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浮华和真实

  生命中什么东西是浮华的?什么东西是真实的?一个人为什么会陷入于浮华之中?有些人在浮华中沉沦,而有些人在浮华中返回真实。明末清初四大公子之一的冒辟疆,就是一个悲欢交集的异类之人。和冒辟疆同时代有一位禅宗法师,名叫“见月”。他写了一本“一梦漫言"。在明末清初,乃是一个充满苦难,看不到希望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坚持追求信仰和理想。尽力救度众生、种种艰辛,并非常人所能经历,也非常人可以忍受。什么叫做悲?就是对苦难世界的悲,这种悲转化为情,这"情"字即是动词,就如林黛玉的"情”字。贾宝玉的情"不情”。冒辟疆的悲情感化了有情之人,并且感化不情之人,甚至“不情”之物。所以冒辟疆和见月法师有心灵上的呼应。见月法师写“一梦漫言",冒辟疆写红楼梦。什么是"欣"?这就是执着,就是一种信念能够坚持,要不怕别人“笑”要使自己坚持到最后使自己成为一个最后能笑的人。这个人在世界上能够坚持自己的理念,无论经受多少风波,遭遇多少磨难,都是忍字当头,坚持一步一步地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达到理想的彼岸,这就是“悲欣交集”四个字表达的真谛。悲是悲情之悲,也是慈悲之悲。佛经中有"大悲咒",就是劝人有“大慈大悲之心"。悲是出自于内心之悲,而这个内心之悲又是从何而来呢?这是一个人充满着爱这个世界,而这个世界上充满着受苦受难。对那些在生命线上挣扎的人,能不从内心的深处发生"悲"么?

  当一个人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之时,他回顾自己所走过的人生历程,一种悲情自然而然地有感而生。在生命的某个阶段,是生活在虚妄与愚昧之中。这使冒辟疆在不断地忏悔、自责。冒辟疆用了他中晚年大部分精力在书写红楼梦。他开诚布公地写自己是“无才补天,幻影人世”。脂批作批语八字,便是作者一生惭恨,尤其是一首偈云:“无材可去补巷天",甲戎侧批:"书之本旨,枉入红尘若许年"。甲戎侧批:“忏悔之言,呜咽如闻"。冒辟疆和他的私友谈及往事,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失声痛哭。作为他的爱妾是经常看到他的这种自责行为。所以会写下如此的批语。

  (二)冒辟疆的浮华的社会背景——在冒辟疆的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浮华

  冒辟疆生于1611年,死于1693年,享年83岁。他生于一个表面上貌似繁华,但是已腐朽到根的年代。那时的文人刻意追求生活的繁华和舒适,追求生活用品的时尚与潮流。无论宴会的菜肴与器皿,还是服饰和装扮,居住的厅堂园墅,出行的车舆画舫,凡是与生活有关的方方面面,都力求奢华与精美。这种精致化的追求,一方面是财力的显示,另一方面则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这种上层文人的趣味与风气,也广泛地左右着普通百姓的审美与趣味。这样就形成了一股独特的社会风潮,到崇祯年间,这种奢侈已达烂觞之极。

