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穷游”,这是许多人对刚刚过去的2023年五一小长假的“定性总结”。

  “乙类乙管”后首个五一,中国旅游刷新纪录:2.74亿人次;1480.56亿元。

  但是,分摊到2.74人次头上,“平均客单价”仅为540元。相比之下,2019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1.9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76.7亿元,当年“平均客单价”为603元。

  两者之间落差明显,这就意味着今年五一出游的人均消费去掉通胀等因素以后实际上只相当于2019年的一半。再说,现在的540元能干嘛?“加个油、买个门票、吃一顿饭,然后就可以打道回府了”。而这其中有些人估计就是买了两张高铁票在工作城市和老家之间来回。所以说,今年的五一是一场2.74亿人彻彻底底的“集体穷游”。

  “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大的快乐”,于是,大家“进淄赶烤”了——这难道也是“消费降级”的体现?!

  说她有“烟火气”、“接地气”也好,说她是“虚火”、“社会荒芜的表现”也罢,毕竟,“淄博烧烤”确确实实在这个春天爆火了。

  究竟能火到什么程度呢?网友称,“甚至,有很多被拐儿童的父母来到淄博,在闹市街头集体举牌寻亲”,只因淄博汇集了大量全国各地的游客。


  不过,“一次爆红就能逆天改命,城市转型岂会如此轻松?”,“淄博烧烤最后如何收场?”等质疑声也随之成了热门话题。

  继而有人称,“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地上无不熄之炉火”,甚至从“高挑靓丽的小姐姐”可以预判淄博“炉火快熄了?”

  虽然当地很快就辟谣,说这是一家车行的策划,但“175”、“185”这些玩法,是否有“女色消费”、“男色消费”的嫌疑?所以对于当下的互联网流量,我们要警惕其慢慢沦为“低级趣味”。


  淄博,齐国故都。历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的起源地,寓言故事“滥竽充数”也发生在齐国。

  春光不老,五月静好,立于当“夏”,淄博还在继续“百家争烤”。

  

  为什么火的是淄博?

  据媒体报道,假期五天,淄博站客运累计发送旅客超24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8.5万人次,旅客到达量约24万人次。当地著名的网红打卡地“八大局便民市场”假期第一天接待游客量超过12万人……五一期间,淄博旅游业消费额环比4月增长73%,游客在淄博本地中小商户日均消费金额环比4月增长达到近40%。

  网上有一段小视频记录了淄博的火爆(又心酸的尴尬):有位4岁小女孩乘车路过淄博“八大局”时,看到乌泱泱排队等着吃烧烤的人群,不禁好奇地发出了“灵魂之问”:妈妈我要看看,这是在做核酸吗?父亲听完后笑出了声,母亲在接受采访时说“她从小到大除了做核酸,确实没见过这么多人排队”。


  那么,我们也不禁好奇地要问问,这么多人去淄博只是为了吃烧烤吗?

  淄博烧烤,还真的“烤”出了不少“东西”。于是,全国各地相关部门来此“取经”,其实,这还需要考察吗?看看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不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这里引用@广陵的猫的观点述之:

  淄博的烧烤,肯定不会比你我家门口的好吃到哪去。一张面饼裹点牛羊肉好吃也有限。单纯为烧烤肯定是不值得特意去。淄博红火的核心价值点:你现在去淄博玩,不用找避坑攻略,不用担心出租车绕路,不用担心商贩少称,不用担心遭遇各种坐地起价,强买强卖,坑蒙拐骗和套路满天飞。更不用担心权益受到伤害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那一份无奈。这一份踏实和安全感,在当下显的那么弥足珍贵。其实道理很简单。我不信淄博全是好人啊?没有坏人?肯定有。一定也有淄博人想宰人想骗人。但淄博地方庙堂的高执行力。让坏人做坏事的违法风险和成本过高而放弃。有出租车想宰你,马上有人给你伸冤,有商家想骗你,马上就有人给你撑腰。淄博感动全国的不是烧烤,是淄博庙堂的这一份执行力带来的这份安全感。这么简单的逻辑,偏偏很多其它地方庙堂还觉得是烧烤红了淄博,对淄博红火的核心价值观视而不见,也学着去推什么烧烤,教科书般的东施效颦。

