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6年(丙申)顺治十三年,冒辟疆46岁。

  丙申年夏天,戴移孝坐在得全堂,他看见了一株孤零零的树,其形状如同列仙黄子。冒辟疆对戴移孝说这株树是史可法亲手种植的,看见了这株树, 犹如看见了史可法阁部。所以写了一篇长歌,记事长歌中的诗句有:“谁家玉树苍菁葱,华堂相望何丰葺。暮色参天景朦胧,柯叶缪结如仙翁。”“毛羽被形虬髯丰,双瞳炯炯更生动。”“仿佛王乔与赤松。”“为言先朝吏部公,手植此树当南窗。”“一木支天无寸工”。冒辟疆叹惜史可法独木难以支撑一片天,而且没有寸工可言,因数八十万百姓死于清军屠刀之下。P1091-P1092

  1659年(已亥)顺治十六年,冒辟疆49岁。

  中秋节后一天,为马五舅舅六十岁大寿写诗二首,诗中写:“百岁枝鸠还过半”,这是指已到了五十岁;所以“中秋玉兔又成双”,因为其舅为六十岁。诗的最后一句为“莫遣雄心老未降”,这就是说冒辟疆的雄心壮志尚在,不服老,还要大干一场反清复明的事业。此时正是郑成功取得辉煌成果之际,他和钱谦益一起配合郑成功的反清行动。

  第二首诗中开头一句为七旬老母堂前坐,冒辟疆写此诗时是 49 岁,为顺治十六年。诗中有二句:“每为兵戈勤慰籍”,“长啸海天元自阔”。可见冒辟疆一直为兵戈而操心,为郑成功获成功而感至慰籍,所以会写下“长啸海天元自阔”,郑成功的海上力量很壮大,能发出振天动地的吼啸。 P224

  昆山的叶奕苞写祝寿诗。诗句有:“十年踪迹与心违,看来硕果真难老。”诗句中认为冒辟疆在十年中埋头写书,但是和其心愿相违的,其实他是想揭竿而起,掀起反清复明的斗争。要获得未老之硕果P1574

  吴疁沈履夏写祝寿诗。诗中诗句:“先生肥遁垂名久”是推崇冒辟疆。 “依刘应绕中元梦,隐楚常贻子母钱。”这刘就是刘邦之大汉,即汉民。这中元梦是否就是《红楼梦》呢?所以还有诗句:“人居天宝嗟靡止”这天宝年间就是指唐明皇,所以这些诗句的反清复明的内涵是很强烈的。P1574

  P135 冒辟疆在生病时偶然放歌,歌中写道:“功名富贵真可哀,无端着人如纤埃。”“纤埃尚纷纷,富贵何有同浮云,生不满尺死七尺,中有一寸如炎赤,千年万年化为碧,人生偶然付一掷”。从这首歌可以看出冒辟疆的人生哲学和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何其相似。

  P343,冒辟疆写一篇“祭万子文”的文章,在文章中有一句话说出了冒辟疆的志向:“余尚有言,吾辈不早达大用以畅发素怀,必蟠郁不得志而死。”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他甘愿肝脑涂地以效大明。组织洪门反清复明是他的宏志大略。

  1661年(辛丑)顺治十八年冒辟疆51岁。

  冒辟疆写“跋周太翁吉祥相”冒辟疆认为“家宅四十吉祥相”一书,言言谟诰,字字典训。冒辟疆说从自己的祖父开始到他为至已经三世,均“奉持”太上感应篇笺注行世四十余年。当疾病,死生、患难、祸害时,受用此篇不尽。由此可见冒辟疆对于风水,看相以及道教是十分精通的,所以在写红楼梦时,凡写到这方面的事可谓得心应手。他还写迎春一直在读“太上感应篇”。P430

  1655年( 乙未)顺治十二年,冒辟疆45岁。

  冒辟疆在顺治十七年之后的几年中,写了一篇寄赠谭玉章太史的文章, 说及乙未年秋的事。

  “细忆乙未秋,西风七八月。千城白草生,一片黄沙没。此时贱子家居时,纷纷宾客倾魏其。谭君自为故人至,故人于我多微词。故人亦有平原酒, 故人黄金过北斗。欲买男儿一寸心,不教滥过铜街走。谭君碎裂鹦鹉杯,黄金于我何有哉!扣余之门蹋余榻。”

  乙未年是顺治十二年,正是董贵妃得宠之时,所以有“千城白草生”之说。此时冒辟疆的家门庭若市,宾客纷纷而至,为什么呢?是“倾魏其”,这 “魏”指古代宫门上的楼台,所以亦用来代指朝廷。“倾魏其”即倾其魏,即倾慕他的皇家权势。可见董小宛成为凤凰了,即成为贵妃了,所以宾客纷纷来寻冒辟疆,附权贵。(“平原酒”比喻冒辟疆自喻为平原君拿酒款待宾朋短暂欢聚;“黄金过北斗”,即成语“钱过北斗”的意思,表示富有。“铜街”,唐王勃《春思赋》有:“入金市而乘羊,出铜街而试马”句。本指汉时京师洛阳,这里代指京城北京。)而谭君不以为然,对冒辟疆大为不满,故发微词,而且打碎鹦鹉杯,还敲打冒府的门,用脚踢冒辟疆的床,使冒辟疆有苦难言。但是没有过了几年,董小宛一死,情况顿时为之一变,且看冒辟疆是如何写的。

