,冒泓是冒丹书之兄冒禾书所生的儿子,过继给冒丹书的,而冒泓在冒丹书之前就离世了,所以冒丹书的晚年是凄凉的。在“潜徽录”P1246处有冒褒写的“哭耕研二姪孙”的诗四首,其中第二首有:“五十尔非夭,冤哉七十翁。”可见耕研是在50岁死的。五十不算夭,虽称不上夭折,但是对于七十岁的冒丹书而言,嗣子死了,何其冤哉。冒丹书七十岁时康熙在宫中为其祝寿,耕研即冒丹书之嗣子冒泓。
《潜徽录》中有冒丹书在1702年写的“寄朴人侄书”,信中写道:“老人自汝大兄二月廿四惨变,伤心悲泣·······”这是告诉冒浑,他的大哥冒溥去世,信中又说:“二哥、大侄双棺在堂,伤心惨目,未曾入土,魂梦不安······”。可见冒禾书在冒溥之后也去世了。“破家全世德,忍痛护连枝”的诗句,表明冒丹书一身支撑兄弟两家的情况,“魂绕三巴路,诗堪一字师。”的诗句,是指冒辟疆的孙子冒浑曾在四川担任军职,为成都元戎,从一品武官。“诗堪一字师”可以认为冒褒在评点红楼梦时,常常是冒丹书用一个字来解破疑惑,可以说在红楼梦这部书中,常常是用一个字来暗藏机关,只有深刻理解这个字的真实内涵,方始可以明白其要表达的内容。可能冒褒对整部书要表达的意思不太明白,冒丹书予以解释,故有“一字师”之说。
甲戌本的第十三回有回前评:
若明指一州名,似若《西游》之套,故曰至中之地,不待言可知是光天化日仁风德雨之下矣。不云国名更妙,可知是尧街舜巷衣冠礼义之乡矣。直与第一回呼应相接。
今秦可卿托□□□□□□□□□□□□□理宁府亦□□□□□□□□□□□□□
凡□□□□□□□□□□□□□□□□在封龙禁尉,写乃褒中之贬,隐去天香楼一节,是不忍
下笔也。(按:甲戌本此页被对角撕去,故缺字甚多。此页原有三则评语,第二则与本回庚辰本眉批同,第一、第三两则若干缺字据庚辰本、靖藏本补。)
在甲戌本中关于许多空格后面的“在封龙禁尉,写乃褒中之贬,隐去天香楼一节,是不忍下笔也。”其实情况是:
□□□□□在封龙禁尉,写乃褒中之□□,隐去天香楼一节,是不忍下笔也。
“褒中之”的后面应该是两个字,而不应该是一个贬字。而甲戌本用一个贬字来取代二个空格,主要是受第八回甲戌眉批的影响:“写可儿出身自养生堂,是褒中贬。后死封龙禁尉,是贬中褒。灵巧一至于此。”此处是讲封龙禁尉为贬中褒,而在甲戌本第十三回中则是讲封龙禁尉为褒中之贬,这两个批语是相反的,同出于一个人的手笔,怎么会相反呢?可见这贬字,是有人用臆想加上去的。从以上所讲的两点,可以认为这两格是另外有字。是否可以这样认为,畸笏叟是冒褒,这里的褒是畸笏叟的自喻,让大家知道畸笏叟乃是冒辟疆的弟弟,红楼梦的作者是冒辟疆,而作批者是其弟弟冒褒,如果两个空格上填上“深情”两个字,则成为“写乃褒中之深情,隐去天香楼一节,是不忍下笔也。”那个中字,可作感受解,也可作“恰好对上”解,如中意、中肯,当然“中”更可以作心中解,把褒作为人名似乎更通顺一些。
(6) 监堂
在庚辰本中有署名“监堂”的墨笔眉批十七条,另有两条字迹相同但未署名的眉批,当也出自此人之手。由于均是眉批,没有行间侧批、双行夹批,因此认为这是后人在看红楼梦时,添加进去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很有可能是乾隆年间的举人孙铨,他的字为鉴堂,曾入成亲王永瑆府中为幕僚。
成亲王是乾隆的皇十一子,他生于乾隆十七年二月初七日,是淑嘉皇贵妃金佳氏所生,死于道光三年三月十日,享年72岁,在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封成亲王。
冒辟疆著作红楼梦,清朝皇室早就知晓。早在1689年,曹寅向康熙密告,冒辟疆所著作的红楼梦,内中有许多涉及宫中秘闻,对康熙稳固政权大为不利。很有可能冒辟疆所写的原本,在康熙为他七十九岁生日祝寿时送给康熙,康熙看后大为恼,于是下旨把冒辟疆和董年隔离,后来又把冒辟疆赶出如皋到通州的狼山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在那里贫病交迫的冒辟疆还要按照康熙的旨意,删改红楼梦。冒辟疆去世后,由于冒辟疆的删改工作并未完成,董年和金玥继续这方面的工作,前后删改五次,时间长达十年之久,直到1702年董年去世,董年增删的抄本为蒙古王府本,被康熙的第十三子胤祥所拥有。
到乾隆年间,乾隆第一次南巡,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正月十三日离京,南巡途中来到如皋,这时离开董年逝世将近五十年。乾隆发现冒辟疆的著作中有许多碍语,红楼梦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所以把冒辟疆的著作收缴,在删去十之七八之后,方始允许冒褒的孙子冒念祖结集出版。另外尹继善担任两江总督,西山曹芹溪是两江总督尹继善的幕僚,很有可能冒念祖在南京和尹继善、曹芹溪会面,曹芹溪奉命删改红楼梦。而这被删改的抄本是庚辰本,删改过的抄本被尹继善带回北京,因为尹继善是满清宗室中人,他和成亲王等权贵均有来往,所以这本庚辰本落到了成亲王的手中,作为成亲王幕僚的孙铨看了红楼梦,在抄本上写下了自己的批语,并留下自己的字“鉴堂”。