  所以,淄博烧烤背后,争议最多的是淄博政府的行为模式。

  淄博政府为烧烤产业提供“呵护式”服务:在火车站安排志愿者为往返旅客提供交通、住宿、烧烤、旅游线路等咨询服务;重新安排公交路线,主城区42条常规公交线路覆盖33家烧烤店,为大学城及一些院校定制线路;治安、消防、城管、食品安全等部门为烧烤保驾护航;举办淄博烧烤节,策划一系列“烧烤+”主题旅游活动。

  要知道,在全国其它地方的流动摊贩、外摆的烧烤见到城管、食品安全部门的画风完全不是这样的。

  一言概之,淄博火出圈的不是烧烤,是服务;政府定位应该是去服务,而不是去管制。

  说到这里,很显然,淄博的精神,是各地值得复制的。

  也确实,在城市管理方面,淄博不一样。

  淄博的政策鼓励着本地人,“这个可以,那个也可以”,只要合法合情合理,对吸引游客有利,都可以。

  但也明确规定了“不可以”,而“不可以”是少数的,且保证了这些“不可以”的措施,在大局上的合理性。


  ↑马晓磊骑乘共享单车进行实地调研督导。

  而这些背后,是有一位“特立独行”的市委书记,是他让淄博变成一座有温度、有烟火气、有人情味的城市,他就是马晓磊。

  马书记把淄博搞得上下一心,“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马书记甚至还喊出了口号:“谁砸我们的锅,我们就砸谁的碗!”


  ↑淄博政府办公楼还用着1961年盖的老房子!从锈迹斑斑的淄博市政府大楼,能看到淄博爆火的背后原因……

  网上的一种声音颇耐人寻味,网民呼喊:“我们也需要一个马晓磊书记。”基于此,也有人担心马晓磊会步耿彦波和陈行甲后尘,遭人嫉妒仕途不顺。

  耿彦波,原山西大同市长,被人称为“中国好市长”“疯子市长”,在任期间把大同从一个“大县城”升级成了真正的地区城市,离任当天被当地群众跪地挽留。

  陈行甲,原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委书记,被人称为贪官杀手,任职5年把87个贪官送进了监狱。因为其太不通“官道”,最后不得不裸辞。

  写淄博的火热和马书记的执政,就不能不写上一任市委书记江敦涛,江2022年7月才从淄博市委书记上调任他处,在江主政淄博期间,马历任市委副书记兼任张店区委书记、淄博市长。淄博快速路、高铁站改造等大刀阔斧城市规划均出自江敦涛书记任内。城市改造其中不乏民间负面舆论,如今淄博的爆火,也彰显江的远见。


  ↑2020年5月,时任淄博市委书记江敦涛(左一)还带头下馆子撸串,时任市长马晓磊(右一)也陪同前往,淄博对烧烤的重视可见一斑。

  另外,淄博也是鲁菜的发源地,淄博烧烤这么火了,“八大菜系之首”的鲁菜咋没火呢?

  鲁菜被不少人认为是“八大菜系”中唯一的“自发型菜系”。“自发型菜系”是指自己发展出来的菜系,没有受到其它地区烹饪技术的影响,完全是本土独立产生、独立发展的菜系。鲁菜也是中餐基本技法的“发源地菜系”,其它是“影响型菜系”,是从鲁菜的技法传过去的。

  “中国国家地理”微信公众号发文从鲁菜的发展存在着“两种路径”来解析鲁菜未火的原因:一种是正统的鲁菜,继承着复杂的烹饪技艺,走高端路线,但在推广过程中受阻;另一种则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家常菜,却在代代传承中忘记了它们的鲁菜属性。

  那么,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鲁菜该何去何从?

  有网友支招:民以食为天,美食是个卖点,比美食更大的卖点是淄博人的“好客”。而淄博作为鲁菜发源地,恰恰不缺乏山东人的万丈豪情与好客风尚。淄博是否可以“烧烤”为切入点,给鲁菜找一个具体的产业承载地、文化传承地和美食体验地?让人们一想到鲁菜,就馋涎欲滴地直接奔淄博而来?这实际上也是以美食为媒,促进旅游业发展。

  

  “淄味”还能火多久?