  “我今匿影江城下,此生自是苍茫者,夜醉偏容亭长嗔,晨出时遭里儿骂。……老泪添来痕复痕。……影梅庵后草枯矣。残年吃饭看牧豕。” P129

  因为顺治十七年董贵妃逝世了,所以冒辟疆得知后,会“老泪添来痕复痕”,更会写出“影梅庵后草枯矣”这影梅庵就是指董小宛的衣冠冢所在地。因为这是衣冠冢,所以董小宛没有死,依旧草青青;如今董小宛死了,草就枯了,夜里冒辟疆饮酒回来,会遭到一直监视他行踪的亭长的嗔斥,而且在白天出门时会遭到顽童的咒骂,所以他只能以“残年吃饭看牧豕”聊以自慰。相对顺治十二年时的景像真是冰火二重天了。从这篇文章的内容来看,应是在顺治十八年后发生的事,但是讲到了冒辟疆春风得意的事,应在顺治十二年(P362)

  戊戌年(1658)冬至前五天在得全堂和余佑石、许家公子、两位舅舅, 招集各后辈陪同,参加为陈其年举办的宴会。

  在宴会上冒辟疆作诗二首,其中一首的诗句有“诗酒同人兴不违,…… 回首客冬今夜醉,明朝惊犯虎狼威。”第二首有“天才冠世真无敌,前辈余风或可几。”从中可以看出冒辟疆对小辈英雄的无限期望。诗中还写:“不妨密订三冬约,戏海孤鸿久息机。”这首诗的最后二句露出了冒辟疆心中的真正的盘算,也露出了他召集各小辈英雄在一起的真正目的。那就是“密订三冬约”,这约要密订。其“密”字十分重要,那就是在顺治十七年联合郑成功的北上进长江之举动,相互配合,打击清军,所以诗的最后一句为“戏海孤鸿久息机”,这“戏”可作游戏之“戏”,也可视作“喜”;“海孤鸿”就是指在台湾,舟山一带的郑成功。因为“久息机”,三年之内要视机而动,不会久息机了。P210

  1664年(甲辰)康熙三年,冒辟疆54岁。

  冒辟疆写诗为龚鼎孳祝寿,龚鼎孳 50 岁大寿,冒辟疆比龚鼎孳大四岁,故知此诗写于 1664 年,他写龚鼎孳是“三府规模物望尊,百僚弹压威名重。” 又写:“江东宾客如云盛,独怜贱子埋名姓。”两者对照,使自己感到特别可怜,而且要埋没姓名,所以感到“万事苍茫那得知”以上的贱子可以认作是对董小宛的谦称,她进了宫,成为鄂硕的女儿,埋没了自己的姓名,连死后也不能讲明,所以只能茫茫然,外人哪里能得知“八年离合谁能定,伯劳东西燕东飞,君作公孤我布衣”。冒辟疆还回忆了他和龚鼎孳在扬州起赏月吟诗作词的情景。

  另外他回忆起他在四十岁做生日的情况,余年四十邗沟住,珠琲跽诵诗千句,才尽才知白雪难,情深翻使朱弦误。都门岳降会蛟龙,退食呜珂更击钟。这些诗句表示因为董小宛小名“白雪”,诗友们为了她写了上千句的诗, 知道董小宛的被迫无奈的难处,只是因为北京这都门降旨,要白雪去会蛟龙即顺治,自己是才尽了,所以才知道董小宛当时的艰难困惑。而且从“绿鬓能令将相惊,朱颜最得君王顾”两诗句可知董小宛成为帝君的得宠的贵妃, 使得将相们都吃惊了。从而可知董小宛是进京为妃了。P136-P137

  1669年(己酉)康熙八年,冒辟疆59岁。

  冒辟疆寄诗赠曾庭闻孝廉,诗中写道:“中原结客胜如云”这句话说明了冒辟疆在中原大地结识了许多志士义人,共同起来反清,因为在冒辟疆和朋友交往中,一般都是偏于江南一带,很少有中原一带的人,而如今说及结客胜如云,可见在三湘大地结识的朋友昆仲之多。

  在冒辟疆第三首诗写道:“当年吴越总为家,两纪归林逐暮鸦,旧会珠槃真是梦,频年杯影乱如蛇,虚名负实应逢谤,反德为仇更可嗟,衰老过江知己往,独看天半有朱霞。”

  这首诗写得十分明确,冒辟疆想当年总是以吴越两地为家,但是过了二纪,也就是廿四年,鸟要归林了,要返回老巢了,要把这些暮鸦也就是满清势力驱逐出去了,要恢复大明的江山了。还林,这林就是林黛玉之林,在红楼梦中也有些地方把林黛玉比喻为大明的崇祯皇帝,要“旧会珠槃”了,真是红楼梦一场。这珠槃就是绛珠草,多年来一直是杯弓蛇影,疑神疑惑,心神不定。自己一直担负着虚名,如果虚名落到了实处,那么诽谤也就无所谓了。可以正大光明地去干一场了。那些反德为仇的坏了良心的人真令人可嗟,可叹。自己已年近六十,是一个衰老的老人了,但是自己要过大江去,要单独地欣赏,天上还有半边朱霞照着哩,这朱霞就是朱氏大明,似朝霞在照亮大地。但是冒辟疆怎么会知道这朱霞不是朝霞而是晚霞,而且只是瞬息即逝的霞光, 这在以后会使冒辟疆十分伤心。在其第四首诗中有诗句:“山名悬霤且留行”并且在诗后有注:“古有弃家长住五岳者,以母老姑止悬霤山。余十六年前荒园筑山。名之以此,诗的最后一句“八旬老母畏深惊。”

  可见冒辟疆在 1653 年也即顺治十年开拓荒园,建筑了悬霤山冈,其目的就是怀念五岳衡山,即襄阳,潇湘妃子,即董小宛。如今已到了反清复明的关键时刻,冒辟疆的老母为自己的儿子处境胆却心寒,感到深惊。P250-P251