  冒辟疆刚两岁,就随祖父冒梦龄去会昌,在江西生活了五年,在1621年时,又随祖父去四川宦游。

  明代朱元璋为了促使国都繁荣,吸引海外商人,满足官民旅游娱乐与宴集的需求,建起了十六座酒楼,即是国家级的宾馆,又负着娱乐休闲的重任。建筑之豪华,主体之雄伟,可谓登峰造极,官妓歌舞佐酒,丝竹弹唱,则代表着明初曲艺之最高水平。这种休闲娱乐活动随着风气日盛,渐渐流于媚俗淫秽。尤其到明中期张居正执政时,国库充盈,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民间财力是可支持狎妓宴游的奢侈消费。万历后期经济衰退,政治动荡,但官妓并没有消失。官妓的活动集中在秦淮河边,官妓从服务于国朝贵宾商贾巨富转向了文人群体。而官妓通过与文人士大夫的倡和及交流,旧院优伶拥有了操持清议的政治热情。他们从传统的儒家的家国观念来激励自己的价值与实际行动,有些优伶甚至其表现比男子更加爱憎分明,他们的行动使许多男汉汗颜。这里面有著名的金陵十二钗,例如柳如是、李湘君、陈圆圆、董小宛、董年、顾媚娘、卞玉京等。在明末清初的历史上,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巾帼英雄。冒辟疆有位族曾祖名叫冒愈昌,他也是冒辟疆的私塾老师,从小就教授冒辟疆诗文歌赋。冒愈昌是位风流才子,他和“秦淮四美人"马湘兰、郑如英、赵今燕和朱泰玉交好,他非但自己狎妓还带上了自己的族曾孙冒辟疆。所以说冒辟疆从小就在这种风气中长大,这也不是个别的例子。例如夏完淳,他自小就受其父夏允彝的影响,拜陈子龙为师,十四岁跟随父亲与陈子龙参与了抗清事业,兵败被俘,英勇就义,年仅十七岁。如此刚烈少年,从小就随父亲出入青楼,他挥洒自如地写“青楼篇与漱广词赋”。从这一个情况来看,使人不得不从另一个侧面来看那个特殊年代,青楼文化之于文人阶层的重要魅力与价值。祖孙、父子同去青楼,好像是司空见惯之事。但是,就是这些混迹于青楼的文人,在大难到来之时,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大义在身,做出了可歌可泣的伟举。夏允彝投水殉国,夏完淳怒斥洪承畴,慷慨就义。陈子龙也是个泣鬼神的英雄。当时文人在青楼结识的相好,看中的是他们的才情和品味,而青楼女子也凭借他们在和民事的交往中获得艳名,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赞誉和实际利益。

冒辟疆画像

  (三)冒辟疆的浮华——冒辟疆与李大娘、李湘真、顾媚娘范珏等人的往来

  冒辟疆最喜欢去的地方是李大娘的“寒秀斋”。李大娘,字宛君,这是否冒辟疆后来娶董白为妾,把其改名为董小宛有关?并无资料佐证。在寒秀斋内,还有名叫“十生”者,名叫李湘真。她因是李大娘的第十个妹妹,与冒辟疆最为友善,密切往来。李湘真字雪衣,尤善琴,喜清歌。冒辟疆为她写下了如下的赞许文字“不以色称,眼晴眉言,慧巧独绝”。与冒辟疆同时代的文人余怀写李十娘性情高诘,绝非“河间妇”之流可比。顾媚娘和冒辟疆建立了密切关系,后来顾媚娘成为冒辟疆最要好的朋友龚鼎孳的妻子,人称“横波夫人”。龚鼎孳是尚书,冒辟疆的两个儿子相继居住在京城的尚书府邸,由龚鼎孳亲自授教。崇祯十二年(1639年)冒辟疆第四次到南京参加乡试,闲暇之余,他居住在李湘真居所。有位名叫倪三的老师出了三十道题。命临考学子之闱之前交稿。冒辟疆白天应酬,午间与李湘真同寝,在白嫩的雪臂作枕的黑甜乡中,每天草拟一篇腹稿,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全部三十道诗文考题。可见在人生最紧要之关头,冒辟疆竞然在青楼中寻欢作乐,而在寻欢作乐中还不忘自己赶考的本份,真是一个异类的文人雅士。作为青楼女子不只是在青楼中弹琴唱曲,绘画下棋,或者卿卿我我作肌肤之亲。根据张岱的“陶庵梦记”记载了发生在崇祯十一年(1638年)冬天打猎的事,说张岱和朋友吕吉士、姚简叔带了姬侍王月生、顾媚娘、董白(董小宛)李十娘、杨能,无论男女均穿上戎衣,女的穿的是大红锦狐嵌箭衣,昭君套,他们去南门,到牛首山,极驰骤纵送之乐,打到一头鹿,三头麂,七只猫狸,四只野兔,三只野鸡,然后烤鹿肉以餐。这段记载后来冒辟疆把其写进了红楼梦四十九回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四)浮华中的真实

