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都众多,以北京,南京,西京,东京为最,四大古都闻名遐迩。我从1966年11月第一次去北京,往返多次,不计其数。在南京读书工作退休,已经50多年了,第二故乡。最早去西安是1984年,四十年了。到开封是第二次,上一次是2010年。


1966年11月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留影,57周年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在教育孩子方面,尽可能从小就带他们多走走多转转,行万里路,久而久之,眼界不一样。1987年,带读二年级的儿子到北京,感受语文课本第一课——《首都北京天安门》。


2016年,带小孙女去北京,还上了天安门城楼。


1984年带儿子去西安,在华清池留影。


2017年带小孙女去西安。


开封市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先后有夏朝,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宋朝,金朝等在此定都,有“八朝古都”之称,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宋朝都城东京城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地。

开封天马广场的“开”字雕塑,呈四面皆开状,极具张力,从东、南、西、北任一方向看去,皆是一个“开”字。这个“开”字代表的既是开封,又是开放。“开”字取自开封的首字,是开封的城市名片。这个“开”字的笔画特别的粗壮浑厚,大气磅礴。抽象地看,又似一方精美的四方古印,稳稳地扣座在开封的土地上,其朦胧的象 征意义,令人浮想联翩,过目不忘。“开”字雕塑既代表开放的意思,说明“开封”,只“开”,没有“封”,也可以说是不“封”。开封人民以博大的胸怀笑迎四名八方客。“开”字雕塑最上方的四个方向各有一句四字成语,东面是“锐意精进”;西面是“敬事自信”;南面是“海纳百川”;北面是“崇德尚河”。这四句话是开封人锐意创新发展的决心,更是开封人的“城市精神”,是开封的“人之文”、“古城韵”、“城市魂”,是开封人的骄傲和自豪!


这次到开封,住在清明上河园的“满庭芳”,美景美食美人,一步一景,美不胜收。

一别开封十三年,

小住清明上河园。

偶遇包拯大宋秤,

东京梦华有新篇。


2010年4月,在清明上河园张择端雕像前留影。今年再在同一个地方留影,我特意穿了13年前的外套和衬衣,记忆流年。


2023年10月9日,与13年前,同一个地方,同一个的姿势。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东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制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2010年留影于此。


2023年10月9日留影。


2010年留影。


2023年10月9日留影。


包拯的“大宋公平秤”,上量名流贤士,下称黎民百姓。2010年,我曾一称,超过100㎏,周围人都大笑。


这次住在清明上河园,方便。突发奇想,再寻大宋公平秤。地方依旧,不见包拯。正在疑惑之际,看一鹤发童颜之人,骑自行车缓缓而至。果不其然,正是包拯。

客套几句,找出当年老照片,相见恨晚。一续年龄,我比他长五岁。

我看他这小小的地方,纸墨笔砚,样样齐全,是一个有情趣的书家。多位中央领导人都到此眷顾,李长春称赞他是“一人一台戏”,名不虚传。


传统节目再称一下,168斤,上次超过200斤。


意犹未尽,王惠特意要为我写字留念,问我写什么,我说就写“清风明月”吧。情之所至,写就盖章,赏心悦目。王惠让我也写一幅,我答应回去写了寄过来。

老哥俩相拥作别。


我为什么让王惠题赠“清风明月”。清风明月,语出《南史·谢惠传》:“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惟当明月。”我不随便交友,一见如故,交挚友,交有文化有情怀的人。​我书赠朋友,也经常写这四个字。


王惠让我也写一副字留念,我没临过贴,只是信马由缰瞎写,拿不出手,答应他,回去练好了写了再寄来。把手机里找了两张十几年前写的字,让王惠看看,是否能入他法眼。他说:“不是老干部体,还成。”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史传是老子对孔子说的,意思是说:大德大善应该像水一样,滋润万物却不和万物争高下,谦恭低调,百折不挠,滴水穿石、以柔克刚。


心态年轻,与年轻人照个像也有好心情。


2010年,夫人荡秋千还可以。


再想荡秋千,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只是坐坐而已。


开封文化,以其清正廉明文明遐迩。


留影开封府。


欧阳修“款简治京师”。

此组塑像系高分子硅膠制作而成,与傳統蜡像相比形象更加逼真,作者采用超级写实手法再現了欧阳修(中间身着紫袍)與推官、判官和左右巡使、司录司知事集体办案之场景。

欧阳修“为政宽简”,以利國利民爲宗旨,“吏民称便”,以宽简誉满京師;包拯扶正驱邪,赏罚分明以威严名震都邑。被后人称之为“包严欧宽”。


真宗文武这七条诏:

一是清心,要平心待物,不为自己的喜怒爱憎而左右政事。

二是奉公,要公平正直,自身廉洁。

三是修德,要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

四是务实,不要贪图虚名。

五是明察,要勤于体察民情,不要苛税和刑罚不公正。

六是勤课,要勤于政事和农桑之务。

七是革弊,要努力革除各种弊端。

在真宗看来,“清心”、”修德”就是廉政的源头,就能实现“德治”。

让现在的贪官污吏蒙羞。


大相国寺,原名建国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北宋时期,相国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后因战乱水患而损毁。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大相国寺现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迹。1963年被评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相国寺公案故事: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有一天到大相国寺去拜访佛印,恰逢佛印不在家,于是就在禅房内休息等待。抬头看到墙上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酒色财气四堵墙,

人人都在里边藏。

谁能跳出圈外头,

不活百岁寿也长。

苏东坡看后思考片刻,于是提笔在佛印的诗旁边合了一首:

饮酒不醉士英豪,

恋色不迷醉为高。

不义之财不可取,

有气不生气自消。

过了不久,宋神宗赵顼和王安石路过此地。宋神宗看到墙上的诗,觉得很有趣,于是笑着对王安石说,爱卿何不合一首?王安石便随机泼墨就写道:

无酒不成礼仪,

无色路段人稀。

无财民不奋发,

无气国无生机。

宋神宗看了之后大赞写的真是太好了。趁着今天兴致高,他也作诗一首:

酒助礼乐社稷康,

色育生灵重纲常。

财足粮丰家国盛,

气凝太极定阴阳。

四个人在同一面墙上写诗,却代表了四种完全不同的观点,佛印认为应当远离酒色财气,而苏东坡则认为把握其中的一个度最为重要。王安石和宋神宗,都肯定了酒色财气在国家社稷当中的正面作用。所以你看站的立场不同,感受就不同,所以你对于酒色才气有着怎样的见解?


大家到开封,包公祠是必需要看的。祠堂最早建于金代,后来元代、明代、清代都进行维修,距今已经有近千年历史。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包拯生于公元999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从知县一直做到枢密副使(副宰相级别),他为人刚直不阿、忠孝两全,为官清正廉明、断案入神。在民间有“包青天”的美称,当时的京城也有一句关于他的话语——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在公元1062年去世,追赠 礼部尚书,谥号“孝肃”。


两边是大幅的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品之一。作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主要分布于河南省开封、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朱仙镇木版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犷简炼,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

2006年5月20日,朱仙镇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进门一块匾额,格外抢眼:峭直清廉。

两边书:峭直传古今,清廉著史来。


正殿书“公正廉明”


东殿书“铁面无私”


西殿书“白简凝霜”


包拯在北宋仁宗时,由进士累官至枢密副使。他一生清廉,严正不畏权贵,提出过不少改革当时政治的奏议谏言。


安徽省池州齐山,一面青山三面湖,景物绝佳。

包拯亲笔写下“齐山”。

唐朝杜牧亲建翠微亭并书《齐山九日登齐山》:

江涵秋影雁初飞,

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

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

牛山何必独霑衣。


包拯写的“齐山”。


2010年在开封欣赏《大型实景演出·东京梦华》。


2023年10月9日晚,再次欣赏《东京梦华》。


包拯证婚。


穆桂英挂帅。


夜晚的清明上河园,五颜六色,绚丽多彩。


一早在院子里散散步,孤星伴月,很静谧。偶尔听到鸡叫的声音,好像回到从前。


这次到开封,挤出一天时间,打卡洛阳。洛阳去过几次了,最近一次也是2010年。

洛阳居天下之中,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城市。洛阳市有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等五大都城遗址,龙门石窟、中国大运河、丝绸之路、等3项6处世界文化遗产。


2010年在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前面的伊河大桥。伊河发源于熊耳山南麓的栾川县陶湾镇,流经嵩县、伊川,蜿蜒于熊耳山南麓,伏牛山北麓,穿伊阙而入洛阳,东北至偃师注入洛水,与洛水汇合成伊洛河。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十三公里。 追泉东(香山) 西(龙门山)雨山对峙,伊水墨其阴而北流,形如一座天然门罔,故史称“伊閪”。隋扬帝建都洛阳,因宫城城门面对伊开而始称“龙门”。著名的龙门石窑就分布在伊水雨岸南北长达一公里的崖壁上,它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佛教石窟。一九六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龙门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零零零年十一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由平城 (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之际(公元193年), 历经束魏、西魏、北齐、隋、唐和北宋诸朝,营造时间长达四百年。东西雨山现存窟龛二千三百余个,佛塔近八十座,辟刊题记二千八百余块,造像近十一万尊。这些窟龛造像多分布在西山,东山主要是唐武周时期的造像。