  1677年(丁巳)康熙十六年,冒辟疆67岁。

  杨筠赋赠巢翁老先生三十二韵,在诗中有一些诗句:“兵戈起畿辅,宫阙易荆榛”把满清比喻为荆榛,也就是把秦比喻为满清,“青云非步晚,紫禁亦趋晨。”这些均涉及皇宫。在后面诗句中有“璞误三投楚,书几十献秦,尚同瓠廓落,遂使迹俊巡。”可见这位杨筠有三次是在楚地即襄阳一带活动,但是都失败了,可能与农民起义军或者吴三桂都有关系,而且还屡屡投书给满清, 从而使他浪迹江湖,足迹逡巡。P1291

  1678年陈维崧在姑苏的花溪写文章说道:

  “余自戊午岁冬读书东皋巢民先生水绘庵,前后几十年,先生生平好行其德,一切不愿人知,尤剀挚负至性。一日者,谷梁兄弟出示一赫蹄书示余,则宪副嵩少先生遗笔也。书仅十字,曰:“汝父天生孝子,不可不学。”余敬玩此幅,忾叹久之。又余在先生家,马太恭人年八十,先生亦将六旬,旦夕入子舍, 伺燥湿,问疾痛,疴痒惟谨。每岁遇太恭人设帨辰,长筵席宴,延诸舅氏列坐堂上。先生则趋走堂下,彩衣斓斑,与酡颜鹤发相掩映。诸舅氏醉,或以门牡捶击之,先生色益婉,貌益恭,卒无忤也。抚两幼弟,尤教养倍至,迄至成立。其孝友大节如此。乃先生磨蝎在宫,黄杨厄闰。濒年尤患,间岁流离,不无投杼之嗟,大有掇蜂之惧。古云:“善不可为”,又云“人恶隽异,物疵文雅”,其今日之谓欤!戊午春,先生侨寓吴门,既郁郁不自得,乃和蛟门舍人《寒食》诗一章以见意,其诗缠绵沉痛,笔不能自休,直可与孔明《出师》、李密《陈情》诸表并垂不朽。余读之,泪淫淫被面也。嗟乎!怀忠有侮,履信招尤,今古同揆,可为三叹。先生第藏之,安知石函铁繘中,此诗不掀腾发作,劈裂攫挐,聲为鲸呿,光为电掣,以大白先生之志者。若夫众女谣诼,先生第姑置之可矣。”

  冒辟疆的义子陈维崧对冒辟疆的情况更为了解,所以写出来的事情更为详实可靠。冒辟疆父亲的手书十个字“汝父天生孝子,不可不学”使人顿感冒辟疆的孝在于他完成其父的大志。说到冒辟疆母亲设帨辰,长筵席宴,延请各位舅舅列坐堂上,冒辟疆则小心翼翼地走到堂下,彩衣烂斑,与酡颜鹤发相掩映,而他的那些舅舅吃醉了,用门栓打冒辟疆,冒辟疆声音越加婉转,面色越加谦恭,始终没有忤逆之举。冒辟疆的这种老莱子戏母的做法在红楼梦中也有描写。另外,为什么其舅舅要打他,主要是他组织洪门反清,这些事舅舅劝他作罢,他不听。而且还在写反清的小说红楼梦,他的舅舅生怕受连累,所以要打他。他抚养两个幼弟,尤其倍化精力,但是冒辟疆的磨蝎运在宫中,为何这时出现一个“宫”字,这不是暗示冒辟疆年遭受的一切厄运都和清宫有关,董小宛进了清宫,冒辟疆反皇宫中的清帝,这一切不都是和宫有关吗?

  戊午年(1678)春,冒辟疆避祸乔居吴门,郁郁不乐,所写的文字缠锦沉痛,可以和“出师表”、“陈情表”并驾齐驱,真是怀忠有侮,履信招尤。陈维崧的最后一段话值得人深思,似乎另有所指“先生第藏之,(这“第”作为 “只”之义解释,即冒辟疆只需要藏起来)那在这石函中系着铁索绳,放在井中,“繘”是汲井用的“绳索”,“函”作“书函”解,也就是“石头记”,这部书是放在书函内的,是用铁索牵着放在井中了。此诗(不是诗,而是红楼梦及洪门秘笈海底)没有掀腾发作,劈裂攫挐,声为鲸呿,光为电掣。以大白先生之志者。其实上述的这一诗篇公佈于世,没有什么了不起值得荫敝遮掩之处,只有红楼梦以及海底二部书才是可以使人大吃一惊,是警世之作,而且可以大白冒辟疆的雄志伟略的。而且这“鲸呿”二个字也甚有讲究,呿是张口貌,也就是说将像鲸鱼似地张开大口。

  周云骧也作诗写冒辟疆是东林后劲之英雄,但是冒辟疆的庶弟本是骨肉至亲,却大德不报,反噬不已。冒辟疆以三反百忍待之,只能避祸吴门,长歌当哭,远望当归,使见者伤心。邓林梓、曹禾都写诗和之。

  而冒辟疆在写给曹禾的“和诗”时写:“嫁非因是取,实祸忏名虚”这嫁可以理解女子“出嫁”也可以作“转移”解,那么“嫁”取的“嫁”的第一义,则是把董小宛嫁到宫中去了,取第二义则是转移之义了,不是要取得,没有取得什么。不言而喻就是没有取得反清复明这个大业,那么实祸就是实实在在的了。祸根在于忏“名虚”,忏就是忏悔。忏名虚,就是忏悔没有用真名而是用了虚名,这样无端惹出了许多是非,许多麻烦。另一层意思或许就是自己的虚名气在外,所以惹事生非。P1312-P1317