  毋庸置疑,冒辟疆一生中最钟爱的女人是陈圆圆。冒辟疆视做义子的陈维松在他的《妇人集》中写道:“姑苏女子圆圆,字畹芬,戾家女子也,色艺擅一时,如皋冒先生常言:"妇人以姿致为上,色次之,碌碌双鬟,难其选也,蕙心纨质,澹秀天然,生平所见,唯圆圆一人耳。"戾家之女的戾是指有罪之家的女儿,正因为如此,陈圆圆才会投靠姨母陈大娘。冒辟疆和陈圆圆两个人一见钟情,立刻达到了婚嫁的程度,而且陈圆圆和冒母也见过面,得到了冒母的允诺。陈圆圆因钱谦益之劝,答应以周皇后表妹的身份进京入宫,企图分田贵妃之宠,从而打击阉党势力使东林党人能重振旗鼓。陈圆圆进京入宫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要挽救陷入险境的冒辟疆之父冒启宗。冒辟疆和陈圆圆有过一夜情,然后劳燕分飞。陈圆圆临行要求从小生活在一起的董小宛代替她嫁给冒辟疆为妾。冒辟疆对陈圆圆的情铭记在心,所以称陈圆圆为卿卿,这卿卿两个字对冒辟疆说来是很少用的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董小宛也仰慕冒辟疆,虽然她从十六岁起就是钱谦益的侍姬,做了三年侍姬到了十九岁,再次遇见冒辟疆就死心塌地的一心嫁给冒辟疆,从苏州回如皋的路途上,共二十七天,她二十七次求爱被冒辟疆拒绝,从这点来看,冒辟疆并不是一个滥情的人。吴梅村的侄女吴蕊仙偕同她的闺蜜周琼,来到如皋避难。冒辟疆给予力所能及的照顾,吴蕊仙和周琼都有意要嫁给他成为妾,被冒辟疆婉拒。冒辟疆家中有一个丫头吴扣扣从小就卖给冒家为婢,一直充当冒辟疆的使女。直到吴扣扣在十八岁时,即将成为他的小妾时,吴扣扣还是冰清玉洁的女儿身,就如红楼梦中的晴雯,临死前还是处女。冒辟疆娶董小宛为妾,董小宛在顺治七年被迫北上进京入王府,成为多尔衮的福晋,冒辟疆和董小宛出于民族大义,用长生不老金丹,让多尔衮一命呜呼,董小宛进入皇宫,成为伺奉孝庄皇太后的侍女。后来又成为多博儿亲王的王妃。董小宛为了实现其公公冒启宗反清复明的夙愿,有意和顺治亲近,结果顺治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董小宛可以完全拿揑得住顺治,在这种情况下,冒辟疆以董小宛设计的妙计绝策,娶董年为姬,使董年怀上冒辟疆下的种,董年在京城生下玄烨。董小宛实施调包计,并设法使顺治承认玄烨是自己的皇三子,从而实现了兴越沼吴的大业。董小宛和顺治也有了皇四子,当顺治立皇四子为荣亲王,并欲立其为太子时,皇四子只存世三百天就夭折了。顺治伤心欲绝,董小宛并无丝毫痛心的表现,反而百般宽慰顺治,这种一反常态的做法着实使人怀疑。其实,大义在胸的董小宛有海洋一般的心胸她能忍天下难忍之事尤其是失明之痛也能泰然处之,令人叹为观止。

  冒辟疆在顺治十六年正月,迎接董氏姐妹带来小龙子玄烨前来为冒母七十岁祝寿,这时是冒府登峰造极的风光。当然,这种风光还有一次,那就是1689年玄烨来为冒辟疆预祝八十大寿,两次均是昙花一现的风光。到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董小宛和郑芝龙相互勾结,准备在顺治御驾亲征前往南京,来一个翁中捉鳖,迫使满清退出关外。郑芝龙的一封写给正在长江游弋的郑成功的信被截获,董小宛参与其事被揭露,董小宛只能饮鸠药毒酒自尽。顺治痛不欲生,最后带了董年于次年正月初七日离宫出京,去五台山出家为僧。1689年年初玄烨来祝寿,浩浩荡荡三千余人数百艘船,冒辟疆脸上生光,来祝寿的人不知其数,有上百篇寿文,上千首诗,诗文卷起来,有牛腰粗。可是曾经几何时,到1689年9月份,由于京中情况突变,玄烨只能转向,坚决不承认冒辟疆和自己有关系,并把他驱逐出如皋,流亡到通州,过了一段卖字为生的苦日子。

  董小宛死后,董年随顺治出家,应了“树倒猢狲散”这句俗语,冒辟疆也心灰意懒,相继收蔡含、金玥、张氏女三位为妾,其目的就是为了完成他的愿望,用红楼梦这本小说来把他所经历过的事情一一细述出来。

