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天下大贾向往之地。十万贯、骑鹤、扬州,这就是古人的美丽梦想:多金、成仙+去扬州。


瘦西湖(“城市圈”资料图)

  无数商贾巨富在此贸易往来。这些能腰缠十万贯的,到底是些什么人,他们的财富是怎么“缠”到腰里的,姑且不论。

  坊间语,“富人扎堆,当纸醉金迷之所在也”。明代《广志绎》中将“苏杭币、淮阴粮、广陵姬”,作为天下码头之物产。

  “广陵姬”还有一个诨号即“扬州瘦马”。

  大家熟知,“白马非马”的诡辩逻辑,“指鹿为马”的歪曲事实,那“扬州瘦马”又是什么马?

  “瘦马非马”也。“瘦马”是一个对女性带有侮辱性的词语,意为像买了弱小马匹一样,买主可以对买来的小女孩任意蹂躏。

  “瘦马”一词出于何典?有人认为是出于白居易的诗:“莫养瘦马驹,莫教小妓女”、“马肥快行走,妓长能歌舞”。这里不但把马与妓女并提,而且明言“养瘦马”三字。

  较早记载“扬州瘦马”的,约在明代后期,如万历进士王士性所著《广志绎》卷二有云:

  广陵蓄姬妾家,俗称“养瘦马”,多谓取他人子女而鞠育之,然不啻已生也。天下不少美妇人,而必于广陵者,其保姆教训,严闺门,习礼法,上者善琴棋歌咏,最上者书画,次者亦刺绣女工。至于趋侍嫡长,退让侪辈,极其进退浅深,不失常度,不致憨戆起争,费男子心神,故纳侍者类于广陵觅之。……

  王士性同时代人沈德符,在《野获编》卷二十三“广陵姬”一条中,更细致地记载了“瘦马”的情形,“今人买妾,大抵广陵居多。……”记载言,以“养瘦马”为“恒业”的不仅有一般人家,更有“仕宦豪门”。他们有的“蓄数人”,有的“或至数十人”。约略教授一些琴棋书画之技,目的则完全为了“速售”,“以博厚糈”。

  清代扬州仍有“闾阎老妪,畜养女娃”传统。据清代金子婴《广陵竹枝词》称:“十三学画学围棋,十四弹琴工赋诗。莫管人称养瘦马,只夸家内有娇儿。”康熙年间罗马尼亚人米列斯库《中国漫记》中也记载了“扬州瘦马”。

  微博上曾有人爆料朋友圈有姑娘发自拍的时候配文:“我愿做扬州瘦马,与你浪迹天涯。”顿时惊呆一众网友。


  至于“瘦马”究竟是什么“生意”,前面引文也说得很清楚了,本质就是“人口买卖”。就像人们常见的养鸡、养鸭、养猪等行业一样,在其年幼时豢养,养到一定程度之后 ,高价将其卖出,从中谋取暴利!

  换言之,就是将穷苦人家里的女孩子购买过来,从小培养她们歌舞、琴棋书画等妓艺,到一定年龄后,再将她们卖给富人做小妾,或者卖到青楼妓馆等地!然而,她们因为身份的特殊性,进入“豪门”之后被女主人所嫌弃,经常遭到打骂欺压,等人老珠黄后,男主人又重新找了新的风姿绰约的小妾,最终落个被抛弃的下场。

  更有甚者,秦淮河畔还形成了专门的“扬帮”歌妓。近代著名作家包天笑在《钏影楼回忆录》中写道:“苏北历岁以来,都是荒歉,而扬州夙称繁盛,于是像盐城各县的苦女孩子,从小就卖出来,送入娼门为妓。古人咏扬州有句云:‘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当种田。’实在这都不是扬州本地人,但是他们总称之为扬帮。”

  “扬帮”的秦淮八艳,即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柳如是、陈圆圆,这八人色艺双绝,都是“扬州瘦马”中的翘楚,和低级妓女完全不同。从秦淮八艳的历史来看,她们虽然有色有才地位高,但也无力左右自己的命运。

  可以说,“扬州瘦马”的故事,就是一段贫苦人家女孩子的血泪史。

  继而,有人歪解,“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难道是说一个女奴在路上吹着风、伤心欲绝的样子吗?

  历史上,还有“西湖船娘”、“大同婆姨”、“泰山姑子”……这些女子其实本质上和“扬州瘦马”一样,都是小时候被卖或者被拐的女孩子,因为模样姣好而被人贩子养大,等长大成人再被卖掉换钱……

  归根到底,她们都是一些苦命女人的缩影。处在一个老百姓生活困苦,只要赶上灾年,就要贴儿卖女的困境中,这何尝不是社会的悲哀?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可不知亡国恨的又何止“瘦马”?

  她们不过是富人的玩物罢了,却要背上红颜祸水的骂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