  戊午年(1678)康熙十七年,冒辟疆 68 岁。戊午人日,宋既庭招待饮酒,余怀作二首诗。

  冒襄作二首诗和之,诗中有一句诗:“不读要離传。”为什么冒襄要写这句话,战国时代有“要离刺庆忌”的故事,而冒襄有谋害多尔衮之事,故而他会说不读要離传,邓林梓也写二首诗和之。P1303-P1304

  1679年(己未)康熙十八年十二月中浣,冒辟疆69岁。

  吴绮在得全堂宴集时,恭祝冒辟疆伯兄七十荣寿写序。

  在序文中吴绮写道在戊午年(1678)春,同西吴徐太史来为冒辟疆祝 68 岁寿。不巧没有遇见冒辟疆,他和冒辟疆的大儿子谷梁均是受业于龚鼎孳尚书门下。徐太史(徐元文)耳熟冒辟疆之名声,于是和谷梁在一起畅谈冒辟疆之事,方才了解冒辟疆所有的事情。所以徐元文叫谷梁去苏州探亲。他也上书请假,途经扬州,他再来如皋拜见冒辟疆,为冒辟疆祝寿。但是冒辟疆从丁巳年(1677)仲秋,因为被当事人即其庶弟冒裔所迫促,去了苏州。而且冒辟疆一直要到戊午年(1678)夏天方才回到如皋,冒辟疆知道 1678 年春, 徐太史要来拜寿,但是苦于苏州的故旧朋友挽留,另外从苏州回如皋的途中有阻塞。徐太史日夜盼望,时时寄来诗稿,与冒辟疆的小儿子青若在一起等冒辟疆回来。这位徐太史是带了康熙的圣喻而来如皋,报喜讯的即康熙已原谅了冒辟疆以前的反清活动,徐太史左等右等,等得心焦了。但是叹越甚,道路越梗。徐太史因为不能久留,到了 1678 年夏,冒辟疆回到如皋,徐太史等不及已去北京了。到了乙未年(1679)冬十月,徐太史将返朝,更为冒辟疆留下,在如皋作客三个月,晦日月风雨,尊酒论文,缅怀人外,一朝顿豁,群贤小子,咸幸亲炙。他们两人作诗写词不下千首。这千余首诗在乾隆年间把同人集收交均删去了。岁忽尽,恋恋之意,情见乎词。吴绮在序文中写出一桩秘事即冒辟疆之姐嫁给李吾鼎,乃是冒辟疆的好友李之椿的嫡亲,冒辟疆的对他友爱备至,而李家遭大难,冒辟疆为了搭救李吾鼎化去了五千两银子,李吾鼎方才脱难,这种事,冒辟疆绝口不提及。这位徐太史叫徐元文(1634- 1691),和其兄徐乾学、徐秉义同至显贵,俗称徐氏三杰,皆冒辟疆好友顾炎武之妹的儿子。P828-P830

  1679年(己未)康熙十八年,冒辟疆69岁。

  己未年仲冬,徐倬再次到如皋,承蒙冒辟疆招待,在得全堂饮酒,即席口占二首律诗,其中有一首:

  “重游孤客倦登台,此地专因问字来。剩取三馀堪读史,(卯君以《史记》借读)。可憐小户对啣杯。(先生与余俱不能饮)。关心人世同棋局,放眼乾坤有劫灰。十二楼中休复憶,匿峰庐是小蓬莱。(时先生宝彝、染香楼阁被焚)”。

  说明徐倬是为问字,专门寻找冒辟疆,而且是读史。这是否是指具有史料价值的历史小说红楼梦,人世如棋局,乾坤尚有劫灰。这十二楼是否就是指居住着金陵十二钗的居住地,是在写“金陵十二钗”即又名红楼梦。P1354

  1679 年,冒辟疆写诗,和允一先生,仍用方虎太史兄赠诗的原韵。诗句中有“连宵红烛谈前史······最是悬河三寸舌,世人欲杀待君过。”说明冒辟疆对前朝历史津津乐道,可以通宵达旦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得精彩纷呈。但是作为听者的世人都认为冒辟疆是存在大过错的,这和红楼梦作者在写书时的心情相同:红楼梦书中“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冒辟疆把自己做过的事认为有罪,这和世人欲杀待君过不是一个调, 一个腔吗?还有第二回的娇杏赞“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冒辟疆因为走错了一着,使陈圆圆成为王妃,成为人上人,结果导致吴三桂引清兵进关, 冒辟疆走错了一着,使董小宛成为皇贵妃,又为人上人,这使冒辟疆抱恨终生。冒辟疆一而再,再而三地走“错”了一着棋,结果是自己的儿子成为康熙皇帝。冒辟疆认为世间之人皆认为冒辟疆应被杀之,从而方能抵得上他的 “过错”。可不是吗,冒辟疆使满清的皇室断种绝嗣从而招之满清的皇亲贵族人人认为该杀。P1356