  (五)冒辟疆生于一个腐朽的年代

  冒辟疆生于1611年,1693年去世,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一个动荡不安,明清两朝交替的年代。是一个苦难不堪的年代。也是一个到处流泪甚至流血的看不到希望的年代。但是也是一个所有的仁人志士发奋努力,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用他们所认为的最合适的方式来拯救国家、拯救社会、拯救民族、拯救世人的年代。冒辟疆的父亲和冒辟疆本人参加了吴易的白头军,但是,这支抗清队伍失败了。董小宛参于其中,结果被掳。过了半年,才设法从魔爪中挣扎逃出来。冒辟疆的表弟许元博在身上刺了反清的字句,被告发掉了脑袋。冒辟疆的亲戚李之椿发起武装斗争,结果也被镇压。只有钱谦益、顾炎武、归庄伙同冒辟疆施行西施美人计才得以成功,使满清的江山变色。

  (六)历史竟然是如此的相仿

  明末是一个溃败的糜烂的时代,而在这溃败和糜烂中到处漂泊着浮华的气息,在士族社会中,这种浮华的气息更为严重。可以说,冒辟疆从小就受到浮华气息的重污染,所以他在和诸多女性交往中,显露出一种纨绔子弟的劣根性。这一点貌似两律相背的情况,三百年之后,在李叔同的身上也有所表现,我们可以根据对近代人李叔同的分析,从而了解四百年前冒辟疆的习性。李叔同在天津和在上海居住期间,跟一些女艺人和有名的妓女交往非常多,最显著的例子有两个,一个是天津的杨翠喜,还有一个是上海的李苹香。李叔同赠杨翠喜两首词,其中一首写道两个人相处的情景“酒醒月痕底”这是欢度良宵之后的景象,“江南杜宇啼",似乎他俩身在南方,下面一句是李叔同对杨翠喜的怀念,“愿化穿花蝶”即是指自己宁愿化蝶绕在杨翠喜的身边,诗句显露出浪漫的情绪。

  (七)切莫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待底层女子

  李苹香是沪渎妓女界中一等的红倌人,李叔同和她交往密切。有一本书名叫“李苹香",李叔同为其写序。龚自珍认为京城的妓女会使世人的意志消磨于风流之中,不会振作,不能为国家发奋。李叔同却在序文中持相反的观点,他认为,嫖妓是一回事,发奋又是另一回事,这点似乎和明末清初的志士的观点相一致。时代漂浮着浮华的气息,这种气息是摆脱不了的,但是在浮华的气息中寻找到自我,而不是一味地沉沦在其中不能自拔,这样的人生就会变成荒唐堕落的人生。李叔同和杨翠喜打交道,是因为他同情底层人。他认为,他们成为有权有势有钱人的"性奴隶”,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命运安排。他和她们打交道,甚至可以认为他是对下层女性的一种“尊重"。因为下层女性,即使是出卖自己肉体的妓女,他只出卖自己的肉体,他们并不出卖自己的灵魂,他们的肉体被一群色狼沾污了,但是他们的灵魂是纯洁无暇的。这就是李叔同以及四百年前冒辟疆的观点。在历史上,有多少妓女被人称颂,西子湖边的苏小小墓一直有人来祭吊,薛素素是文人挥笔下赞许的人物。韩世忠的夫人梁红玉击鼓战金山,千古传颂。近代的小凤仙协助蔡锷将军反袁,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赛金花出面挽救了多少生灵,难道这些出身妓女的女性不值得人敬重吗?不但中国如此,法国著名作家左拉笔下的“羊脂球”就是一位值得世人尊重的妓女。所以说,切莫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待,这是一种偏见。

  冒辟疆的一生,过着风流名士的生活,但是在同时,在他的身上流淌着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力量,如果说他的风流成性的生活是他的浮华,那么他生活之中的另一面就是忧国忧民。他为了华夏民族可以忍辱负重,为了中华大地能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她可以牺牲一切。这是一种凡夫俗子所不具有的千钧之力,而这力量改变了历史,这正是冒辟疆人生的真正意义所在。

  (八)冒辟疆的性格中的“情情”