为什么会作如此论述,这是有证据作支撑的。在法国国家博物馆内,珍藏着关于早期圆明园的画册,总共四十幅图,还配有四十首由乾隆在执政初期写的诗歌以及解释文字。在上海有一位藏家也藏有相同的画册,只是画册的尺寸比法国国家博物馆的画册略小一点,在第十七届文博会上展出。本文作者对四十幅画和乾隆的四十首诗歌以及对每幅画的解释文字,均作了详细的解剖。得出如下结论:乾隆熟知红楼梦并且知晓知己身世,即其祖父康熙是冒辟疆和董年所生的儿子。此外在胤禛尚是皇子时,胤禛令画家画红楼梦中的人物,并把与真人一样大小的画像悬挂在康熙恩赐给他的圆明园中,以期康熙来到圆明园时看见红楼梦的人物画像,从而对胤禛产生好感。就像胤禛要弘历(乾隆)熟读“爱莲说”,并能头头是道的予以解释以讨好康熙一样,因为胤禛明白董小宛是水芙蓉,董年是木芙蓉。胤禛(雍正)时代有御前画家焦秉贞,乾隆年代有焦秉贞的学生冷枚,他们都是御前画家,他们师徒二人奉旨画红楼梦,如今存世的有红楼梦画册,一画册有二十幅画,另一画册有十二幅画,本文作者均作详解 从以上所述,可知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皇帝均熟知红楼梦,其中内情不言而喻,从而可以明白为什么一位白衣秀才冒辟疆著作的所谓“言情小说”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而且为此产生意想不到的风波。因为这部小说就是一部涉及皇家的历史小说,是写实小说,是和康雍乾祖孙三代休戚相关的小说。
(7) 绮园
庚辰本中有署名绮园的墨笔眉批八条,另有六条虽未署名,但字迹相同,也出自于绮园之手。从批语内容来看,绮园所作之批要晚于脂批者,当然冒辟疆是一边写,脂批是一边批,两者是前、后脚,几乎是同步。而绮园则是在以后看了之后在庚辰本的抄本中作批的。很明显绮园是冒辟疆最为要好的挚友,他姓吴名绮,字园次,取名之绮,取字之第一个字园,这样就成了新的笔名为绮园。在《冒辟疆全集》中有许多吴绮写的文章和倡和诗,从文章的内容和诗词所表达的意思来看,这位吴绮是一个太了解内情的人(关于绮园的情况另有文章作详解,约5000字。)
(8)杏斋
杏斋很有可能是指金玥或者是蔡含,杏字似乎可以认为是从松字转化过来的,因为松字也可以写成枩,而下面的一个公字看得不仔细,会误认为是一个口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蔡含作脂批,既用脂砚斋,和金玥共用一个笔名,但是在某些场合,蔡含会用松斋作笔名。在丙辰年(1676年),康熙十五1年,蔡含三十岁,冒辟疆在泰山土丘旁的匿峰庐闭门、谢客、思过,冒辟疆理解康熙的内心想法 。蔡含在过三十岁生日时,冒辟疆招待前来祝寿的各位诗友,拿出了蔡含所画的“凤凰古松图”。杜首昌为之留下文字,讲蔡含尤精绘事,写“凤凰古松双化飞动”。冒辟疆把其张悬在墙,集同人征诗歌古文词体。宋曹写诗句:“双棲墨凤连云起,十尺苍松破壁生”,可见这幅巨画所画的苍松有十尺高。松乃是朱姓之图腾,为赤心木。这表明冒辟疆和蔡含念念不忘的是匡复大明,双凤凰则是指冒辟疆和康熙父子。崇祯死于1644年3月18日,隔了10年后的3月18日康熙出生,所以可以认为康熙乃是崇祯的浴火重生的火凤凰。火凤凰出现,照亮了黑暗的天空,故而康熙的熙有四点,为火,有光明之意。玄烨两个字就是黑暗中的光明。而崇祯被称为烈皇帝,也有四个点,即火。更为巧合的是,崇祯皇帝生于1611年,冒辟疆也生于1611年,两人同岁。两个凤凰,一个是冒辟疆,一个是康熙。这幅“凤凰古松图”后来被郑重其事地送到京城,受到赞许。正因为如此,松斋即杏斋,可能是蔡含的笔名,蔡含死于1686年,1682年顺治葬于如皋定慧寺的毗庐大佛(即光明佛)的莲花座下,1684年康熙第一次南巡,到如皋来认父时,蔡含尚在世,可惜到了1686年就去世了。
松斋也有可能是顾景星,下文会写及。
(9) 立松轩
在红楼梦有正本(或称“戚序本”)第四十一回有回前诗一首:“任呼牛马从来乐,随分清高方可安。自古世情难意拟,淡妆浓抹有千般。立松轩。”曹寅和冒辟疆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恩恩怨怨纠缠不清。曹寅的母亲孙氏大娘,曹寅表兄李煦之母李氏大娘均是康熙的保姆,李氏大娘还是康熙的奶娘,她俩均是董小宛的心腹,是董小宛在宫中的左右手。狸猫换太子、荣亲王之死等重大事件,她俩可能都是参与者。所以她们深得康熙的信任,尤其是李煦的妻子韩夫人更成了董年居住在如皋碧霞阁时的管家,冒辟疆吃尽了她们的苦头,冒辟疆在红楼梦中把二位嬷嬷写得十分不堪,特别是宝玉的奶妈李嬷嬷,就是康熙的奶妈李氏大娘的原型。