  1679年(已未)康熙八年,冒辟疆69岁。

  到了己未年除夕之夜,冒辟疆写二首诗,诗中写道:“明朝七十称稀寿,闪电惊雷天一丝,世上那般犹未历,人间何事更相期。心肝炯炯愁难说,神鬼冥冥恐不知。西阁南楼燔毁尽,皇乾判定与东篱。”这首诗就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七十年来,那一桩事情没有经历过,真是大风大浪。不但是大风大浪, 应该是惊涛骇浪。参加义军、组织洪门、董小宛进京为贵妃、冒家被抄、兴建水绘园、为董年所生的儿子施行调包计等等,一切都是世人所不能想像的之事,他都亲历亲为了。所以说人间还有什么事可以期待的呢!心中坦荡荡, 满腔的忧愁难说出口,恐怕连神鬼都未必知道得清楚。二次火烧尽成灰烬, 只有他的名叫玄烨的儿子即康熙皇帝和苍天可以判定自己成为一个“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尽可能地使自己成为一个“悠然见南山”的避秦的世外桃源之人。P1368

  1684年(甲子)康熙廿三年,冒辟疆74岁。

  冒辟疆在耄耋之年写了五狼督府镇台公德政序。

  冒辟疆的孙子冒浑,字朴人,1662 年生,生而伟岸不群,冒浑持祖父冒辟疆的推荐书投奔五狼总督。大司马金世荣(祥)金镇台带冒浑去福建漳州, 见到主帅施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任命当时已任武威将军的冒浑为“前锋”攻占澎湖诸岛,转师收复厦门,为收复台湾立下首功,康熙二十八年(1689)冒浑 27 岁因功加“左都督”为从一品武官(P753)

  康熙廿三年(1684)金世荣担任浙江提督,冒辟疆的儿子随金世荣上任之际去福建探望冒浑,同时拜访施琅。可见冒辟疆与金世荣的交情非同一般。

  冒辟疆赞颂金镇台的德政是“在事八年,我四郡五十一州县之民,待菢公之怀抱者如赤子之仰慈母也(这点冒辟疆写得太过于肉麻了,为什么会这般肉麻,因为金世荣是一位为他和康熙疏通关系,并提携其孙子冒浑的关键人物)还写道:“公政教所及独先于他州县而沐浴德泽,讴吟而思慕者,亦较他州县倍切”。总之全篇是歌功颂德,冒辟疆昔时的人格魁力荡然全无,令人扼腕感叹。从中也可以看出到了老年的他,已经变了,所以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予以改写,红楼梦后来经过脂研斋化十年时间,作五次增删,也是在他死前授意下进行的,只是他老迈了,力不从心了,所以把遗下的交由他的爱妾金玥和董年完成了。P446-P447

  1685年(乙丑)康熙二十四年,冒辟疆75岁。

  乙丑年四月,张芳,许力臣和冒辟疆相聚安丰。张芳写诗,在诗的最后附一行字,即:“去夏五月,闻钟湖上而耳疾痊,今春一病复苦重,迄今未愈,足仞其哀状矣。”冒辟疆写了五首七言绝句,其中有二首“曾目维扬一俊人, 堂堂岁月背青春,南朝往事空挥泪,多少恩波起涸鳞。”即是说自己曾经是维扬的一个英俊,但是嗟徒岁月,由青年人变成了老人,那南明的往事历历在目,可惜呀,使我老泪纵横,多多少少的恩波全部起源于失水之鱼,也就是根本得不到民众的支持“老去灰心十二缘,凤凰谬欲睹争先,闻君已得圆通耳, 夜半休来方丈前”。

  即是说冒辟疆自己是老迈之人,心灰意懒,对金陵十二钗的缘份也割断了,可见此时冒辟疆著作红楼梦也就是描写金陵十二钗接近尾声了,因为已经写了三十年了,那位康熙是当然的凤凰,要“睹争先”是错谬的,因为康熙是微服私访,根本不知他是凤凰。听说你已经圆通了,也就是为人做事灵活变通了,不再固执己见了,所以不要在深更半夜来打扰方丈了。P1453

  1693年(癸酉)康熙三十二年,冒辟疆83岁。

  冒辟疆在癸酉年即康熙三十二年享寿八十三岁逝世。

  根据冒广生为冒辟所写的年谱,说道冒辟疆在 83 岁时,有一位兴化的名叫王景州的朋友来访,冒辟疆十分高兴,就留他住宿在家,就一直倡和,竟有八个晚上不寐,一直在写诗。又和他论及宁州公,宪副公的遗诗。直到第九天晚上,突然寒热交作,病情逐渐增重,于阴历十二月五日,即阳历十二月卅一日逝世。计卧床时间长达三十六天。在患病期间,时而昏迷,时而苏醒,清醒时精神清爽,十分敏锐语不及家事,唯以老人会为念,而且要各童子优伶度曲,还问窗前的黄梅开放了没有。冒辟疆在逝世前三天,已不饮食,只饮勺水。就在他临终之时,也就是如皋的风俗,昨终时要更换寝席时。忽然看见星火如贯珠般地从房屋处飞去。到了深夜一缕缕清香之气从帐中缭绕而出,这不令人不感悟他是一个异人,临死时有异相。五星合聚,日月同升出现于阴历和朔日即初一,在我国很少见,因此古人认为此乃国家吉祥的征兆。冒辟疆逝世是在十二月五日,出现这一现象,更属罕见。在雍正写的“大义觉迷录”中野曾提及“五星聚会,黄河澄清的瑞祥”。冒辟疆在1684年曾向康熙提出治理黄淮水利的利民建议,得到康熙采纳。所以,曾静写的瑞祥很可能是在暗指冒辟疆。至于吕留良和曾静的大案牵涉到冒辟疆,此处不做展开,另有考文论述。