  冒辟疆具有黛玉的“情情”更有宝宝的“情不情”。说起冒辟疆的“情情"",可以例举的例子不胜枚举。冒辟疆三次赈灾,可以说化尽了他家所有的钱财,连他儿子要娶亲应送的彩礼钱也捐掉了,把自己妻子苏元芳的出嫁首饰也变卖了,苏元芳死后入葬时,连一件像样的陪葬物也没有,赈灾的规模大到是足以让人咋舌瞠睛的地步,灾民数十万,时间长达四个月。而且,赈灾不是一次,而是三次,救活了数十万灾民。冒辟疆在关帝庙前向关帝发誓,要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做1万件善事,这种宏愿一旦在关帝面前立誓,做起来十分费力,冒辟疆做到一半时,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所以停顿了下来,晚上做梦,关帝在指责他,咬咬牙,借了银子做善事,以结善缘。

  1684年,康熙第一次南巡,来到如皋认父,在红楼梦中有"丁郎认父”的情结,冒辟疆心中十分高兴,对玄烨说道:“冒氏家族世世代代关心百姓疾苦,一直在兴修水利”。他要求玄烨以国家之力,治理黄河淮河,玄烨听后,立即着手进行这项工程。冒辟疆不顾已是古稀之年的老人和儿子冒丹书一起参与此事,数年如一日,不辞劳苦。冒辟疆在他写的文章中大声疾呼:“是农民养活地主,不是地主养活农民”,他把黎民百姓放在首位。虽然他出生于大官僚、大地主家庭,他的妻子苏元芳是如皋的名门望族出身。苏家拥有良田万亩,房屋千间,但是冒辟疆的立足点是站在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之中。玄烨当上了皇帝,冒辟疆写给康熙两篇政论性文章,一篇是“天子以四海为家论”,另一篇是“读史须识治乱之机论”。前一篇的主题思想是劝告康熙要以天下的父母为父母,以天下的子民为子民,这样才能达到四海为一家的宗旨,这样才能成为百姓拥戴的好皇帝。另外一篇就是劝告康熙应以史为鉴,务必承认如何会造成动乱,动乱的根子何在?只有抓住时机,才能治乱。康熙就是听信了冒辟疆的良言妙策,稳妥地度过了一次又一次难关,使康熙盛世长达百年之久,这不是冒辟疆带给黎民百姓的福音吗?

  冒辟疆对董小宛和董年有很深的感情,可以说,冒辟疆是一个十足的情种。但是在大义面前,他依然决然地抛弃了对董氏姐妹的情。这并不是他无情,不是他绝情。就如裴多菲所说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把这首诗改一下“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爱大明,两者皆可抛。”冒辟疆为了匡复大明,宁可牺牲自己的两位爱妾。董小宛更是厉害,把自己亲生的儿子皇四子也献了出来,这就是一种信念在撑着,而这种信念可以发射出无穷无尽的力量。玄烨八岁登基,十四岁开始亲自执政。但是,在玄烨的身旁,均是满清的权贵在包围着他。玄烨动弹不得,根本不可能公开自己的身世,在这种情况下,冒辟疆和吴三桂联手,以拥护“三太子”为民进行反清,注意是拥护三太子啊,不是朱三太子,满清当局存心用朱三太子来混淆视听,三太子是玄烨,因为玄烨是皇三子,而且也是冒辟疆的第三个儿子。冒辟疆配合吴三桂发起的“三藩反清”,在康熙十三年下半年到达湖北襄阳。组织洪门,并于康熙十三年五月十三日在襄阳红花亭举行成立大会,其目的就是为了“清君侧”,只不过不能公开打出拥护玄烨,驱逐满清的旗号,只能隐蔽地写出拥立三太子?这样在表面上会使人认为这位三太子是朱由检的后代,还满清当局也曾混淆视听,把三太子改成朱三太子,大肆抓捕一个又一个不断冒出来的朱三太子。吴三桂和冒辟疆之间有着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尤其是陈圆圆,均是双方的最爱,两个男人为了反清联合在一起。冒辟疆委派他的盟友陈则梁作为联络人,冒辟疆在襄阳和清军打了一仗获胜,可是部队转战至江西南昌,洪门被清军团团包围,此时吴三桂出于私心,想自立为皇,所以按兵不动,任凭冒辟疆率领的洪门浴血奋战。最终,冒辟疆和他的儿子被俘,经过周斯盛的调停,冒辟疆和康熙之间签订了“羲皇契”。这羲皇就是康熙皇帝,熙与羲谐音且同义,康熙在如皋泰山土丘旁边建造了三间茅屋,冒辟疆把其取名为匿峰庐,康熙要其父冒辟疆“闭门谢客思过”。冒辟疆在此一心一意著作红楼梦,这部红楼梦是冒辟疆在47岁时就开始动笔写了,其中断断续续,而在闭门谢客思过的环境下,终于静下心来,从容不迫地著作了。