康熙第一次南巡来如皋认父,在冒府的西堂相见,曹寅作为带刀侍卫在场,冒辟疆的儿子冒丹书把当时在场的人所写的诗文收集起来出版。后来集子被查,只留下集子名称,叫做《西堂词》,内中有藩宪丁思孔作的序,在《冒氏宗谱》中可以看到。(见《冒氏宗谱》P451)
曹寅曾著有《西堂词诗集》,后也被删去。只见名称不见内容,只是曹寅的笔名“西堂扫花行者”可以说明问题。扫花在红楼梦中有所涉及,林黛玉两次葬花,落地之花乃指大明的英烈。曹寅心中明白康熙是冒辟疆的儿子,所以他在看过红楼梦之后,给自己取的笔名是“西堂扫花行者”。西堂当然是纪念1684年在冒宅西堂康熙第一次南巡来如皋认父之事,扫花是代表康熙在为大明朝的忠烈义士悼祭。行者代表二个人,一个是孙行者,他有72变,本领高强,保护唐僧克服九九八十一难,去西方取得真经。这情况和立松轩写的回前诗相似,曹寅在康熙面前甘愿作牛马,而且乐此不疲,但是他内心是“随分清高方可安”。他不甘委屈自己,去奉承、去献媚,这首诗与曹寅的字为“子清”相吻合。后面两句诗:“自古世情难意拟,淡妆浓抹有千般。”表达了不必强求千人一面,这是千古以来的世情,应该予以理解。这和曹寅生平的所作所为颇有相似之处。除了孙行者之外,还有一个行者即“行者武松”,曹寅的号为荔轩,荔字可以分解成草字头加一个由三个力组成的劦(xie),《说文·劦部》“劦,同力也。”可见曹寅取这荔字是有其用意的,原来是协助千里草董氏姐妹共同完成大业,从而取悦于康熙。“荔”与“立“相谐音,再把行者武松的松字取出,这样就可以组合成“立松轩”这个笔名了。
九十三回的回目是“甄家仆投靠贾家门,水月庵掀翻风月案。”甄与朕相谐音,甄家仆就是朕家仆,他们是曹寅及其母孙氏大娘、曹寅表兄李煦和其母李氏大娘以及李煦的妻子韩夫人,孙氏大娘、李氏大娘是康熙的保姆和奶妈,对董氏姐妹的事十分了解,而且亲自操办,所以她们随董年在碧霞阁定居也跟随左右,韩夫人则是碧霞阁的主管把持一切,到1689年9月初在如皋有满城风雨的大事发生,就是她们掀翻了碧霞阁,把风月案做实,冒辟疆和董年被隔离,冒褒和冒裔发配到沧州,冒辟疆在通州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在第九回中宝玉的小厮为扫红,该回讲的是宝玉闹学,“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既然国有学,即可视作“学有国”,那么闹学堂就是闹国之庙堂,顺治登基,大明玩完,该回宝玉的贴身小厮叫茗烟而不是焙烟,茗烟是指大明如烟一样消失了,而不是焙茗,焙与背相谐音。而扫红则是把朱氏大明的忠臣义士都扫掉了,但是到了二十四回时扫红的名字改成了扫花了,此回讲扫花和同伴在房檐上陶小雀儿玩,在出现扫花的名字时,金玥写批语道:“好名色。”金玥很明白这是在指曹寅。此扫花乃是指惜花、怜花、葬花,这是曹寅取“西堂扫花行者”笔名的本意。到了九十三回扫花又变成了扫红,而且宝玉的随从小厮从四个人变成了三个,这里暗指康熙派孙氏大娘、李氏大娘和韩夫人三个人作董年的随从,她们三个人把冒辟疆闹得苦不堪言,所以冒辟疆又把扫花改为扫红,由于扫花这个小厮的名字很醒目,很容易造成联想,由扫花句想起西堂扫花行者乃是曹寅,而且宝玉的三个小厮和曹寅的别号荔轩的荔字相联系,所以在程本中扫花的名字被删掉了。
且看顾景星、曹寅舅甥俩的轶事,就可明白曹寅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了。
曹寅是从小就和康熙在一起的伙伴,可谓是康熙的心腹之臣,尤其他的嫡母孙氏大娘和董年关系密切,狸猫换太子的事,极有可能是孙氏大娘一手操办的。所以曹寅深得康熙欢心,而且曹寅也深知内情,根据推理曹寅看过红楼梦,并且采用立松轩的名义在红楼梦中作批语,他取笔名“西堂扫花行者”就是具有大明皇朝的情结,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下面自有说明。
此外作批者还有松斋,笔名为松斋者可能是曹寅的舅舅顾景星,因为顾家先前在松园,因园内有十株古松而得名。顾景星的高祖顾敦号“迟松居士” 顾敦还出版过“松园集”。崇祯九年(1636)冒辟疆的好友龚鼎孳在蕲水县当知县,某日,龚鼎孳过郡舍,一见顾景星慨然道:“江夏黄童,天下无双。”遂举荐给同年好友黄州知府许文岐,许试其才学,顷刻间挥毫立草数艺,知府惊讶,叹曰:“此王佐才也!”八月参加黄州府试,拔冠黄州府九属第一,顾景星一时名声大噪,此后他对龚、许二人知遇之恩感怀不已,尤其与龚鼎孳终生过从甚密,心相期许。正因为这层关系,顾景星很有可能看过冒辟疆著作的红楼梦,并以松斋为笔名作批。