龙门石庄北魏时期的窟龛造像约占总造像的百分之三十,代表洞窟有古阳洞 (1443号窟) 、宾阳中洞 (140号窟)、莲花洞 (712号窟)、魏字洞 (1181号窟)、皇甫公窟(1609号窟)等,其中古阳洞开凿最早、造像内容最丰富,著名的“龙门二十品”中该洞占有十九品。

龙门石窟唐代窟龛造像约占总造像的百分之六十,代表洞窟有奉先寺 (1280号窟)、潜溪寺(20号窟)、万佛洞 (543号窟)巫南洞 (1955琥窟)、大万伍佛洞 (2055号窟)、高平郡王洞 (2144号窟),看经寺(2194号窟)等,尤以奉先寺为代表的大卢舍那像龛群像,雕刻精湛、气势磅礴,是盛唐雕刻艺术的代表,人类美术史上的佳作。

龙门石窟造像题记之多为中国诸石窟之冠,它们既是研究历史的佐证,又是不同时代、不同书体的真迹,从中精退出的“龙门二十品”和唐代书法家禇遂良书丹的“伊阙佛龛之碑”是魏碑体和唐楷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品。

龙门石窟是北魏和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在石窟艺术中具有典型的皇家风范。其栩栩如生的佛教艺术造像,是中国古代富有才革的雕刻艺术家在不同程度上突破宗教“仪轨”的束缚,以现实生活为源泉而创造出的。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的结晶。

龙门石窟开凿一千五百多年来,遭受了自然和人为的破坏,精美的造像损坏严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对龙门石窟高度重视,使龙门石窟得到了妥善保护、合理利用。龙门石窟包蕴广博的内涵,丰富精湛的雕刻使我们乃至后世子孙从中可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第1280窟,原名大卢舍那像龛,唐高宗初,咸亨三年(公元672年)皇后武则天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毕。卢舍那佛高17.14米,头高4米,丰颐秀目,仪表堂堂。迦叶持重、阿难温顺、二菩萨盛装艳服、天王雄伟、力士勇猛,是中国唐代佛教雕刻艺术的杰作。


宾阳三洞。

宾阳洞是中国正史中唯一明确记载开窟缘由、过程及用工等内容的皇家石窟工程。据《魏书》记载,宾阳洞是景明初北魏宣武帝元恪为其父母孝文帝元宏和文昭皇太后所开凿的功德窟,永平时中尹刘腾又为宣武帝开凿石窟一所,合为三所,分别是现在的宾阳中洞、南洞和北洞,合称宾阳三洞。工程始于景明元年(公元500年),终于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历时24年,用工802366个,后因宫廷内乱而未全部竣工,仅完成了居中的宾阳中洞,南北二洞主体造像由唐代雕凿而成。


万佛洞,位于龙门西山中段,因洞内南北两壁雕刻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故名“万佛洞”该窟分前后宣结构。后室正壁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供养人,主尊阿弥陀佛,通高3.86米,结跏趺坐于仰覆莲束腰八角形高台座上,高肉髻,饰波状水涡纹。面部丰满圆润,宽额丰顿,胸部隆起,著双领下垂式袈裟,施说法印。主佛背光上部左右壁面,雕刻有众多供养菩萨,姿态各异,均坐于缠枝梗莲座上,为阿弥陀佛五十菩萨像雕刻。窟内前壁造二天王,南北两壁下部雕刻了两组共十二身精美的伎乐人,分为舞伎和乐伎,前者为舞蹈者,后者为奏乐,持有签篌、钹、笛、筝、琵琶、排箫等乐器。

窟顶莲花藻井周围有一圈题记:“太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五千尊像龛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卅日成”。窟门甬道北侧有题记:“沙门智运奉为天皇天后太子诸王敬造一万五千尊像一龛”。从这两则题记可知:该洞完工于唐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十一月;发愿开窟人是大监姚神表和皇宫中的内道场禅师智运两位女性,为天皇(高宗李治)、天后(武则天)、太子(李显)和诸王祈福而雕刻一万五千尊佛像.前室长方形,平顶。主室窟门外两侧各造一尊力士,勇猛刚健、孔武有力。前室南北壁下层雕有二狮子,为龙门最精美雄浑的高浮雕狮子,惜在20世纪三十年代被盗凿,北壁狮子现藏美国堪萨斯州纳系逊艺术博物馆,南壁狮子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前室南壁上部西侧紧挨力士的一国拱龛内,造一尊观世音菩萨像,高85厘米,面额残,赤足立于圆形仰莲座上。左手提净瓶垂于体侧,右手执麈尾搭于肩上,身躯微呈“S”形,善态优美自然,为龙门唐代最美观音像。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于1957年来龙门石窟参观,看了这尊观世音造像,触发灵感,创造性运用到自己表演的京剧艺术形象中。