  经过几年的沉思,冒辟疆终于想明白了,要自己的儿子公开亮相,时机尚不成熟当务之急是要国家统一,百姓安居乐业。所以他把自己的孙子冒浑推荐给狼山总兵金尚荣,金元戎把冒浑带到了福建,在李光地的麾下效力。冒浑在攻打澎湖列岛时,奋勇冲在前面,把澎湖攻下立了首功。这时,冒辟疆作为已隐居多年的洪门发起人,写信给盘踞在台湾的陈永华,陈永华也是洪门领导人,冒辟疆给他说明实情,让他们知道玄烨原来是自己的儿子,他这个皇帝乃是心向大明的。所以,陈永华力劝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降清。李光地在1684年5月份班师回朝,途经扬州和冒辟疆碰面,特意送一件白狐皮大衣给冒辟疆,很有可能这是康熙授意的,这使冒辟疆的心花朵朵开。在五月端午节,竞然穿上了这件白狐皮大衣,乐得手舞足蹈。五月端午的天气很热了,穿白狐皮大衣,真是老夫聊作少年狂。由于冒辟疆在统一国家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使康熙和冒辟疆之间的心结给解开了。 1684年9月下旬,康熙从无锡渡江来到如皋认父。康熙此次来如皋是微服私行,在冒辟疆的私宅西堂相见,在座的有汤斌、金尚荣等官员,还有曹寅和明珠的儿子纳兰性德二位待卫,当然冒辟疆的家属和诗友都出席济济一堂。康熙还写了“涉江采芙蓉,十省心无怿,不遇无极翁,衷心谁能识”的诗,金尚荣把冒浑介绍给康熙,康熙看见这位身材魁梧、英姿勃勃的侄子,心中十分高兴,封他为侯爵,从一品武官。所以冒辟疆写下诗句,讲自己的孙子能一飞冲天,就是因为康熙轻轻一诺。冒辟疆对康熙说,要善待郑克塽,康熙于11月回京,就接见了郑克塽,厚待郑克塽及其一行人。冒辟疆促使了祖国统一,是台湾很顺利地回归。另外,冒辟疆是归化汉族的蒙古人,所以康熙当上了大清皇朝的皇帝,形成了汉蒙满各民族的大融合,这应该是冒辟疆的功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夺目的一页。

  冒辟疆心胸开阔,明末有许多抗清志士捐躯,他们的后代均有冒辟疆抚养,例如陈维崧就是一个,有许多文人雅士长期居住在冒辟疆的水绘园。如后来成为康熙的近臣韩菼,那时冒辟疆以平原君自居,食客三千,冒辟疆学富五车,他亲自教授学生数十人,他不但教授学问,而且还教其如何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

  (九)冒辟疆性格中的“情不情”

  冒辟疆具有黛玉的“情情”,他用自己的情来感化四周之人。他会牺牲自己“小我”之情,成全“大我”之情,这种胸怀耐人可贵,也不是平常人所具有的。冒辟疆非但具有黛玉的“情情”,而且还具有宝玉的“情不情”。冒辟疆和董小宛对“落花”抱有极大的怜悯心,因为他们把落花视作已消失在历史舞台上的大明朝,所以会在1644年4月份在如皋自己的家中葬桃花。在1645年6月份,在海盐南北湖畔的鸡笼山葬石榴花、水仙花。

  冒辟疆的爱妾蔡含画了一幅墨凤画,冒辟疆把这幅捐画挂在大厅内,他把这个墨凤视作玄烨,因为康熙是黑土地的主子,所以画成墨凤,其喻意甚深。冒辟疆的爱妾金玥画了一幅苍松画,冒辟疆把这幅画送到了京城,京城中的许多师友均为此画题诗、作词、写文章。冒辟疆的主要目的就是唤起民众对大明朝的怀念,因为松树是“赤心木”,乃是朱氏大明的图腾。