  自从康熙原谅冒辟疆之后, 冒辟疆的日子滋润起来了,不断有高官达人造访,有时一天多达几批人,使冒辟疆一直处于体力透支状态,这是他命赴黄泉的主要原因。

  庐香为冒巢民先生写“传”,在传记中说冒辟疆与鹳鹤同栖,这和红楼梦中大观园中有鹤的情况相吻合。

  “传”中说冒辟疆好交游,喜声伎,自制词曲。教家乐引商刻羽。并且说他自称为明末四公子之一。还说“若东林几社,复社诸先达,及前后馆阁,台省,下逮方伎,隐逸,缁羽之伦,来未尚不留,留未尚辄去,去亦未尚不复来。而闻风向慕者,则又神交色动矣。这和红楼梦中大观园内有家乐班,有芳官等十二伶官的情况相吻合。”另外“传”中还说冒辟疆到了八十岁犹能写擘窠大字,体势遒媚。韩菼在冒辟疆的墓碑上写道:“先生殁而东南遗老之流风,于是乎尽矣。”另外写冒辟疆的二个儿子皆以才艺著名,克绍其家学,又善承亲志,长子嘉穗,次子丹书,各有专业,而且嘉穗的儿子冒浑以武功成为从一品官,实授成都参戎。P752-P753

  1691年辛末年中秋节之后五天,冒辟疆有一个才德兼备的燕婉女姪。冒辟疆屡次想写诗赠送给她,因为懒漫,没有写。到了八月二十日,她三十岁了,冒辟疆因为眼睛生翳已半年了,在床上呻吟,遂得三首律诗。在诗的后面有一段文字乃是 71 岁的戴本孝在菊月写的。“青若三弟令子耕砚初举男,巢民老年伯以曾祖命之曰“八秋”以是九月廿二日试抓周,忆去春谷梁二弟孙弥月,今子文博已先请名曰“八春”,可见冒辟疆已有了曾孙为“八春”“八秋”。而冒辟疆自命为八千春秋即八千岁也就是康熙的生父为千岁爷。

  冒辟疆为曾孙试抓周作诗。P1542-P1543

  1694 年(甲戌)康熙三十三年

  苏州韩菼(康熙十三年的状元)为冒辟疆写墓志铭。

  韩菼是冒辟疆的学生,曾在水绘园居住过,冒辟疆“侍之如最故者”。韩菼在墓志铭中说出了一件鲜为人知的事,说冒辟疆去南岳省亲,接母回乡,他心神不定,睡不着觉,问他为什么?他回答:“父在残疆而子安枕席乎?”泣血上书,使凡是看到他的上书者无不感动。当时有一个官员和冒父在一起为官,同获相同的“临阵出逃”之罪。这个官吏的儿子送给冒辟疆几千两银子,要冒辟疆为其父一起脱罪。等到事情解决,冒父和其同仁都获赦免,冒辟疆把银子全数退回,连封识都没有动过。

  冒父临死时,索笔写遗书,给其两个孙子,上面写着:“尔父天生孝子,不可不学。”又说:“而父胸中天空海阔,学得一分,便是孝子”。父亲死后,孝奉母亲三十年,不忍离开跬步。其母死,冒辟疆已七十岁了,泣恭如孺子。其庶弟在庚申年(1680)秋,派刺客冒三闯入房,欲用刺刀刺死冒辟疆,冒辟疆的儿子以身挡受重伤。妾与婢均受重伤。这时扬州的崔太守欲重办幕后主使者冒裔。但是冒辟疆念着水木本源,在崔太守面前痛哭,伏地不起,长达一个月,力求宽释。崔太守为之感动,也哭泣了。而在傍看审的数千人也同时哭泣。冒辟疆与人相交,有始有终。冒辟疆对待族人尤其有恩。祖姑老而无子,迎接她进门,直到终身。他的姐姐因丧夫而回娘家,他割宅而居。另外恭奉外公外婆以及各位舅舅,他都是曲体恭人,心无不至。友爱诸弟,老而弥笃。如皋有一位姓许的秀才是冒辟疆的远房亲戚,因为被告发有反清行为, 以身拭法。其妻要到东北入旗当奴隶,由王解差押送。冒辟疆施了调包计, 以王解差的妻子刘氏代替即将临盆的许妻,并给了王解差一包银子,作不时之需。过了三十年,被流放的许之父母死了,要扶柩回乡。冒辟疆集资把许的父母尸骨以及王解差夫妻接回如皋。这王解差的妻子刘氏就是红楼梦中的刘姥姥之原型,后来刘氏就居住在冒家。冒辟疆做积荫德的事,许妻尚且不知。而这件事却被冒辟疆的庶弟冒裔告发,成为十桩大罪之一。这是发生在顺治初年的事情,按大清律法,凡是顺治五年前所发生的反清之事,一律不予以追究,所以冒辟疆才幸免于灾。

  冒辟疆崇尚义,迎养王解差、刘氏夫妇一直到死。而其它帮助朋友办丧事、或者体恤其孤、经纪其家、主其婚嫁,诸如此类的事情,书不胜书,言不尽言。

  冒辟疆敬其桑梓,急其利病,在辛巳年(1641)大旱,官府知道冒辟疆有才干,委其重任,赈灾,救活无数灾民。资金不足,把自己的财物抵当充数, 直到最后把妻子的簪珥都卖了。到了壬辰年(1652)又是大灾,冒辟疆一如己往,义不容辞地担任赈灾之举,当时病疫大作,冒辟疆受传染,濒临死亡, 县令泣告于神,这样冒辟疆“死”去三天之后又复生了。这种急人所急之事, 不胜枚举。