  资料显示,建国后,淄博因其丰富的矿产资源一跃成为山东乃至全国工业重镇。1954年全国第一家铝厂——山东铝厂在淄博诞生,1985年中国首台双层客车在淄博诞生,第一艘航天飞船的电机,第一家真丝带生产厂等,彼时的淄博无限辉煌。

  淄博的经济实力,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都高居山东“老三”位置,却在此后一路下滑。近年来,这座老工业城市面临转型阵痛,环保压力下,淄博陶瓷建材和化工业持续衰落。到2019年,淄博经济总量已被临沂、济宁反超,降至山东第七,2022年淄博GDP为4402.6亿元,跟临沂、济宁的差距拉大至1375.9亿元、914.3亿元。


  分析认为,淄博的爆火出圈,有诸多偶然因素,但也并非完全出于偶然。背后就是这座老牌工业城市的转型尝试和非典型性“自救”。

  网上流传着淄博市文旅局宋爱香局长的一段采访录音,她哽咽地说:

  其实挺心酸的,一座工业城市用烧烤来展现在别人面前。淄博东边是青岛,西边是济南,夹在中间真的有些可怜,划经济圈的时候,划济南在外边,划青岛是边缘,我们这个城市被其它城市赶过了好多。


  网上还有一种说法,或一种疑问,说是烧烤能救一个地方的经济吗?说这话的,也是基于淄博“老工业城市”的背景。近年来淄博确实面临着经济转型的问题,而且在当前整个经济不是很景气的情况下,这种转型确实是不容易的。

  事实上,以淄博烧烤等为代表的特色旅游产品,对当地城市消费的拉动效应不容小觑。

  最新官方数据公布,淄博今年一季度GDP超千亿元,消费市场复苏快于全国、全省。由于五一在第二季度,估计还会有一个大的增加。

  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算了一笔账,吃一顿山东淄博烧烤人均消费50元,却带动当地交通、住宿等消费750元,不到百元的消费,却撬动了十余倍的消费力。据悉,餐饮营业额竟然增长了25.2%!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淄博的财政收入恢复其实跟烧烤和旅游的关系没有那么大。旅游业占当地经济产值的比重不到5%,服务业对当地财政的贡献度较低。淄博主要产业还是煤矿、铁矿、玻璃、陶瓷、化工等工业,经济收入主要靠大型工业企业支撑。

  自媒体人关不羽写了篇文章,说截至今年2月23日,淄博市表内表外的总债务规模高达1000亿以上,而去年全年的税收收入仅为244.1亿元。四年税收不够还债。

  烧烤不是产业革新,烧烤的火爆还无法改变整个淄博经济发展大船的方向,对于淄博这样的三线城市,发展的重点应该还是制造业等传统产业。

  对待传统产业,淄博正以节能降碳和数字转型为牵引,推进“千项技改、千企转型”,支持绿色化工、纺织服装等产业迈向中高端,推进建陶、玻璃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现在,淄博虽然成了全国公认的“烧烤之都”,但鲜为人知的是,淄博为了实现能源转型,还一直盯着北方“氢能第一城”在努力。

  淄博是山东省乃至全国的重要化工基地。通常,石油化工会带来大量副产品氢,这是淄博发展氢能产业得天独厚的机会。自媒体“环球零碳”发布署名环球零碳研究中心文章称,截至2022年,我国已经批准五大氢能产业示范城市群,包括京津冀城市群、上海城市群、广东城市群、河南城市群和河北城市群。而没有列入这五大示范城市群的淄博,却同时是这五大城市群的合作城市。继2021年淄博成为京津冀、上海、广东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合作城市之后,2022年1月,再次成为河北省与河南省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合作城市。