  冒辟疆在龙游河畔的一株朴树上建造了一间房,把其称为巢。自己取名为巢民。意即自己是许由,做一个逍遥自在的隐逸之士。后来冒辟疆收购了旧宅,内有一株百年朴树,他把自己的书名改为“还朴斋”,这斋名甚有内隐之情,朴与璞相谐音,朴是未经雕琢之玉,外面有一层表面皮包裹着的,这意味着玄烨他是冒辟疆和董年生的儿子,但是被满清这层外衣包裹着,不能露出真相。到1684年,康熙来认父了,这就是璞回来了,所以取名为还朴斋。冒辟疆为了悼念大明,他特意在自己书写红楼梦的房间内,用二十丈的茜红布布置在四周,形成一座名副其实的红楼,他在悼红轩中写红楼梦。冒辟疆写了一篇“英石解愚”的文章。(见冒辟疆全集406页)文章中写道:“家君粤东携归英石,瘦长九尺峰如玉女,不愧廉吏传家一片云也”。冒辟疆把其视作女瑛,日夜看护望着她,仿佛看见了董氏姐妹的。尧的两个女儿为女瑛、娥皇嫁给了舜,即潇湘妃子。冒辟疆就把英石视作千里草董小宛,冒辟疆写道:“嗣幸返故庐,婆娑其下,遂定石交,比之死友,因梓倡和诗识之”。董小婉死于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冒辟疆在匿峰庐前竖起了这块长九尺的英石,就是把这块英石祝作死去的董小宛。董小宛在顺治七年正月初二去京入宫,写了离别无奈的诗歌,冒辟疆把其写进了红楼梦,则是“五美吟”。董小苑这种悲戚的心情一直在冒辟疆的心中如刀割的似的,使他一直疼痛,所以他把他和董小宛曾经居住的过的房间称为“五美居"。他用这种方式寄托自己的哀思,以及对董小宛的永恒的怀念。

  董年在1689年8月份回到如皋,在水绘园旁的泰山土丘上的碧霞阁定居,和冒辟疆曾有三十天的团聚,冒辟疆写诗说相距三十天,是在相隔三十年之后,团聚一天,就是抵挡了一年的相思。到九月初,由于北京情况突变,康熙下旨把冒辟疆和董年隔离,董年设法赠送一只竹夫人给冒辟疆,竹夫人乃是枕头,意即自己不能和夫君同枕共眠,只能用竹夫人来代替自己陪伴夫君。都是过了花甲古稀之年的垂垂老者,尚有这般风情,冒辟疆睹物思情,忍不住泪如雨下,他和他的诗友写下了一组竹夫人的组诗,而且冒辟疆还把竹夫人用诗歌的形式写进了红楼梦。

  (十)冒辟疆用他的真情感化了铁石心肠的人

  以上所言都是在叙述冒辟疆对物有情,物乃“不情”之物,但是冒辟疆对物有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就是"情不情",但是"情不情"非但对物,而且也可以对"人",这种人与其说其是人,还不如说其实缺乏人之基本要素的人,也可以称其为铁石心肠之人。但是,就是这种没有心肝的人,也会被冒辟疆感化,可见冒辟疆的"情不情"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感染力以及渗透力是如何的有力。