根据以上所述,可以认为顾景星、曹寅舅甥两人均和冒辟疆有联系,他们均看过红楼梦,而且作过批语。
西堂系康熙第一次南巡(1684年)来如皋的冒府西堂认父,在红楼梦中有“丁郎认父”一节,即写此事。扫花者,乃是宝玉的书童之一名扫花,如果把宝玉当作康熙,曹寅则是康熙的跟班书童,行者武松也,曹寅是带刀侍卫,当然是有武艺之人,松乃赤心木,系朱姓之图腾。另外行者乃悟空也,冒辟疆著作红楼梦自称为空空道人,能对空空道人所箸的红楼梦有悟性,可以领悟,自然可以称之为行者悟空。正因为他以“立松轩”的名义在红楼梦中作批,那么红楼梦中所写的情节,他应该了如指掌,可以说曹寅所取的别号乃是受“葬花吟”的影响,取此古怪的别号也是为了取悦于康熙,由于他熟知红楼梦,所以在曹寅的诗作中有许多诗句是从“红楼梦”一书而来。例如“娲王采炼古所遗(与补天相合),百年孤冢葬桃花(与葬花吟相合)。昭君村中负壶女(与明妃相合),稻香楼近枣香村(与稻香村相合)”,“相思南国满,似化赤城仙(与赤霞宫相合)”,“湘管斋中几斛墨(与潇湘馆相合),伤心人醒扬州梦。落日风吹易水域,千古凄凉只如此,繁华原亦累多情”则与冒辟疆的众多诗文相合,尤其是“伤心人醒扬州梦”与冒辟疆所箸的“后芜城赋”相合(见《冒辟疆全集》P360)
曹寅写的“吊亡”诗:“枯桐凿琴凤凰老,鸳鸯冢上生秋草,地下伤心人不知,绿草紫竹愁天晓,清霜九月侵萝衣,血泪洒作红冰飞,兰椒楼酒为君荐,满地白云何处归(“楝亭诗别集”卷一第414页)”可以说在曹寅的婚姻和爱情中根本没有一件值得如此吊亡的情事。“鸳鸯冢上生秋草”这可以看成是曹寅在读到《红楼梦》中的“芙蓉女儿诔”后的感慨的诗篇。因为他知道这是在写千里草董小宛,而董小宛是在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被迫自尽,从此和冒辟疆阴阳相隔,董小宛葬在孝陵,她的伤心有谁能知?紫竹即是湘妃竹,而“愁天晓”的晓为董年,因为她名叫晓生,她生下了玄烨,即黑夜中的光亮,指拂晓。“满地白云何处归”作为结束句,这白云就是指董小宛,因为她姓董名白,董小宛葬于孝陵,但是她的英灵归于何处呢?能转回如皋吗?
从曹寅的许多蛛丝马迹来看,可以认为曹寅是有“臣汉”之心,因为康熙自认为是大明末代皇帝崇祯的化身,那么曹寅作为康熙的心腹之臣,具有“臣汉之心”也就是很自然不过的事了。
杜岕是大明遗民中一位颇具名望的孤介峻厉之人,他和曹寅的关系非同一般,康熙二十四年(即1685年)五月,曹寅自江宁还京师任内务府郎中,杜岕赋长诗送别,此时离康熙第一次南巡到如皋认父已半年多了,曹寅也料理好家事返京。杜岕的诗中有诗句:“昔有吴公子,历聘游上国。请观六代乐,风雅擅通识。彼乃闻道人,所友非佻达。又有魏陈思,肃诏苦行役。翩翩雍丘王,恐惧承明谒。《种葛》见深衷,《驱车》吐肝膈。古来此二贤,流传著史册。”另有诗句:“我观古人豪,保身谓明哲。其道无两端,素位即自得。置身富贵外,蘧几何通塞。譬如运瓮者,醯鸡非所屑。外身身始存,老氏养生术。经纬救世言,委蛇遵时策。奇文君能赏,疑义君能晰。”(摘自周汝昌著作的《红楼梦新证》史事稽年)
杜岕为曹寅诗集写序,序文中写道:“与荔轩别五年,同学者以南北为修途,以出处为户限,每搔首曰:“荔轩何为哉?”既而读陈思《仙人篇》,咏阊阖,羡潜光,乃知陈思之心,即荔轩之心,未尝不爽然自失焉。”(见《楝亭集》卷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序文中明确地说明,曹寅和三国时代的曹植在想法上相同,所以不必有原先的“户限”了。
周汝昌是一位令人尊敬的红学大师,他专研红学,在故纸堆中觅新趣,十分了得。他在曹寅所作的“南辕杂诗”第十一首的小注中找到了“陈思之心”的出处,诗为七绝:“不遇王乔死即休,吾山何必树松楸。黄初实下千秋泪,却望临淄作首丘。”小注是:“子建闻曹丕受禅,大哭。见魏志。”(见曹寅《楝亭集》(下)第36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曹丕受禅而曹植痛哭,是历史上有名的典故,内中包含着对司马家族篡汉的预测,曹植对司马昭之心早有察觉。
明代张溥对此事有评论:“论者又云,禅代事起,子建发愤怨泣,使其嗣爵,必终身臣汉,则王之心其周文王乎,余将登箕山而问许由焉。”
周汝昌在看到张溥的评论后顿悟写道:“杜老微词闪烁地所谓‘陈思’的‘君子’的那‘之心’,就是这个‘臣汉’‘之心’了。”这就是说,陈思王曹植有臣汉之心,而杜岕所说“陈思之心即荔轩之心”,那么曹植有“臣汉之心”曹寅也有了“臣汉之心”。周汝昌通过严密的考证,把曹寅的心迹给显露出来,这正和史实相符。康熙心向大明,当然曹寅也是大明的忠臣,这是毫无疑义的。