  在韩菼的文章中介绍冒辟疆的著作十分丰富,成集者有“ 先世前徽录”“六十年师友诗文同人集”“朴巢诗文集”“水绘诗文集”等等(独独没有把他写红楼梦以及洪门的秘笈海底列出来,因为这些是禁书,不可明说)冒辟疆的书法特妙,喜作擘窠大字,人人都喜之,作为珍藏(从中可以看出冒辟疆出售书法作为润笔费,成为晚年的生活来源之一。当然还有金玥的画,他的戏班子去演出,每年也有几百两银子收入。他不是出售每天写的数千小字,他每天写绳头小楷数千字,写的是其家事,是自传性质的文字,可见他是在写红楼梦)。

  冒辟疆殁时为八十三岁,康熙癸酉年十二月初五(1693)康熙 32 年,阳历十二月三十一日,也就是除夕之夜。

  海内的贤士大夫都感叹风雅之道丧,故旧亲党以及闾巷男女老少都哭泣失声,犹惜大善人为什么寿命不再长些。可见那些与冒辟疆为恶的人是在少数,但是就是这么几个人搞得冒辟疆到了老年时,心情很差,有痛不欲生之感。

  冒辟疆的妻子苏元芳是中书舍人的女儿,有贤行,克事舅姑,佐辅冒辟疆,自己克勤克俭,享年六十二岁。因脑卒中而亡,其母为丧媳而哭之哀哀。

  冒辟疆的儿子嘉穗是贡监生,在翰林院曾考取书法。第二个儿子丹书,廪贡生,考授同知。就是以身挡刺客行刺而受伤的人,所以他的身体一直很差,冒辟疆过世后,他不久就过世了。都是苏元芳亲生的。有一个女儿嫁给诸生洪必贞,这是其侧室小妾张氏所生。冒辟疆的孙子有冒溥、冒泓,均是监生。冒浑因为立军功封为左都督,管游击事,曾孙为冒重光、冒维机、冒维楫、冒幼。

  韩菼写道:“嘉穗,丹书俱“能”读父书”这九个字十分奇怪,哪有儿子不能读父亲所著的书,而且在读的前面加了一个“能”,二个儿子均是学富五车的人,怎么会有“能读”二个字套在头上,又不是大老粗。可见这父书的书不是普通的书,是天书。为什么说是天书,因为红楼梦这部书是披着爱情小说的外衣,描写的是历史,描写的是政治,描写的是冒辟疆一生所有的事。只有他的二个儿子能够读,而且能帮他整理删减、增添。所以说“俱能读父书”这五个字很重要,是为天书开了天窗。

  在康熙甲戌年(1694)康熙三十三年十二月十三日葬冒辟疆于城东万花园祖墓之左侧,而合苏元芳儒人之兆。

  学者韪其行,私谥他为“潜孝”,以和其父之“潜德”之谥相配。韩菼在铭文中写道:“有如击筑,易水风寒”这二句暗指冒辟疆是荆柯刺秦王。冒辟疆和董白去除了多尔衮,在铭记的后面二句:“我作铭诗,藏诸马鬣。宿草春烟,年年风月”。这鬣即马颈上的长毛,即刚毛,也就是韩菼写这篇墓铭文,隐藏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刚毛,这些事情如果明写了,就如刚毛一般, 是十分刺人的。就如刚锥一般,刺入敌人的心脏,所以不写了。就只写表面上的宿草春烟,风月之情。由此看来这只有深究之人才能明白,才能理解。P754-P756

  关于韩菼为冒辟疆写墓志铭,可以从“冒氏宗谱”P525 中可知此墓志铭是如何写成的。

  与冒谷梁、青若书

  内阁学士韩菼长洲

  “承远送,殊不安,先生“志”“铭”草呈,正详略之间,粗有斟酌,不敢苟也,今先外祖讳并先公葬于何乡,但须填入,令先慈贤行,不便详列,凡合葬者亦从夫而略。况今独为先公作志:尤自有体耳!到京后得暇,不取阳羡传,一为续貂,何如?尚欲为三兄作序,舟中亦不暇矣,非爽约也,不一。十月初二 淮上弟 菼顿首翻译成白话文 :“承蒙远送,心中十分不安。冒辟疆先生的“志”和“铭”作为草稿呈上,(即由谷梁青若兄弟作草稿给康熙看(即书信中所提及的三兄)正在考虑,何处该详,何处该略,作粗枝大叶的斟酌,不敢有疏忽,你们的外公的讳以及葬于何乡,要填入写明白,你们的母亲的慈行德贤,不便详细列出,如果是合葬,也是主要写夫君,作为妻子的要从略,何况如今是为你们的父亲在作志,尤其是“自有体”(这自有体就是表示是皇帝御目亲览,亲自过问,当然是自成一体)到了京城之后,有空闲时光,会取阳羡(即陈维崧) 为其先人所写的传“可为续貂如何?”尚欲为三兄作序(冒辟疆名下只有谷梁青若二个儿子,何来三兄,韩菼在此处不便写康熙,仅以三兄代之,由此可知,韩菼是在为康熙代序,康熙在为冒辟疆写序)我在舟船上没有空闲时间, 并非爽约,不一。为什么认为韩菼是在舟船上陪伴康熙,没空,请看冒氏宗谱P443,韩菼写的“冒孝廉蒙求暨刘恭人六十双寿”一文:“岁己卯,圣天子巡视江南,余随驾过维扬,晤冒子蒙求于舟次,询何时赴选司马?答曰:“吾老矣,年五十有八,难为王朝效力也,今仲冬乃荆人六十之辰,望赐一言为寒庐光。因思巢民先生为余交最笃,稔知其世履之详,为准海望族,余能无方以称庆哉?”