  冒裔是冒辟疆的庶弟,冒辟疆的父亲在其小妾刘氏生冒裔时,冒启宗突然看见了一个武弁闯进了冒辟疆小妾刘氏的房间,不久刘氏就生下了冒裔。冒启宗认为这是武弁在投胎,存心来祸害冒家。原来这个武弁犯了事,他送给冒启宗一本书,冒启宗翻开书,原来里面全是金叶片,显然,这是在行贿。冒启宗很是恼火就砍了这个武弁的脑袋。冒启宗说,冒裔是武弁投胎,成心祸害冒家。果然不出冒启宗所料,冒裔是一个狼心狗肺的烂小人,对冒辟疆做出了许多不齿之事。他说冒辟疆把银子深埋在逸园,冒辟疆说在逸园的银子早已用完,修建了水绘园,冒裔不信,派了2个人挖地三尺,结果一无所获。后来冒裔派去的两人的费用也要冒辟疆出。冒辟疆在匿峰庐闭门谢客思过,冒裔到县衙门上告冒辟疆犯有十款大罪,县衙里的县官知道内情,不许其上告。冒裔又上告到扬州府衙,一定要置冒辟疆于死地,府衙中的府台也知道内情,不允上告。冒裔就设法放火烧去冒辟疆的藏宝楼使冒辟疆一生的收藏珍宝化为灰烬。冒裔还唆使族人冒三前去行刺冒辟疆,致使冒辟疆的爱妃蔡含、儿子冒丹书以及丫环身受重伤,知府得知后,心想可乘机收拾冒裔,这样就可以消除祸害。这时,冒辟疆的“情不情”有了充分的表现,他带了儿子,天天到府衙门哭诉,要求知府能宽恕冒裔,冒辟疆是念在在同胞手足的情份上,是冒三后面的唆使者冒裔免除罪责,结果抚台大人审堂时忍不住流下眼泪,差异也被感动的流下眼泪,连观看审讯的百姓也纷纷流下眼泪,堂上一片哭声。可见,冒辟疆的“情情”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但是偏偏感动不了这个不情之人。此时冒裔在家里还在赌博,一下子把祖上留下来的池祠堂逸园给卖掉了,等冒辟疆带了儿子从扬州回来,逸园已不是冒家的了。这让冒辟疆痛心疾首后来康熙知道此事,盐政大臣裘永美离开北京时,康熙交代裘充美三件事,要照顾好冒辟疆,其中有一件事就是一定要把作为祠堂的逸园赎回来。裘充美伙同汤斌、卢香等地方官吏想方设法收回了逸园。冒辟疆坚持自己出钱赎回逸园,他说这是冒裔出售的,不能让收购的人吃亏了,所以出高价回购了逸园。

  1689年董年回到如皋定居前,康熙为了避免冒裔在场胡言乱语,所以下旨把冒裔发配到沧州,冒裔为了其岳丈家的丧事,偷偷地溜回来,居住在隐蔽处,和其哥哥冒褒碰面,暗地里还赌咒冒辟疆。那时冒辟疆也被康熙驱逐到通州,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冒褒和冒裔两个庶弟对冒辟疆的遭遇幸灾乐祸,因为他俩根本不明白底细,冒辟疆经历了几年的苦难生活,在康熙的老师熊赐履的调停下,康熙对冒辟疆回心转意了,冒辟疆是“曹操又活了”。他又过起了高官达人络绎不绝交往的显赫生活。这是好景不长,在连续八天八夜的应酬中,已是八十三岁高龄的冒辟疆终于病倒了。一连昏迷数十天,时醒时迷,最后撒手人寰。康熙委托冒辟疆的堂叔冒蒙求为冒辟疆建祠堂,祠堂建得如宫殿一般。康熙亲自为冒辟疆写墓志铭,这个墓志铭对外宣称是韩菼写的,冒辟疆的儿子提供素材,直到此时,冒褒和冒裔方才知道事情的真相。冒褒把自己的号改为“铸错志人”,别称“无誉”。“誉”和“语”相谐音,因为冒褒已是无语以对自己的长兄,他对长兄的情况都是判断错误的。当然,冒裔也有省悟,也得到了康熙的谅解,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冒辟疆的儿子冒青若七十岁生日,冒氏一家都到了北京城,康熙在皇宫中为其兄祝寿,有张芳湄写的诗“寿如皋冒青若七袠”内中有诗句“箕裘克绍后必昌,家庭欢庆乐未央”。(见潜徽P1174)。冒裔可以说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冒辟疆把它写成红楼梦中的贾环,冒裔可以说是人,但是他的冷酷无情似乎不是人,而是无情无义的物。但是冒辟疆用大仁之心,用情不情感化了冒裔,这正是冒辟疆的人格魅力所在。

  当冒辟疆用一种大爱精神去对待这个世界,用充满感情的态度去爱护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会感受到他的爱,感受到他的情,冒辟疆给人们一种生命的温暖和慰藉,使人们感受到一种人生的忧伤和人生的温暖,康熙百年盛世是和冒辟疆息息相关的。作这一结论恐怕并不为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