杜岕的诗句中“经纬救世言,委蛇遵时策。”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了,这前后经纬曹寅是一清二楚的,救世言,乃是光明正大之言,也就是光正大明之言,只不过目前时机尚未成熟,只能“委蛇遵时策”,这时策即是当前的权宜之策,不得不遵,不得不守,是无可奈何之举。而后面的两句诗“奇文君能赏,疑义君能晰”就厉害了,这表示红楼梦这部奇文巨作曹寅能够欣赏,当然曹寅是当事者,而且对红楼梦加过批注,自然可以欣赏,也能够欣赏书中诸多烟云模糊之处。书中使人产生疑问之处,曹寅却洞如观火,能够十分清晰地明白理解。
有研究者统计和曹寅有过诗文应酬或者官场交往的文化名人近二百人左右(见刘长荣所箸的《玄烨和曹寅的关系的探索》,载《红楼梦学刊》1981年第2期),这个数字相当惊人。程廷祚在《青溪文集》中写道:“管理织造事楝亭曹公主持风雅,四方之士多归之。”又写道:“及公辖盐务于两淮金陵之士从而渡江者十八九。”(见程廷祚《青溪文集》卷十二)
如今所见到的“楝亭集”有诗钞八卷,诗别集四卷,词钞一卷,文钞一卷,多乎哉不多也。杨钟羲在《雪桥诗话》中写道:“子清官侍从时,与辇下诸公为长短句,兴会飙举,如飞仙之俯尘世,不以循声琢句为工,所刻《楝亭词钞》仅存百一”(见《雪桥诗话》三集卷四第20页,周汝昌《红楼梦新证》P487),为什么会仅存百一,可见所存之数乃是九牛一毛,极大多数都删掉了。是什么原因呢?从“子清官侍从时”六个字作为突破口,1684年康熙第一次南巡,来如皋认父,曹寅是随从,到1685年5月就任内务府郎中,在这段担任侍从的时间内,冒辟疆和他的诗友包括曹寅,写了许多诗词、文集,冒辟疆的儿子冒丹书还专门出版了一本“西堂词”,由藩台丁思孔作序(见《冒氏宗谱》P461),如今也是只见书名不见内容,可见也都删掉了。尤其是“与辇下诸公”五个字,就是指均与皇帝有关的人,他们写的长短句,呈兴会飙举之势,都是飞仙所写下的神来之笔,但是由于内中有碍语、微词、隐言,所以统统一笔勾销。从而可知如果这些宝贵的历史文献能够保留下来,那么康熙是冒辟疆和董年生的儿子一事早就被世人知晓,也不要苦等三百年才来破这个谜团了。
曹寅有“咏红述事”一诗,诗中写道:“谁将杜鹃血,洒作晓霜天?客爱停车看,人悲仗节寒。昔年曾下泪,今日怯题笺。宝炬烟销尽,金炉炭未残。小窗通日影,丛店杂烟燃。睡久犹沾颊,羞多自倚栏。爱拈吴线细,笑润蜀丝干。一点偏当额,丹砂竞捣丸。弹筝银甲染,刺背囗囗圆。莲匣鱼肠跃,龙沙汗马盘。相思南国满,拟化赤城仙。”
诗中的囗囗乃为缺字,此诗见“楝亭诗别集”叶十五至十六。就是这首咏红述事,在第二、第三版诗集中,竟被删去。那么此诗的题目和内容是否大可推敲呢?
杜鹃泣血是红楼梦中的主题,这与咏红述事的事相合。冒辟疆有一腔热血,董小宛在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含冤而死,不也是有着一腔热血吗?热血化作了晓霜天,董年名叫晓生,玄烨是晓生所生的儿子,不是晓霜天吗?他成了代表北方满清的天子,所有的看客都喜欢停下车来仔仔细细看一个清楚,瞧一个明白。但是“人悲仗节寒”,此处之人应是指冒辟疆和董年,他们所持的仗节是寒冷的,没有感到温暖,只有嗖嗖的寒气和凉意,因为还是代表着冰雪的满清的。“昔年曾下泪”的“昔”,可以认作是从前,与“今”相对,“昔“与“惜”相谐音,则表示哀伤,这样可理解为哀伤董年是一个泪人儿,就如同林黛玉“今日怯题笺”,即如今要提笔写蒙批,心中胆怯了。可知此诗应该写在1693年冒辟疆死后,到1702年董年死去的十年时间内,董年作五次增删,并对前八十回作了蒙批。
诗的后面十二句都是在讲董年在十年内孜孜不倦地整理红楼梦的情景。“莲匣鱼肠跃”,莲匣是指芙蓉花之匣,董小宛是青莲,为水芙蓉,董年是木芙蓉,莲匣就是红楼梦中的“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是指美玉藏在柜中希望有朝一日成为玉玺,玉钗放在镜盒里待时而飞,而且是如蛰伏的苍龙一飞冲天,这就是董氏姐妹运用美人计和调包计,使玄烨成为一代新君。什么叫“鱼肠跃”?就是荆轲刺秦王,鱼肠剑的剑,锋利可飞扬,推翻暴政。龙沙的“沙”,吴人谓:“水中可田者为沙。”那么玄烨这条龙在满清的水中可田,则可开辟一个新天地。汗马盘的“盘”与“磐”通,比喻牢固,即可理解为立下牢固的汗马功劳。所以“相思南国满”的“满”也就是满清之满,已经化成了“赤城仙”。董年不是在南国的如皋碧霞阁吗?在那里成为出世之人,也就是赤城仙了。在红楼梦第五十回的芦雪庵的联诗中不是有“霞城隐赤标”的诗句吗?于此正相合。正因为曹寅写的这首“咏红述事”所述的事是红楼梦中所写的事,而且此事曹寅用隐晦的诗句把其写了出来,所以这首诗的命运也就定了下来,不得不删除。