  巢民乃冒辟疆,己卯乃康熙三十八年 1699 年,“司马”乃清朝的“同知,通判”的别称。从而可知韩菼是陪伴康熙乘了龙舟而来,这冒蒙求是比冒辟疆小数十岁的堂叔,康熙看他不愿为官,就委托他把冒辟疆的旧居赎买回来, 并出一千两银子,冒蒙求与族人一起集资四百多两,把冒辟疆的旧居改造成宫殿式的祠堂。冒蒙求的后人在“先考孝廉静庵行述”(静庵是冒蒙求的号)中写道:“先虔族伯巢民公之故宅鬻于人者,赎而新之,以为宗祠,族人感诚意出橐(tuo)金,唯恐或后,复置田二百八十余亩,以供祠祭(见冒氏宗谱P386)正因为康熙出资一千两,并要求族人集资,所以族人争先恐后出资。查冒辟疆的祭田只有三亩租钱二千四百文(见冒氏宗谱 P208)这二百八十二亩乃是董年的祭田,由官府管理,一直到乾隆十六年,乾隆来到如皋,下旨把同人集作为禁书要删改之后才能出版,并由县官和教谕负责此事,同时把二百八十二亩祭田由官府管理改由冒氏宗族管理,官府和冒氏宗族还签订了八项管理办法。

  应该说一千四百两银子不是小数,根据周汝昌先生写的“红楼梦新证” 他写道身为江南织造的曹寅每年的薪傣为一百零伍两,可见这一千四百两银子是曹寅十多年的薪俸。关于祠堂和祭田一事详细可看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潜徽录”P336-P338,如皋冒氏祠堂记和翁家庄祭田碑记。为什么韩菼在给冒辟疆二个儿子的回信中提及“三兄”,在墓志铭中提及三公子。原来这三兄和三公子就是康熙,康熙是冒辟疆的第三个儿子。在墓志铭中有“万石二子”四个字,西汉石奋及其四子皆官至二千石,“景帝”号“石”,为万石君。可见这里暗指冒辟疆乃是康熙的生父。另外还有马鬣此是坟墓上封土的一种形状。唐·白居易《哭崔二十四常侍诗》“貂冠初别九重门,马鬣新封四尺坟”,可见冒辟疆的四尺坟是马鬣新封,他是初别九重门。这九重门是皇宫,即是康熙所居住的地方,从而隐晦地把三公子乃是康熙给道明了。(冒氏宗谱 P350-P351)

  P750 王文焕在“原题像赞”中写:“友天下士,读中秘书。”冒辟疆和天下英士豪杰交朋友是可以理解的,那么何为“中秘书”这秘书是否是红楼梦这部秘密的书。

  王仲儒在“原题像赞”中写:“伟哉党魁,撑柱故国,终保其身,莫之点辱,抗志柴门,岁寒肃肃”。廖廖几语句,就把冒辟疆的人品立体化了。他是复社的首领,洪门的先祖,是当之无愧的党魁,当然是故国也就是大明、南明的撑柱。观其一生,是没有一点耻辱可言的。

  P15 倢停怨

  “皎皎明月光,静照心如线,忆昔膺新宠,承恩长信殿,密意翦冰纨,团栾合欢扇,秋风吹玉堦,捐弃同离箭,新故纵炎凉,何事绝相见,小立怨君王, 无言徒掩面。”

  这首诗乃是古乐府,把董小宛进了宫,承恩新主的心情写了出来,这“膺” 字是点眼之字,乃是假的,伪造的,虽是受宠,却是假的,所以会怨君王,会默默无言,掩面而泣血。冒辟疆想自己和董小宛分别就如离弦的箭一般,一去不复返了,为什么会不能相见呢?

  冒辟疆写子夜四时歌,春歌之二为:

  “春蚕吐千丝,成茧身先萎,阿侬怀一人,尽情心不死”。诗后有一行小字作注解:“唯其怀一人,所以心不死,若泛用,则薄矣,真善言情。”可见冒辟疆是用情专一之人。为了董小宛和董年可以专心致志化三十多年写红楼梦,真是想煞林黛玉,写煞红楼梦。

  P15 夏歌之二为“藕虚丝不断,莲实有空房,虚实不可知,就里应难量”。董小宛是青莲,是芙蓉,当然与藕有关,冒辟疆和董小宛是藕断丝连。但是董小宛是进京入宫了,所以莲子虽是实的,但对冒辟疆说来,却是空的。因为侯门一入深似海,所以要知道内中消息是难上难了。


  作者简介:

  黄伟民,男,汉族,1945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慈溪,系反清复明义士黄宗羲后裔。先祖黄越川与蔡元培、徐锡麟、秋瑾共创光复会,后光复会与华兴会、中兴会合并成立同盟会,黄越川系同盟会元老之一。其母彭萍曼系苏州望族,书香门第,清廉世家,其母祖上彭启丰状元及第,彭启丰祖父彭定求系康熙朝状元。

  黄伟民先生6岁始学日文、英文,从事口译、笔译六年,从事公务员20年,从事科技工作13年。翻译、编著出版书籍40余部。曾获全国科技进步奖、科普一等奖,是上海优秀科普作家。他是上海增爱基金会创会理事、文化艺术中心主任,中意交流协会副主席,九三学社社史研究员,曾任意大利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他还是中华全球洪门联盟特别顾问,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副团长。

  黄伟民先生是如皋红楼梦研究会名誉会长,多年来潜心如派红学的研究,先后著写关于“冒著红楼”研究论文七、八篇,其中有《〈红楼梦〉大揭秘》《古宫词与红楼梦》《中国具有马克思主义扎根发展的肥沃土壤》及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冒辟疆编年诗析注》,还有《与胡适、周汝昌、刘心武的时空对话》《〈红楼梦〉中诗词解析》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