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熊志平、沈仕春
近年来,临沧市云县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山水资源禀赋,坚持把“和”的理念贯穿始终,把“美”的要求落实到底,全力绘就“形态、神态、业态、文态”四态提升,“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和美乡村幸福“新画卷”。



加强组织建设,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坚持把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转化为推动和美乡村建设的强大动力,以红色引擎助推绿色发展。织密“体系网”,构建“党委抓支部、支部管党员、党员联群众”的组织体系,形成“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的工作格局。结合网格化治理,推动党的建设与网格化治理的深度融合,将党建触角延伸到乡村振兴的各环节。培优“领航雁”,拓宽村(社区)干部的成长渠道,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招录乡(镇)公务员和定向招聘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打破村(社区)干部成长的“天花板”,激活干事创业动能。将招才引智摆在突出位置,实施乡村人才“归雁”工程,积极回引农村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同时,把回引对象作为村(社区)后备力量培养,选拔进入村“两委”班子。搭建红色助农直播平台,邀请电商直播达人对后备干部、产业大户开展技能培训,培育新时代“新农人”。



坚持融城带乡,扮靓和美乡村“高颜值”。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品质持续提升。坚持规划引领,因地制宜编制和美乡村规划,漫湾镇昔宜村依托交通便利且濒临澜沧江而居的优势,以建设“江畔渔村”为主题编制村庄规划,引导村民改造提升民居、建设民俗客栈、开发乡村旅游产品,2023年入选“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绿美乡村两项行动,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建成省级绿美乡镇2个,省级绿美村庄9个,市级绿美村庄240个,绿美庭院718户,建设“四小园”2065个。以群众开条子、乡村打底子、部门铺面子的“三子模式”推动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项目,全力补齐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截止目前,共启动建设315条段739.72公里,完成路基638公里,完成混凝土路面铺筑320公里,新建成项目惠及110个行政村500余个自然村15万名群众。



突出产业带动,激活强村富民“强引擎”。立足云县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开放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快速推进滇西物流产业示范园区和省级园区云县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统筹抓好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以口岸推动产业融入大循环双循环,加快构建符合云县实际、具有云县特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烟、酒、糖、茶、果、药、畜”等重点产业,不断延链补链,带动农业产业链集群集聚,促进传统支柱和小众产业提质增效。2023年,全县建成“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38个,面积达41万多亩;累计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7户,建成绿色、有机、无公害认证企业36户,绿色认证基地面积9.7万亩。积极发展乡村服务业,推动由卖产品向同时卖服务转变,形成集自助采摘、餐饮服务、带动就业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



注重文化铸魂,培育向上向善“新乡风”。坚持内外兼修,让文化振兴赋能和美乡村建设既有“面子”,更有“里子”。赓续历史文脉,深挖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完善革命烈士纪念陵园(碑)、茶房革命老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中共云县地下党支部晓街联络站遗址馆、茶房革命老区史料展览馆、李珪旧居等革命遗址遗迹,着力打造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传承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乡土文化内涵,讲好徐霞客游云州故事、茶马古道故事,建成彝族香堂人打歌传习馆1个,爱华镇河中村传习所1个,在建烘笼茶传习馆1个。注重“一老一小”,大寨镇箐门口村采用“政府搭台、村居承办、老人互助、个人自愿、社会参与”运作模式,选定村的3个小组试点推进“幸福公社”项目建设,让老年人安享晚年。爱华镇田心完小对在校56名“留守儿童”开展摸排关爱保护,做到“三知、三多、三优先”。发挥村规民约作用,传递浓厚的助老爱幼敬残的社会氛围。弘扬时代文明,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先进典型推荐评议活动,培育选树各类道德典型150多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中国好人”3人、云南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6人、“云南好人”7人、感动临沧人物(道德模范)23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