曹寅有“东高草堂记”其中有云:“仕宦,古今之畏途也,驰千里而踬者,命也。一职之系,兢兢惟恐或坠,进不得前,退不得后,······予异日倘得投绂以归,徜徉步屧于东皋之上,述今日之言,仰天而笑,斯乃为吾二人之厚幸矣。”再看曹寅在“楝亭夜话图”上的题句:“始觉诗书是坦途,未妨车毂当行潦。”另外在康熙五十年三月初九日曹寅奏折:“两淮事务重大,日夜悚惧,恐成病废,急欲将钱粮清楚,脱离此地······”及康熙批语:“亏空太多,甚有关系,十分留心。还未知后来如何,不要看轻了。”
踬乃被绊倒,绂是印的丝带,《汉书·匈奴传下》“解故印绂,率上将军,受著新绂”。东皋应是如皋,草堂则是匿峰庐。曹寅知道自己是在走钢丝,乃是走险棋,稍不留神就会粉身碎骨。他知道帮助康熙瞒住真相,肯定会得罪满清权贵,迟早有一天会遭到疯狂的报复,自己能全身引退,已是上上大吉之事。冒家以及董年等处均要花钱,其开销费用甚大,都要从自己的织造处出账,这笔糊涂账能理得清吗?何况自己也有庞大的开支,能说得清楚吗?所以他想早一点退出官场,可以无官一身轻。但是康熙把他作为心腹,能轻易换人吗?真叫曹寅两难。
在吴恩裕著的“有关曹雪芹八种”一书P91页中有一段话:益斋(益斋即钱谦益钱牧斋)寄给臞仙诗,中有句云:“红楼一任说,我说是东皋”。而敦诚诗注写道:“潞河之东皋,宗室问亭将军博尔都园。”
潞河一作潞水,即北京市通州区以下的北运河,敦诚把东皋说成是皇室中的问亭将军的园子,是否如此,说不清楚。但是是否可以认为敦诚是知道东皋有草堂乃是指冒辟疆的匿峰庐,所以故意混淆概念,把其说成是北京通州北运河的结尾处,其实东皋草堂在北运河的起始处,即在如皋。如果是皇室的将军的园林,如何会有草堂,似乎不通。
根据以上所言,认为草堂是匿峰庐这是一种可能。但是也有可能是为董年逝世而建的草堂,此草堂在如今的如皋的丁堰镇,草堂旁边有董年的墓,墓旁边栽了一株血柳树,董年属兔,柳由卯和木两个字组成,卯为兔,血代表朱氏大明,墓旁还有娘娘庙,庙中供高二尺许的瓷器娘娘,很有可能就是董年的肖像。本来此磁像已被扔在河道之中,后被打捞出来,放在庙旁边的露天处,据说尚有五六块石碑,石碑上有文字,如今尚未破译。草堂处有一名叫“陈草薋”的草垛,高18米,直径12米,经过数百年的风吹雨打日晒霜降,如今依然矗立如初,与东侧的冒氏祠堂风雨相伴。相传此草垛建于顺治年间,应该说此草垛的建立是在顺康年间,草垛高18米,意味着董年在顺治18年跟随顺治上五台山出家,直径12米,即代表一年有12个月,是在纪念董年,所以要年复一年地为陈草薋加草。董小宛和董年以及陈圆圆三姐妹都是居住在苏州半塘双成馆陈氏大娘的养女,陈圆圆跟其姨妈之姓,董氏姐妹则随陈氏大娘的后父董老大之姓,所以用陈草两个字,一个是陈姓,一个是董姓,董字可以分解成千里草三个字,薋与茨相通,张衡《东京赋》“慕唐虞之茅茨。”可见此乃慕效唐虞,其内涵不言而喻。就是匡复大明,中原大地原是唐虞的乐土。
曹寅在如皋的张湾开设了一家当铺,很有可能是为冒家设立的,可见曹寅和冒家有关联。南京知府陈鹏年和冒家关系甚深,冒氏宗谱有陈鹏年写的序,江南总督阿山和皇太子胤礽要谋害陈鹏年,理由是康熙南巡时,陈鹏年和阿山唱对台戏,不愿遵阿山之意加重民间负担 。另外在南陵的十四楼,竖康熙的御书碑。十四楼是金陵十二钗居住之处,内中有陈圆圆、董小宛、董年、柳如是、顾媚娘、卞玉京、李香君等人。陈鹏年想拍康熙马屁,结果拍在马脚上,犯了忌,被阿山和皇太子抓住把柄。曹寅跪地求情,额角都流血了,他的表兄李煦拉他的衣角,要曹寅适可而止。曹寅并不在意,仍不住的求情,最后由张英出面,终于陈鹏年安然无恙。张英了解内情,他的儿子张廷玉也了解内情,张廷玉是康熙的贴身秘书,后来张廷玉又成为雍正的股肱宠臣。乾隆年间,张廷玉作为三朝元老,理应享配太庙之礼遇,但是由于张廷玉的一位亲戚与吕留良有牵连,所以张廷玉作为大学士,非但原先雍正关照的张廷玉享进太庙的礼遇被取消,而且还抄了家。吕留良和曾静是雍正年间的大案的要犯,案子涉及康熙的身世,雍正还专门写了“大义觉迷录”以示自己的心迹,而且还人手一册。乾隆登基把“大义觉迷录”作为禁书,这是历史上的一个笑话。最后乾隆还是原谅了张廷玉,享受配太庙的待遇,成为清史上唯一的一个汉人进了太庙。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农历壬戌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年份。康熙十八年(1679年)农历己未,康熙采取柔怀仁政,三月朔,举办博学宏词科考,共荐到一百七十人,实际参加考试者共一百五十三人,计有顾景星、施愚山、朱彝尊、潘耒、李因笃、严绳孙等人,其中有许多是冒辟疆的同人,他们入保和殿,赐坐、赐茶、赐馔,同授翰林院检讨。顾景星吟有《三月朔进保和殿》等诗,其中《出体仁阁二首》之一有诗句:“宴罢钧天忆前梦,蓬莱原在白云乡。”这里面是否话中有话?康熙这位天子是否在梦中说出真情,在蓬莱遁入空门的“福临”原来是在白云寺。可能顺治带着董年出家为僧,是一个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实,那么康熙乃是三太子,即是冒辟疆和董年所生的儿子也是不争的事实,只是彼此心照不宣而已。