万佛洞是龙门石窟有确切纪年的、造像组合一铺九尊最为完整的中型洞窟,是龙门唐代洞窟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中心的东周王城广场,东周王城遗址区的东北部,是一座以原址保护展示的东周时期大型车马坑为主体,辅展以东周王城概况、王陵考古的新发现及部分东周时期珍贵文物的“王城、王陵、王器”专题博物馆。

该博物馆是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天子驾六”大型车马陪葬坑,原地原址修建的遗址型博物馆。车马坑规模大,车子类型多,摆放整齐,气势宏伟,是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驾六”遗存。


2010年在天子驾六前留影。


2023年10月9日留影。


2010年,在天下第一名刹白马寺前留影。


洛阳白马寺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乃佛教传入我国后官排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誉为“释源”、“祖庭”。

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六十八年)。史载: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莊因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公元六十七年,漠使及印度二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洛,汉明帝躬亲迎奉。公元六十八年,明帝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

白马寺座北面南,总面积二百余亩。其主体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五层殿堂,及中国第一释迦舍利塔。白马寺是一处保存完整、古色古香的古建集群。一九六一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三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这次到开封,与著名书法家、开封市书协主席宗致远先生小聚,相见恨晚。先生书赠苏轼诗,赏心悦目。浓浓大篆的韵味,点横撇捺,挥洒自如之间,有情怀,有境界。

这首诗是苏轼《和文与可洋州园池三十咏》中的第十七首。此时苏轼已被排挤出朝廷,在密州任知州,他借物寓情,寄情于诗。诗人用“两争妍”说它们固有的美丽,用“各自偏”点明了它们各俱特色。但接着笔锋一转,突然一句:“惟有此亭无一物”,掷地有声。“无一物”与前面两种景象截然相对。然而恰恰是这“无一物”,作者才得以“坐观万景得天全”。花榭的美丽,仅仅是借了春风花景,只因有了“秋月”、“春风”,水轩、花谢才能“各自偏”、“两争妍”。如若没有了秋月、春风,水轩、花榭也就不见得美丽了。因此,苏子认为它们是一种浅层的美、形而下的美,是道家所说的“装润”、“做作”的美。苏子所追求的是“坐观万景得天全”的大美无我有我的大境界。


水轩花榭两争妍,

秋月春风各自偏。

惟有此亭无一物,

坐观万景得天全。


著名书法家,好朋友吕玉湖教授,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在大暑节之前给我书写了《南华真经.逍遥游》,还给夫人写了《般若波罗蜜心经》,一笔一划,用情用心。


洛阳已经几次造访了,上次是2010年来赏牡丹的。最近几天,开封洛阳都在布置菊花展,也看到有的园林在培植牡丹,为来年牡丹花开做准备。

游洛还是十年前,

龙门石窟佛威严。

天子驾六白马寺,

满城菊花胜牡丹。


人生匆匆,好心情,是最好的。

速来速回,过段时间可能还要去南疆玩玩。


【作者简介】


  方延明,笔名鲁人,1977年1月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留校任教。长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担任《南京大学报》主编。2003年,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首任院长。曾任中国新闻奖、长江奖、韬奋奖评委,2001年获江苏新闻最高奖---戈公振新闻奖。

  方延明专长于新闻理论和新闻实务,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教育报》等国内重要报刊发表54个一版头条重要稿件,先后出版三版《新闻文化》,被誉为我国新闻文化研究领域两个开拓者之一。他发表的《今天,我们应该培养造就什么样的新闻人才》《理论新闻学学科体系论纲》《我国媒介传播中的悖论问题》3篇文章,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后获普遍好评。

  方延明对中国传统文化、高等教育、邓小平理论亦有深入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中华文史论丛》《文献》《社会科学战线》《中国软科学》《自然杂志》《江海学刊》《南京大学学报》《南京社会科学》《求索》《晋阳学刊》等著名学刊发表论文150余篇,有9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993年发表的《邓小平思想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命运》,被中央党校收录新时期党的建设文库。

  独著《新闻文化导论》《新闻文化外延论》《新闻实务方法论》《新闻与文化研究》《新闻文化研究》《方延明文化三论》《方延明新闻作品集》,主编《新闻写作教程》《我国藏语新闻媒体影响力问题的研究》等著作。

  方延明文理兼通,出版三版《数学文化》,为我国高学校开设数学文化课做出贡献,获学界同行好评。

  2011年,方延明在时任总书记胡锦涛的支持下,任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我国藏语新闻媒体影响力问题的研究》首席专家,尽管已经花甲之年,仍14次到藏区考察调研,走遍雪域高原山山水水,主持完成《我国藏语新闻媒体影响力问题的研究》专著,以汉藏双语出版,填补了我国藏语新闻媒体大范围内影响力问题研究的空白,获学界业界高度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