  该文认为,“沿链聚合,集群发展”是淄博发展氢能产业的理念。就像淄博政府人员所说,淄博招商引资不是只要是菜就都放到筐里,而是围绕当地产业基础招引企业。在这个理念下,淄博已经形成一条包括制氢、运氢、储氢、燃料电池和燃料电池汽车开发等多环节的产业链。其中,淄博氢能发展最明显的是,如果开车前往淄博吃烧烤,途径济南、青岛之间的“交通大动脉”济青高速公路上的淄博服务区,就能看见全国首座具备加氢服务能力的高速服务区。2021势银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年会上,淄博超过深圳,挤进“中国氢能示范城市政策竞争力15强榜单”,排名第7。

  除氢能产业外,更重要的方向是推动新兴产业发展。近年来,淄博利用支持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一系列政策,将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四强”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培育优势产业链群。

  不过,与资源型工业不同的是,新兴产业发展高度依赖于自由市场以及市场化程度高的营商环境。

  故而,淄博还会火多久呢?

↑淄博小饼夹烧烤卷葱。

  事实上,淄博烧烤火出圈后,对这股突如其来的现象级流量,很多人还是持着理性与冷静,观察并提醒“它能火多久”。有文章甚至这样写道:“此类营销往往是非可持续的,顶多是带来一阵围观,即便是视频拍得再好,大家也不愿意在那里定居,更很难转化为招商引资的优势。”

  但也有不同的看法,自媒体号“鸟鸣鸟歌”发表署名华翔的文章认为,在众多五一“进淄赶烤”的体验文章中,我们已然看到了“流量”变“留量”的无限可能。譬如产业的拓展延伸,有文创产业迅速跟进,名为“美淄淄”、“香博博”的卡通公仔4月底“出生”,印有“进淄赶烤”的手工袋、“琉璃烧烤”摆件等各种围绕烧烤的文艺作品也陆续出街,更带火了淄博琉璃。有多元化文旅产品打造,用“烧烤+夜游”“烧烤+露营”“烧烤+非遗”等一系列“烧烤+”活动以及民俗展演、文化馆奇妙游等文艺演出,推介引流外地人本不知晓的淄博旅游资源,展现城市文化魅力。烧烤业本身,也在加速产业化、标准化,比如那个配烧烤小饼,就由作坊简易生产输出统一成规模生产规范包装。

  也有人认为,“烧烤”不一定会一直火下去,但“淄博”却会一直火下去。

  就目前来看,淄博的现象级流量和一系列举措都堪称中小城市的范本。

  淄博的爆火也引起了国家的关注和支持。

  5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山东调研。调研中,李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山东省有关部门、部分市县和企业负责人发言。《新闻联播》画面显示,淄博市市长赵庆文在座谈会上发言。


  座谈会上,赵庆文强调了淄博市的消费热点和特色产业发展。其中,淄博烧烤文化成为该市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产业之一,引领了当地的美食消费潮流,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消费者。这不仅推动了淄博市的经济增长,也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

  通过座谈会,中央政府希望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合作,推动淄博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加强特色产业的培育和推广。这将为淄博市的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的机遇和动力。

  就在此次总理座谈会之前,5月15日,淄博市市长赵庆文还率考察团赴广西柳州实地考察,并围绕如何实现“网红”变“长红”、把“流量”变“留量”等进行座谈交流。

  当然,“网红”城市如何“长红”不仅是提高服务质量这类浅表性问题,更重要的是城市治理能够跟上营商环境,通过风口事件让大家对这座城市具有信心。据了解,淄博已出台一系列人才政策,吸引大学生就业落户,还在一些烧烤店的餐桌上贴上了内容为“人才金政50条”的人才二维码。可以看出,淄博正在想办法让人从愿意“游”在这里,变成愿意“留”在这里。

  而且,淄博区位优势也不错。淄博是百年胶济线上的起点城市,距离周边的济南、潍坊、滨州、东营非常近,还是连接青岛、济南两大城市的必经之路。

  烧烤,既是淄博打响招牌的一个切入口,也是文旅产业的一个着力点。

  不管怎么说,淄博至少解决了眼前的问题,希望“淄博烧烤效应”能够扩大到整个地区的营商环境,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时,希望其它城市也能跟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