在《清宵》中吟有“仆本山林骀宕人,芝鞋暂踏软红尘。”这是顾景星认为自己乃是一个超凡脱俗之骀宕人,只不过暂时来到这繁华的红尘世间走一遭,他把到保和殿称作红尘,是否他已认识到保和殿是朱氏大明的保和殿,康熙追求的是悬挂着的“正大光明”,也就是光正大明。
顾景星在《从愚山得贻上见寄诗帙》有“榆钱飞送白参差,梦见家园梅落时,连日如痴缘底事?敬亭封到阮亭诗”的诗句,这首诗的第三句“连日如痴缘底事?”是问句?就是在讯问,来到京城保和殿听到的事如痴如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说的人要小心翼翼,听的人会大惊失色,真是像做梦一般。可以说在康熙十八年,由于康熙乃是冒辟疆和董年所生的儿子之秘事在暗中传开。民族矛盾已趋向缓和,一大批反清的斗士开始和清廷和解。
康熙十九年十月二十九日,随着吴三桂之孙吴世璠的自杀,清军进入昆明,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至此平息,文人对此事感到十分开心。因为他们明白吴三桂拥护三太子清君侧乃是一种掩幕策略,其实他是有狼子野心的,要自立为皇,所以当时的文人纷纷写诗作文以示庆贺。
到了康熙二十一年,很有可能顺治在这年的春天死了,顺治是回不了北京的,因为在孝陵有他的衣冠冢,康熙去五台山准备给顺治找一个归属之地,也有可能乘机去了关外,准备给顺治寻找一个落葬地,但是始终未能落实。这年的五月份,冒辟疆的义子陈维崧死去,就以陈维崧衣冠冢的名义,把顺治葬在了如皋定慧寺的毗庐大佛的莲花座下,有冒辟疆作的八首诗为证。是年顾景星的外甥曹寅升正白旗包衣旗鼓佐领,顾景星作《怀曹子清》诗:“早入龙楼儤,还观中秘书,凤毛拟王谢,辞翰比应徐。伐阅东曹冠,官阶内府除。文章光黼黻,宾客满簪据。爱汝金蝉贵,偏当绣虎誉。周旋逢辇下,导引谒宸居。尝为余引龙尾道绮席邀春雪,雕鞍散直庐。情亲何缱绻,饯别倍踟蹰。老我形骸秽,多君珠玉如,深惭路车赠,近苦寒鸿疏。启箧长篇在,看云短发梳。日边人近远,离思可能摅?”(《白茅堂集》卷二十二)”诗中字里行间,亲情何其缱绻,舅甥之情非同一般。
是否可以看成康熙到五台山,其实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他带了白旗包衣旗鼓佐领的曹寅一起去了河南省的白云寺,料理顺治死后之事。儤是指官吏接连值班,龙楼儤就是指日夜在做康熙的侍卫。讲顾景星是“周旋逢辇下”,即是说偶然机会遇到了康熙出巡,所以曹寅把顾景星导引到了皇帝的居住处。而这时是随着浩浩荡荡的康熙出巡队伍走在后面,顾景星感到自己很有面子。顾景星和冒辟疆的许多诗友都有来往,尤其是和龚鼎孳、陈维崧等人关系密切,所以受康熙青睐,也是理所应当的(见《红楼梦作者是顾景星》一书P714)
由于1684年康熙第一次南巡来如皋认父,听从冒辟疆的规劝,要化大力治理黄淮,并且要以四海为一家,以天下父母为父母,视天下子女为子女。所以顾景星对康熙特别有好感,他写下了称颂康熙的诗句,如在康熙二十五年(1686)他挥毫写下了《元旦试笔》,其中起句便是:“龙集康熙廿五年,九州万国戴尧天。”“浮生甲子初加六,得际升平是散仙”。这和红楼梦中芦雪庵联句结尾“欲志今朝乐,凭诗祝尧舜”的颂圣之诗是一个意思。纵观顾景星的一生,作为海内名宿,狂放不羁,具有“天子呼来不上船”,誓不与清廷合作,有一种傲岸性格。明亡后,宁困不仕,气节堪夸。可是当他得知康熙身世的真相后,他一反常态,竟然赞颂起康熙为圣贤明君。尤其是他在1684年完成了《黄公说字》二百三十卷初稿,此书以许慎《说文解字》为基础,参考历代文学及其他著作一百一十余种,“虽一家之言,实综百氏之奥。”坊间广为传说顾景星(即顾黄公)将这部著作呈送给朝廷,康熙看后命人以“黄公说字”为蓝本而修纂整理成《康熙字典》。当然黄公说字在前,康熙字典在后,两者有许多相通之处。坊间的传说究竟有几分可靠,未考证,但是至少可以说明一个问题,顾景星和康熙之间还是有些关联的,这可能与冒辟疆有关。
从曹寅奏折也可以了解到曹寅的情况
清初的织造只有杭州、江宁、苏州三处,其实在明代也有这样的官守,盖明朝皇宫中所用的便纸君由杭州所贡入,其质料为黄绸,四周且须绣边,其奢侈由此可见。根据《江南通志》云:“苏州织造始于顺治三年,兼督苏杭,至十三年归并一局,遂止管苏州织造事务。”曹寅13岁即入宫为伴读、御前侍卫,康熙二十三年其父病卒于江宁织造署,玄烨命曹寅协理江宁织造事务,康熙二十九年(1690)出任苏州织造,三十一年(1691)调江宁织造,直到康熙五十一年(1711)去世为止。
织造是清帝室私人之官吏,官职虽微,却是皇帝之耳目。清制外省官吏,除督抚可以专折奏事外,其他官吏都是没有这种殊遇的,唯独织造可以独奏,不需要督抚的会衔,所以清初在江南三处置织造的本旨,除监造帝室衣饰食用之外,许多历史学家认为这是赋予曹寅之特权,用来监督最嚣张的江南各地士气。其实这仅是想当然而已,且看曹寅在担任江宁织造时,常和当地的文人雅士饮酒作乐,吟诗作词,并没有张网罗雀请君入瓮,反倒是作了大量的文化方面的事业。
故宫博物院于民国十七年刊行《康熙硃批谕旨》内,关于曹寅的奏折凡百八十件,在康熙三十五年至五十一年间(1695—1711),在十六年中有一百八十件奏折,每年就有7.4件,即每一个多月就要上奏一件,而且每件都有康熙硃批,可见上奏奏折之密集。一则可以看出曹寅和康熙之间关系非同一般,很有可能是和冒辟疆、董年之间脱不了干系,曹寅担负着使命,他要照顾皇太后董年的起居,要料理冒辟疆死后的事务,还要收集了解分析江南一带对康熙是冒辟疆儿子的看法和动向。尤其是负责江南政务的督抚,乃是满清的贵族,要了解他们的动向,时刻向康熙汇报,以便康熙及时采取措施。因为康熙的儿子胤礽虽然立为太子,但是由于他知道内情,勾结阿山、葛礼等人要谋害康熙,康熙知道自己的处境危险,时刻处于提防火山喷发之中,所以他派出自己的心腹作为江南织造四处探寻消息,以便他能掌控全局。
(10) 玉蓝坡
庚辰本第十九回回末空白页有一条大字墨批:“此回宜作三回方妙,系抄录之人遗漏。玉蓝坡。”庚辰本第二册回目只列八回,而旁标“第十一至二十回”,其中第十七至十九回三回只用了第十七回一个回目,同回前标“第十七至十八回”,而第十六回后空页有一条墨批:“此回宜分二回方妥。”玉蓝坡据此作批写宜分作三回,并于十八回末的空白页上标明“第十九回,未标回目。”玉蓝坡系纠正庚辰本抄录之误的批者,究竟是谁尚待考证,但是根据情况分析,玉蓝坡很有可能是乾隆年间的文人,他在满清的权贵处看到了庚辰本的手抄本,此时的手抄本已被删改得面目全非支离破碎,惨不忍睹,连回目也不齐全,尤其是前八十回,连回目都残缺了,而后二十八回被董年、金玥经过五次增删扩展为四十回,一共一百廿回,而前八十回,玉蓝坡看了之后很不是滋味,所以会写大字墨批,以洩心中之愤怒。
(11) 梅壑
梅溪是顾炎武外甥,昆山三徐之一的徐可先,梅壑是查士标。
红楼梦第五十回史湘云的《点绛唇》谜语:“溪壑分离,后事终难继。”从此谜语中可以得到启发,即溪和壑分离了,不再作批了,只剩下壑了,那么对红楼梦的“批”也难以继续下去了。
梅壑是冒辟疆的好友查士标的号,在红楼梦第四十九回中写道:湘云冷笑道:“你知道什么?是有真名士自风流。”在此处有批语:“真名里有士字。”这样就把冒辟疆的好友查士标作为真名士,因为名字中有这么一个士字。在红楼梦第一回中有“满纸荒唐言”的诗句,该处有批语:“这是第一首标题诗”,其实这首诗并无标题,可见此事并不是标题诗,而是讲由“标”来题的诗,这样把两处的批语结合起来看,“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应是查士标写了此诗,从而认准梅壑也作了批语。
作者简介:
黄伟民,男,汉族,1945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慈溪,系反清复明义士黄宗羲后裔。先祖黄越川与蔡元培、徐锡麟、秋瑾共创光复会,后光复会与华兴会、中兴会合并成立同盟会,黄越川系同盟会元老之一。其母彭萍曼系苏州望族,书香门第,清廉世家,其母祖上彭启丰状元及第,彭启丰祖父彭定求系康熙朝状元。
黄伟民先生6岁始学日文、英文,从事口译、笔译六年,从事公务员20年,从事科技工作13年。翻译、编著出版书籍40余部。曾获全国科技进步奖、科普一等奖,是上海优秀科普作家。他是上海增爱基金会创会理事、文化艺术中心主任,中意交流协会副主席,九三学社社史研究员,曾任意大利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他还是中华全球洪门联盟特别顾问,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副团长。
黄伟民先生是如皋红楼梦研究会名誉会长,多年来潜心如派红学的研究,先后著写关于“冒著红楼”研究论文七、八篇,其中有《〈红楼梦〉大揭秘》《古宫词与红楼梦》《中国具有马克思主义扎根发展的肥沃土壤》及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冒辟疆编年诗析注》,还有《与胡适、周汝昌、刘心武的时空对话》《〈红楼梦〉中诗词解析》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